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6935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型材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形结构的铝型材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别具风格的各种建筑物拔地而起,这些建筑物采用的主要材料之一便是铝型材。目前铝型材的结构越来越精细,宽厚比大,模腔和模芯两者空间位置复杂,由于金属挤出模孔时流速不同,容易造成型材的扭拧、波浪、弯曲裂痕等问题。因此设计出优质的,适于规模生产的模具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铝型材模具,采用该模生产出来的铝型材,质量高,表面光滑,且模具使用寿命长,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铝型材模具,包括导流板、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为对称开设的四导流孔结构,上、下导流孔截面为扇形结构,左、右导流孔截面为锥形孔。导流板的分流为斜面向外过渡,以减少边缘部分铝金属流动阻力。高温铝金属经本导流板进行了第一次变形,能使模具条各部分的导流孔铝金属流动更加均匀。导流板装设在机头内,位于上模的后侧,且与上模接触。

所述上模,其中公头截面如图1所示,即公头分流板上开设有由上条形模孔、下条形模孔、左条形模孔和右条形模孔连接构成的长方形框式铝合金通孔。分流板上,且位于左条形模孔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燕尾槽形装配孔,第一燕尾槽形装配孔的上条形孔和下条形孔分别与左条形模孔和下条形模孔为一整体结构,且相通。分流板上,且位于右条形模孔的右侧开设有第二燕尾槽形装配孔,第二燕尾槽形装配孔的上条形孔和下条形孔分别与右条形模孔和前条形模孔为一整体结构,且相通。分流板上,且位于上条形模孔的前侧分别开设有第三燕尾槽形装配孔和第四燕尾槽形装配孔。第三燕尾槽形装配孔的左条形孔和右条形模孔分别与左条形模孔和上条形模孔相通,第四燕尾槽形装配孔的左条形模孔和右条形模孔分别与前条形模孔和左条形模孔相通。第三燕尾槽形装配孔和第四燕尾槽装配孔结构相通。分流板上,下条形模孔的右侧延长段的前侧开设有第一竖直条孔、第二竖直条孔和第三竖直条孔。第一、第二和第三竖直条孔分别与延长段相通。第一竖直条孔的上端有右拐臂,第三竖直条孔的前端有左拐臂,第二竖直条孔的前端横向开设的水平条孔,从而形成第五燕尾槽形装配孔和第六燕尾槽形装配孔。

上模与下模扣合,通过多个螺丝连接固定。公头插入下模的出料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铝型材无扭拧、无波浪、无弯曲和裂痕,质量好,外观美。另外该模具使用寿命长,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导流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公头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铝型材模具,包括导流板1、上模2和下模3,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板1为对称开设的四导流孔结构,上、下导流孔4截面为扇形结构,左、右导流孔5截面为锥形孔。导流板1的分流为斜面向外过渡,导流板1装设在机头内,位于上模的后侧,且与上模接触。

所述上模2,其中公头6截面如图1所示,即公头分流板7上开设有由上条形模孔8、下条形模孔9、左条形模孔10和右条形模孔11连接构成的长方形框式铝合金通孔12。分流板7上,且位于左条形模孔10的左侧开设有第一燕尾槽形装配孔,第一燕尾槽形装配孔的上条形孔13和下条形孔14分别与左条形模孔10和下条形模孔9为一整体结构,且相通。分流板7上,且位于右条形模孔11的右侧开设有第二燕尾槽形装配孔,第二燕尾槽形装配孔的上条形孔15和下条形孔16分别与右条形模孔11和上条形模孔8为一整体结构,且相通。分流板7上,且位于上条形模孔8的前侧分别开设有第三燕尾槽形装配孔和第四燕尾槽形装配孔。第三燕尾槽形装配孔的左条形孔23和右条形孔24分别与左条形模孔10和上条形模孔8相通,第四燕尾槽形装配孔的左条形孔25和右条形孔26分别与上条形模孔8和右条形模孔11相通。第三燕尾槽形装配孔和第四燕尾槽形装配孔结构相同。分流板7上,下条形模孔9的右侧延长段21的前侧开设有第一竖直条孔20、第二竖直条孔17和第三竖直条孔18。第一、第二和第三竖直条孔分别与延长段21相通。第一竖直条孔20的上端有右拐臂27,第三竖直条孔18的前端有左拐臂19,第二竖直条孔17的前端横向开设的水平条孔22,从而形成第五燕尾槽形装配孔28和第六燕尾槽形装配孔29。

上模2与下模3扣合,通过多个螺丝连接固定。公头6插入下模3的出料孔30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