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846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有很多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轧辊进行轧制,例如带钢、型材等。轧制是指将金属基材通过一对旋转轧辊的间隙(各种形状),金属基材因受轧辊的压缩使材料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压力加工方法。

现有技术中为防止轧制时基材偏移,轧制生产线上都会设置有纠偏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纠偏系统包括第一纠偏装置101、第二纠偏装置102、第一纠偏传感器103和第二纠偏传感器104,发卷机105和收卷机106分别设置在第一纠偏装置101上和第二纠偏装置102上,第一纠偏传感器103设于发卷机105和轧辊107之间,第二纠偏传感器104设于收卷机106与轧辊107之间,当第一纠偏传感器103或第二纠偏传感器104检测到基材偏移时,第一纠偏装置101或第二纠偏装置102就会带动发卷机105或收卷机106移动,进行基材纠偏。因此,在基材轧制的过程中,基材都是在辊压机轧辊107的同一个位置进行辊压,时间长久之后会对轧辊107的辊压区域表面造成磨损,导致轧制后的基材达不到生产要求,所以,轧辊磨损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更换,但轧辊除了辊压区域磨损严重外,其他区域基本上不会出现磨损的情况,更换轧辊时却需要将轧辊整根替换掉,这就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方法及系统,该纠偏方法及系统能延长轧制生产线中轧辊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资源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将第一纠偏传感器设置在一可驱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上,轧制生产线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使第一纠偏装置和第二纠偏装置带动基材沿轧辊的长度方向往复纠偏。

本发明还采用了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系统,包括发卷机、轧辊、收卷机和纠偏系统,发卷机和收卷机分别位于轧辊的两侧,纠偏系统包括第一纠偏装置、第二纠偏装置、第一纠偏传感器和第二纠偏传感器,发卷机和收卷机分别设置在第一纠偏装置上和第二纠偏装置上,第一纠偏传感器设于发卷机和轧辊之间,第二纠偏传感器设于收卷机与轧辊之间,还包括驱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纠偏传感器设置在一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上,由于驱动装置的运动,第一纠偏传感器会检测到基材偏移,第一纠偏装置对基材进行纠偏,让基材出现真正的偏移,从而被第二纠偏传感器检测到,第二纠偏装置对基材再次做出相应调整,进而使得基材跟随着第一纠偏传感器的运动进行整体的来回移动,让轧辊发生磨损现象的区域更大,局部磨损情况降低,从而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轧制生产线辊压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轧制生产线辊压部分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轧制生产线辊压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轧制生产线辊压部分的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轧制生产线的纠偏系统中的驱动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轧制生产线的纠偏系统中的驱动装置的左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发卷机;2、轧辊;3、收卷机;4、纠偏系统;41、第一纠偏装置;

42、第二纠偏装置;43、第一纠偏传感器;44、第二纠偏传感器;

5、驱动装置;51、驱动机构;52、传动机构;521、联轴器;

522、丝杆;523、底框架;524、滑块;525、支架;6、待辊压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搭载第一纠偏传感器的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工作时,第一纠偏传感器的检测到基材偏移,使得第一纠偏装置做出相应调整,让基材出现真正的偏移且被第二纠偏传感器检测到,第二纠偏装置根据第二纠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基材进行纠偏;最终使得基材跟随着第一纠偏传感器的运动进行整体移动。

请参照图3至图6,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方法,将第一纠偏传感器设置在一可驱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上,轧制生产线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使第一纠偏装置和第二纠偏装置带动基材沿轧辊的长度方向往复纠偏。

