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碾压辊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54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碾压辊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碾压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对片状物料进行碾压时一般物料的厚度不同,这就需要不断的调节碾压辊的高度来对物料进行碾压,现有技术中为了对不同厚度的物料均具备一定的适应和自行调节能力,通常是在轴辊的端部设置具有弹性的支撑装置,这样在不同厚度的物料通过时,轴辊可以通过浮动和复位进行自行调节距离,但是由于轴辊的重量较重,端部的弹性装置容易损坏,需要经常的更换,造成安装以及后期的维修维护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碾压辊驱动装置。

本发明为进一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碾压辊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个数为两个,其分别固定连接于碾压辊的两侧,所述驱动转轴上弹性连接有卡盘,所述卡盘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转轴的直径,所述驱动转轴与所述通孔的空隙处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卡盘固定连接,所述卡盘的边缘沿其轴向设置有环形凸起。

更进一步,所述碾压辊的横截面为环形结构,在所述碾压辊的内部设置有转轴。

更进一步,所述驱动转轴在其外便面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固定卡槽。

更进一步,所述环形凸起的宽度从其底部到端部依次减小。

更进一步,所述环形凸起的端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碾压辊的内径且其底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碾压辊的内径。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发明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发明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即能够有效的驱动碾压辊的转动,也能避免被碾压物料进入碾压辊内部造成设备的损坏,而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长时间的使用而不需要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驱动转轴与通孔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碾压辊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转轴;2、卡盘;3、碾压辊;21、通孔;22、弹簧;23、环形凸起;3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碾压辊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转轴1,驱动转轴1的个数为两个,其分别固定连接于碾压辊3的两侧,驱动转轴1在其外便面沿径向方向设置有固定卡槽,可以与电机连接防止转动过程中打滑,驱动转轴1上弹性连接有卡盘2,卡盘2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21,卡盘2的边缘沿其轴向设置有环形凸起23。

如图2所示,通孔21的直径大于驱动转轴1的直径,驱动转轴1与通孔21的空隙处设置有四根弹簧22,弹簧22与卡盘2固定连接,与驱动转轴1不连接,而且两相邻弹簧22之间的夹角为90°,能够保证在任意方向上发生形变都能回复原位。

如图3所示,碾压辊3的横截面为环形结构,在碾压辊3的内部设置有转轴31,驱动转轴1与转轴31固定连接,而且环形凸起23的宽度从其底部到端部依次减小,环形凸起23的端部的直径小于碾压辊3的内径且其底部的直径大于碾压辊3的内径,可以将碾压辊3的侧面完全密封,不会发生碾压物进入到碾压辊内部造成设备的损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出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碾压辊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个数为两个,其分别固定连接于碾压辊的两侧,所述驱动转轴上弹性连接有卡盘,所述卡盘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驱动转轴的直径,所述驱动转轴与所述通孔的空隙处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卡盘固定连接,所述卡盘的边缘沿其轴向设置有环形凸起。本发明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田国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国民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1.27
技术公布日:2017.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