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翻边过程中可让位定位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0100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零件翻边过程中可让位定位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翻边工序里进行初始定位并在翻边时让开零件的定位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工业的高速发展,模具在自动线生产中逐渐普及。现目前,在自动生产线中,放置零件全部都是机械手完成,但机械手放置零件有一定的高度局限性,当出现在离凸模比较远的情况放置零件时,由于零件的定位销不能做得太长,就要求每一套模具都要有初始定位具用于零件下落过程中的大致导向,使零件能顺利地落到定位销里面,保证零件最终能准确地放置在凸模上。

在一般的切边工序里,初始定位具在收缩线的位置,上模刀块都能顺利的做成让位孔,切边过程中也不会产生干涉。但是在翻边工序做初始定位时,零件的翻边面会沿着分模线的位置旋转,在零件旋转的过程中会导致零件与定位具干涉,因此现目前的定位具无法满足模具的正常翻边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拟提供一种专用于翻边工序里对零件进行初始定位,并在翻边时让开零件避免干涉的定位具。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零件翻边过程中可让位定位具,包括固定座、定位具主体和拉簧,所述定位具主体的左端顶部为上模先行杆着力点,定位具主体的右端面为工件定位面,定位具主体的中部通过铰接点铰接在固定座上,所述拉簧的上端连接在定位具主体上,拉簧的下端连接在固定座上,且拉簧的上端相对下端朝右侧倾斜,在固定座上还设置有转动上死点和转动下死点;当定位具主体的左端顶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定位具主体绕铰接点逆时针转动,拉簧伸长,直到转动上死点限制无法继续转动为止;外力消失后,定位具主体在拉簧的拉力下顺时针转动,直到转动下死点限制无法继续转动为止。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固定座是由底板、垂直于底板的立板构成的倒立的“T”形架,所述铰接点、转动上死点、转动下死点均设置在立板上,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优化固定座的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的特点。

进一步,所述定位具主体的底面为平面,定位具主体的右端逐渐向上延伸形成所述工件定位面。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减轻定位具主体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定位状态时,用拉簧将定位具拉至转动下死点,此时定位具主体的右端面(即工件定位面)对翻边零件进行初始定位;翻边时,上模先行杆向下运动并对定位具主体的左端顶部(即上模先行杆着力点)施加向下的作用下,定位具主体逆时针旋转至转动上死点,从而腾出右侧空间供零件翻边,保证零件在翻边时不与定位具干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安装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时的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让位时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让位时与零件、上模先行杆的位置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零件翻边过程中可让位定位具,主要由固定座1、定位具主体2和拉簧3组成。

定位具主体2的左端顶部为上模先行杆着力点a,定位具主体2的右端面为工件定位面b,定位具主体2的中部通过铰接点c铰接在固定座1上。最好是,定位具主体2的底面为平面,定位具主体2的右端逐渐向上延伸形成工件定位面b。

拉簧3的上端连接在定位具主体2上,拉簧3的下端连接在固定座1上,且拉簧3的上端相对下端朝右侧倾斜。在固定座1上还设置有转动上死点d和转动下死点e。

当定位具主体2的左端顶部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定位具主体2绕铰接点c逆时针转动,拉簧3伸长,直到转动上死点d限制无法继续转动为止,此时为让位状态;外力消失后,定位具主体2在拉簧3的拉力下顺时针转动,直到转动下死点e限制无法继续转动为止,此时为定位状态。

在定位状态时,用拉簧3将定位具主体2拉至转动下死点e,此时定位具主体2的右端面(即工件定位面b)对翻边零件进行初始定位。结合图3所示,翻边时,上模先行杆4向下运动并对定位具主体2的左端顶部(即上模先行杆着力点a)施加向下的作用下,定位具主体2逆时针旋转至转动上死点d,从而腾出右侧空间供零件5翻边,保证零件在翻边时不与定位具干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