一种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3923阅读:22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数控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装置。



背景技术:

数控机床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是机、电、液、气和光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组合,由机床本体和计算机数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它的工作过程是用代码化的数字信息将刀具移动轨迹的新信息记录在程序介质上,然后送入数控系统经过译码和运算,控制机床刀具和工件的相对运动,加工出所需工件。

现有的工件加工时,很难对准工件进行加工,容易产生偏差,为保证加工过程中加工精度在可控范围内,要求非常高。目前大部分对工件的加工都是手动的去固定工件,这样很不容固定紧,而且很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对工件进行自由的夹紧与松开、实用性强的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装置,包括固定基架、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上横杆、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和滑块,所述上横杆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固定基架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方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设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一端和所述电机相连,所述螺旋轴的另一端位于所述上横杆内,所述上横杆上设有第一横向导轨,所述固定基架上设有第二横向导轨,所述第一横向导轨和第二横向导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夹紧块,所述第一竖杆右端设有竖向导轨,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竖向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内设有内螺纹,所述螺旋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相互咬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块左端上下两部分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位于所述螺旋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紧块位于所述第二竖杆上,所述第一夹紧块和所述第二夹紧块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为正反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装置,将工件放入到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之间,然后通过电机正转,将带动位于螺旋轴上的滑块向下移动,滑块就会将第一夹紧块向外推,这样就会缩小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之间的距离,当距离缩小的和工件大小一样的时候就会将工件固定紧,然后就可以对工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就可以通过电机的反正,让滑块向上移动,第一夹紧块就会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这样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从而松开工件,因此该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的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对工件进行自由的夹紧与松开、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 为本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的一种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装置,包括固定基架1、第一竖杆3、第二竖杆4、上横杆2、第一夹紧块5、第二夹紧块6和滑块12,上横杆2内设有第一轴承9,固定基架1内设有电机7,电机7上方设有第二轴承8,第一轴承9和第二轴承8之间设有螺旋轴10,螺旋轴10的一端和电机7相连,螺旋轴10的另一端位于上横杆2内,上横杆2上设有第一横向导轨13,固定基架1上设有第二横向导轨14,第一横向导轨13和第二横向导轨14之间设有第一夹紧块5,第一竖杆3右端设有竖向导轨11,滑块12位于竖向导轨11上。

本实施例中,滑块12内设有内螺纹,螺旋轴10上设有外螺纹,内螺纹和外螺纹相互咬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夹紧块5左端上下两部分均设有弹簧15,弹簧的另一端位于螺旋轴10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夹紧块5位于第二竖杆4上,第一夹紧块5和第二夹紧6块相互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电机7为正反电机。

本实施例中的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装置,将工件16放入到第一夹紧块5和第二夹紧块6之间,然后通过电机7正转,将带动位于螺旋轴10上的滑块12向下移动,滑块12就会将第一夹紧块5向外推,这样就会缩小第一夹紧块5和第二夹紧块6之间的距离,当距离缩小的和工件16大小一样的时候就会将工件16固定紧,然后就可以对工件16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就可以通过电机的反正,让滑块12向上移动,第一夹紧块5就会在弹簧15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这样第一夹紧块5和第二夹紧块6之间的距离就会增加,从而松开工件16,因此该工件的自动夹紧与松开的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对工件进行自由的夹紧与松开、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