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高压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高压成型液压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航天、航空工业的发展,为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提高零件质量,内高压成型技术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汽车、电动车以及自行车的生产中,如在车架等管件的生产工艺中,内高压成型技术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高压成型的一个关键设备是合模压床,由于高压源在零件内部要产生上百兆帕的内压,因此上、下模之间要有足够的合模力,抵消零件内高压成型过程对模具产生的反向推动力,保证上下、模在成型过程中不产生位移,保证零件质量。目前,一般采用几千吨压力的液压机进行合模,并且在合模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巨大推力状态,这不仅需要巨大的投资才能购置设备,同时还造成成本上的巨大浪费;
专利号为CN 203496317 U的专利内高压成型液压机,包括机架,机架内纵向设置有主液压缸和顶缸,机架内横向两侧均设置有侧液压缸,所述主液压缸、顶缸和侧液压缸的顶杆内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还包括一个实时接受各个压力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控制主液压缸、顶缸和侧液压缸输出压力的MCU控制芯片,其中,所述侧液压缸还连接有一个增压缸,所述侧液压缸压杆处还设置有位移测距器,所述位移测距器也将信号传输给MCU控制芯片,并由MCU控制芯片控制侧液压缸的位移量还包括一个可以将主液压,该专利在侧液压缸的顶杆内加装了位移测距器,通过位移测距器可以进一步控制侧液压缸的位移量,使得制作过程更为可控,保证了制作复杂工件时的稳定性,从而减小了废边材的产生,但是该专利结构复杂,而且无法保证模具运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高压成型液压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加工不稳定,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高压成型液压机,包括机架和油缸,所述机架上方设置有支撑板,且机架下方安装有下模具,所述油缸安装在支撑板上,且油缸末端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配合,它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为两组,且限位装置安装在上模具两侧,所述机架两侧设置有补料缸,所述补料缸位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且补料缸间隔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滑行杆、伸缩杆和滑块,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具两侧,另一侧安装在滑行杆上,所述滑行杆安装在机架内侧,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位装置来确保上模具的运动方向;
进一步,所述上模具上方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方开设有固定槽,所述伸缩杆末端设置在固定槽内,且伸缩杆末端与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槽和螺栓对伸缩杆进行固定,这样不会晃动,从而影响工件的加工;
进一步,所述油缸为增压油缸,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压油缸提高压力;
进一步,它包括控制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上模具下方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下模具上方设置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油缸分别与控制器连接,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传感器来检测上模具的压力,第二传感器来检测下模具的压力,这样便于对压力进行实时控制;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和油缸,所述机架上方设置有支撑板,且机架下方安装有下模具,所述油缸安装在支撑板上,且油缸末端设置有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配合;
在使用时,通过油缸带动上模具上下运动,进行施压,通过上模具和下 模具相互配合最后对材料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为两组,且限位装置安装在上模具两侧;
在使用时,通过限位装置对上模具的下降方向进行限定,从而确保上模具能够按照规定方向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机架两侧设置有补料缸,补料缸的位置是位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且补料缸间隔设置;
在使用时,通过补料缸可以进行送料,这样可以保证能够连续生产,这样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本实用新型对限位装置进行设计,其中限位装置包括滑行杆、伸缩杆和滑块,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滑行杆、伸缩杆和滑块,所述伸缩杆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与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具两侧,另一侧安装在滑行杆上,所述滑行杆安装在机架内侧;
在使用时,所述滑行杆是便于滑块进行滑行,也是确定滑块的运动方向,而伸缩杆起到伸缩作用,这样便于控制滑块的滑行方向,不会让滑块产生偏移,影响加工效果;
其中,所述上模具上方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方开设有固定槽,所述伸缩杆末端设置在固定槽内,且伸缩杆末端与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
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块的固定槽和螺栓,可以将伸缩杆的方向固定住,这样伸缩杆的运动方向就确定了,这样滑块的运动方向就不会发生偏移,提高加工效果;
其中,所述油缸为增压油缸;
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增压油缸进行增压,提高压力;
其中,它包括控制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上模具下方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下模具上方设置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油缸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在使用时,通过第一传感器来检测上模具的压力,第二传感器来检测下模具的压力,这样便于对压力进行实时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油缸,其中油缸为增压油缸,这样可以提高压力,提高产品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这样能够精确测量出实际压力,方便调节;
3.本实用新型对限位装置进行设计,通过限位装置对上模具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定,这样可以保证生产质量;
4.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包括伸缩杆、滑行杆和滑块,其中伸缩杆和滑行杆是用来确定滑块的运动方向,滑块在滑行杆上运动,这样上模具的运动方向就不会发生偏移;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内高压成型液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机架;
2、油缸;
3、支撑板;
4、下模具;
5、上模具;
6、限位装置;
7、补料缸;
8、滑行杆;
9、伸缩杆;
10、滑块;
11、固定块;
12、固定槽;
13、控制器;
14、第一传感器;
15、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油缸,其中油缸为增压油缸,这样可以提高压力,提高产品的性能;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这样能够精确测量出实际压力,方便调节;本实用新型对限位装置进行设计,通过限位装置对上模具的运动方向进行限定,这样可以保证生产质量;本实用新型的限位装置包括伸缩杆、滑行杆和滑块,其中伸缩杆和滑行杆是用来确定滑块的运动方向,滑块在滑行杆上运动,这样上模具的运动方向就不会发生偏移;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能够提高产品质量。
实施例:
一种内高压成型液压机,包括机架1和油缸2,所述机架1上方设置有支撑板3,且机架1下方安装有下模具4,所述油缸2安装在支撑板3上,且油缸2末端设置有上模具5,所述上模具5与下模具4相互配合;
在使用时,通过油缸2的运动带动上模具5上下运动,然后上模具5和下模具4相互配合,对材料实现加工;
它还包括限位装置6,所述限位装置6为两组,且限位装置6安装在上模具5两侧;
在使用时,通过限位装置6来确定上模具5的运动方向,这样不会发生偏移,提高生产质量;
所述机架1两侧设置有补料缸7,所述补料缸7位于上模具5与下模具6之间,且补料缸7间隔设置;
在使用时,通过补料缸7进行补料,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限位装置6包括滑行杆8、伸缩杆9和滑块10,所述伸缩杆9一端与支撑板3连接,另一端与滑块10连接,所述滑块10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在上模具5两侧,另一侧安装在滑行杆8上,所述滑行杆8安装在机架1内侧;
在使用时,所述滑行杆8是便于滑块10进行滑行,也是确定滑块10的 运动方向,而伸缩杆9起到伸缩作用,这样便于控制滑块10的滑行方向,不会让滑块10产生偏移,影响加工效果
其中,所述上模具5上方设置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上方开设有固定槽12,所述伸缩杆9末端设置在固定槽12内,且伸缩杆9末端与固定块11通过螺栓固定;
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块11的固定槽12和螺栓,可以将伸缩杆9的方向固定住;
其中,所述油缸2为增压油缸;
其中,它包括控制器13、第一传感器14和第二传感器15,所述上模具5下方设置有第一传感器14,所述下模具4上方设置第二传感器15,所述第一传感器14、第二传感器15、油缸2分别与控制器13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