以及,基于上述方法的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系统,包括发卷机1、轧辊2、收卷机3和纠偏系统4,发卷机1和收卷机3分别位于轧辊2的两侧,纠偏系统4包括第一纠偏装置41、第二纠偏装置42、第一纠偏传感器43和第二纠偏传感器44,发卷机1和收卷机3分别设置在第一纠偏装置41上和第二纠偏装置42上,第一纠偏传感器43设于发卷机1和轧辊2之间,第二纠偏传感器44设于收卷机3与轧辊2之间,还包括驱动第一纠偏传感器43沿轧辊2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5。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纠偏传感器设置在一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上,由于驱动装置的运动,第一纠偏传感器会检测到基材偏移,第一纠偏装置对基材进行纠偏,让基材出现真正的偏移,从而被第二纠偏传感器检测到,第二纠偏装置对基材再次做出相应调整,进而使得基材跟随着第一纠偏传感器的运动进行整体的来回移动,让轧辊发生磨损现象的区域更大,局部磨损情况降低,从而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来说,当驱动装置带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朝远离基材的方向运动时,第一纠偏传感器检测到基材偏移(基材实际上是没有偏移的),第一纠偏装置根据第一纠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会带着发卷机朝着与第一纠偏传感器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纠偏(第一纠偏装置的这个动作使基材真正出现偏移了),第二纠偏传感器检测到基材出现偏移,第二纠偏装置根据第二纠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会带着收卷机朝着与第一纠偏传感器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纠偏,从而使得基材相对于轧辊出现整体移动,进而让轧辊发生磨损现象的区域跟着第一传感器的运动而移动。同理,当驱动装置带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朝靠近基材的方向运动时,基材也会整体移动。最终的结果就是第一纠偏装置和第二纠偏装置将带动基材整体沿轧辊的长度方向往复纠偏(移动),轧辊发生磨损现象的区域也会跟着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机构51和传动机构52,所述驱动机构51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52包括联轴器521、丝杆522、底框架523、滑块524和设在滑块524上的支架525,所述丝杆522沿轧辊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丝杆522可转动设置在底框架523上并通过联轴器521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滑块524可滑动设置在丝杆522上,所述第一纠偏传感器43设于支架525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用电机作为驱动机构,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就能够让滑块在丝杆上实现往复运动,进而让第一纠偏传感器实现直线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滑块524沿丝杆522长度方向可滑动的距离范围为0-100mm。

进一步的,滑块524沿丝杆522长度方向的运动速度为0.5mm/min-1.5mm/min。

进一步的,滑块524沿丝杆522长度方向的运动速度为1mm/min。

由上述描述可知,滑块的运动速度不能太快,即第一纠偏传感器的往复运动速度不能太快,避免第一纠偏装置和第二纠偏装置在单位时间内对基材进行较大幅度的纠偏,以致于基材无法做出快速的调整,有利于保证基材的辊压效果。更重要的是滑块的运动速度恒定,能够让基材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整体移动,让轧辊均匀辊压基材,使轧辊表面磨损均匀避免局部磨损过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机构51和传动机构52,所述驱动机构51为气缸或液压缸,所述传动机构52为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运动方向沿轧辊2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51相连,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第一纠偏传感器43。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驱动机构与基材平齐时,支撑杆的作用在于连接驱动机构和第一纠偏传感器。当驱动机构与基材不平齐时,支撑杆的作用有两个,一,连接驱动机构和第一纠偏传感器;二,平衡驱动机构与基材之间的高度差,让第一纠偏传感器正好能够与基材对齐,方便第一纠偏传感器检测基材的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51上设有调速阀。

由上述描述可知,驱动机构上设置调速阀有利于控制驱动机构(气缸或液压缸)的进给量,进而控制第一纠偏传感器的运动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51的行程为90mm-110mm。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的运动速度为0.5mm/min-1.5mm/min。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的活塞杆的运动速度为1mm/min。

由上述描述可知,气缸或液压缸的进给速度不能太快,即第一纠偏传感器的往复运动速度不能太快,避免第一纠偏装置和第二纠偏装置在单位时间内对基材进行较大幅度的纠偏,以致于基材无法做出快速的调整,有利于保证基材的辊压效果。更重要的是滑块的运动速度恒定,能够让基材以恒定的速度进行整体移动,让轧辊均匀辊压基材,使轧辊表面磨损均匀避免局部磨损过大。

