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铝合金挤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承受较大的压力或者桥的支撑强度不够,而产生裂桥。生产中,对于出现裂桥的铝合金挤压模具一般采用焊接裂缝的修补方法,即通过在模具裂缝周围铣槽、堆焊来修复模具。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修复裂缝缺陷,但是模具的强度大大降低,无法恢复到模具完好时的强度,因而对模具的使用寿命和效果都造成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面描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中的任何一个的铝合金挤压模具。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在修复分流桥裂缝的同时,保证模具强度、减少模具受压的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所述铝合金挤压模具包括分流桥、堆焊层和支撑板,其中,所述分流桥的裂纹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堆焊层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分流桥的侧面。
其中,所述分流桥入料口端面设置有沉桥,所述沉桥的表面设置有减压角。
其中,所述沉桥为锥形结构。
其中,所述沉桥的锥底的深度为10mm~40mm。
其中,所述减压角为10°~25°。
其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分流桥的厚度。
其中,所述支撑板的宽度比所述分流桥的宽度小1mm~3mm,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为3mm~15mm。
其中,所述支撑板的材质为H13钢。
其中,所述堆焊层的材质为J506电焊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通过在分流桥的侧面增设支撑板,可以有效确保分流桥的支撑强度;通过在分流桥的入料口端面设置锥形沉桥,并设置减压角,可以有效改善金属流动,进一步减少桥位受力。该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不仅桥位稳固、模具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而且其挤压工艺稳定,型材成型度好。
参照附图来阅读对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性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设置支撑板之前的分流桥侧视图;
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的分流桥俯视图;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在裂桥处加设支撑板,并进行同步焊接,可以在修复裂缝缺陷的同时,确保桥位的支撑强度;并通过实施沉桥并设置减压角,来改善金属流动,减少桥位受力。
下面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图1示出了该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设置支撑板之前的分流桥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该铝合金挤压模具分流桥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该铝合金挤压模具的剖视图。参照附图所示,该铝合金挤压模具100包括分流桥11、堆焊层12和支撑板13,其中,分流桥11的裂纹处设置有凹槽110,堆焊层12设置在分流桥11的凹槽110内,用以修复分流桥11的裂缝;支撑板13固定设置在分流桥11的侧面,且覆盖堆焊层12,用以加固分流桥11的支撑强度。
具体地,在模具的分流桥11的入料口端面设置有沉桥111,并且沉桥111的表面设置有减压角(图中未示出),可以有效改善金属的流动,减少桥位的受力。经过发明人多次试验证明,沉桥111为锥形结构时,对于金属流动的改善效果最佳。
具体地,实施沉桥111时,可以采用铣床进行加工。通常情况下,沉桥111的深度为10mm~40mm,例如,可以设置为30mm。对于桥位较厚的大型模具,沉桥的深度可以更深,例如45mm等。减压角的加工的方式可以选用电火花加工方法,减压角通常选择为10°~25°即可。示例性地,减压角可以为15°。
需要指出的是,凹槽110的深度大于等于裂缝的深度,且小于分流桥11的厚度,以防修复后的铝合金挤压模具100的分流桥11的深处仍然有裂纹的存在,从而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该铝合金挤压模具100分流桥11的支撑强度,在利用堆焊层12弥补裂缝后,还对分流桥11的侧面进行削薄,并在分流桥11的两侧面加盖支撑板13,并进行焊接加固。具体地,为了同时确保分流桥11的支撑强度和金属流量的均衡性,支撑板13的宽度应该小于分流桥11的宽度,可以设置为比分流桥11的宽度小1mm~3mm;支撑板13的厚度与分流桥11侧面削薄的厚度相等,通常情况下为3mm~15mm。示例性地,可以选用10mm厚的材质,并且支撑板13的宽度可以设置为比分流桥11的宽度小2mm。
具体地,为了保证分流桥11的支撑强度,支撑板13需要选择具有高强度的材料,例如,支撑板13的材质可以为H13钢。将支撑板13焊接加固后,需要对焊接处修整至表面平整光滑,使得焊接处与分流桥11之间过渡自然,以确保该铝合金挤压模具100在使用过程中,金属流动顺畅,保证挤压工艺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地确保修复后的模具的强度,需要对焊接修整完的模具进行淬火处理,以加强修复后的桥位的强度、硬度、疲劳强度和韧性等参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需要指出的是,堆焊层12也是影响分流桥11支撑强度的一大因素。例如,堆焊层12的材质可以选择J506电焊条。
上面描述的内容可以单独地或者以各种方式组合起来实施,而这些变型方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仅仅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