实施例一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方法,将第一纠偏传感器设置在一可驱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上,轧制生产线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使第一纠偏装置和第二纠偏装置带动基材沿轧辊的长度方向往复纠偏。方法原理:驱动装置带动第一纠偏传感器运动,使第一纠偏传感器检测到基材偏移(此时基材实际上是没有偏移的),第一纠偏装置根据第一纠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基材进行纠偏(第一纠偏装置的这个动作使基材真正出现偏移了),从而被第二纠偏传感器检测到,第二纠偏装置根据第二纠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对基材进行纠偏,从而使得基材相对于轧辊出现整体移动,进而让轧辊发生磨损现象的区域跟着第一传感器的运动而移动。

请参照图3至图5,基于上述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系统,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发卷机1、轧辊2、收卷机3和纠偏系统4,发卷机1和收卷机3分别位于轧辊2的两侧,纠偏系统4包括第一纠偏装置41、第二纠偏装置42、第一纠偏传感器43和第二纠偏传感器44,发卷机1和收卷机3分别设置在第一纠偏装置41上和第二纠偏装置42上,第一纠偏传感器43设于发卷机1和轧辊2之间,第二纠偏传感器44设于收卷机3与轧辊2之间,还包括驱动第一纠偏传感器43沿轧辊2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5。

请结合4和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机构51和传动机构52,所述驱动机构51为电机,所述传动机构52包括联轴器521、丝杆522、底框架523、滑块524和设在滑块524上的支架525,所述丝杆522沿轧辊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丝杆522可转动设置在底框架523上并通过联轴器521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滑块524可滑动设置在丝杆522上,所述第一纠偏传感器43设于支架525上且与待辊压基材6对齐。

滑块524沿丝杆522长度方向可滑动的距离范围为0-100mm。初始时,滑块524停在其可滑动的距离范围的中点(50mm处),这样,滑块524可以通过电机的正转与反转相对初始位置在±50mm的范围内滑动,也就是说,相对于现有轧制技术,轧辊2发生磨损的区域向轧辊2的两端分别延伸了50mm,轧辊2的磨损面积增大的具体数值等于100mm乘以轧辊2的周长。容易理解的,本实施例中滑块524沿丝杆522长度方向可滑动的距离范围为0-100mm,在其他实施例中,滑块524沿丝杆522长度方向可滑动的距离范围可以更大或更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滑块524沿丝杆522长度方向的运动速度为0.5mm/min-1.5mm/min,优选滑块524沿丝杆522长度方向的运动速度为1mm/min。

本发明中,第一纠偏传感器43是设置在一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上的,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设置第一纠偏传感器43的做法大相径庭,固定设置的第一纠偏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在大部分情况下为基材未偏移,即现有技术期待的第一纠偏传感器43的结果应当为基材未偏移,而本发明反其道而行,让第一纠偏传感器43的检测结果始终为基材偏移,进而让第一纠偏装置41和第二纠偏装置42始终对基材进行纠偏,从而让待辊压基材6在轧辊2上沿轧辊2的长度方向来回摆动,增大轧辊2的磨损面积,最终延长轧辊2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6,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驱动装置5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5中的驱动机构51为气缸或液压缸,传动机构52为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运动方向沿轧辊2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杆的一端与驱动机构51相连,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第一纠偏传感器43。

当驱动机构51与待辊压基材6不平齐时,支撑杆的长度等于驱动机构51与待辊压基材6之间的高度差,从而让第一纠偏传感器43与待辊压基材6对齐。当驱动机构51与待辊压基材6平齐时,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轧辊2的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驱动机构51的行程为90mm-110mm,即气缸中活塞杆或液压缸中的活塞杆的行程为90mm-110mm。优选气缸中活塞杆或液压缸中的活塞杆的行程为100mm。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51上设有调速阀。所述驱动机构51的活塞杆的运动速度为0.5mm/min-1.5mm/min,优选1mm/min。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轧制生产线的纠偏方法及系统,将第一纠偏传感器设置在一可驱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上,轧制生产线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第一纠偏传感器沿轧辊长度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使第一纠偏装置和第二纠偏装置带动基材沿轧辊的长度方向往复纠偏,让轧辊发生磨损现象的区域更大,局部磨损情况降低,从而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