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绕片机轮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2930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绕片机轮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绕片机,特别涉及一种螺旋绕片机轮片。



背景技术:

螺旋绕片机在使用时,螺旋翅片的轮片是一种易耗品,一般安装得体到位使用小心的情况下,可延长钢带的硬度使用寿命,操作螺旋绕片机的过程中,由于轮片是控制鳍片的节距及熔合率的主要工装,直接影响钢带的使用性能及鳍片管的产品质量,造成了鳍片管根部折皱超标,通过对轮片的结构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轮片使用寿命及鳍片管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螺旋绕片机轮片,包含内轮片和外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片与外轮片间设置有钢带,内轮片左端设置有内轮片凸台,内轮片右侧设置有底平面,所述的外轮片左、右两端各设置有外轮片下凸台和外轮片上凸台。

所述的外轮片上凸台的直径小于外轮片下凸台的直径,所述的外轮片下凸台与内轮片的底平面相接。

所述的内轮片凸台与外轮片上凸台直径相等。

所述的内轮片内设置有内孔,外轮片内设置有内孔,所述的内轮片与外轮片的内孔直径相等。

所述的外轮片下凸台的凸台高度H,钢带的宽度L,所述的外轮片下凸台的凸台高度H大于钢带的宽度L。

本实用新型的外轮片设置有上、下两个凸台,所有轮片的表面粗糙度均达到6.3μm,有效延长了轮片装置的使用率;外轮片下凸台与钢带的间隙为0.5mm,有效的保证了鳍片管外径偏差为0~+1mm,外轮片与内轮片组装后的尺寸比钢带的厚度大0.2mm,保证鳍片管的根部折皱≤1.5倍钢带厚度,从而提高了鳍片管的质量,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轮片A向示意图。

图3为内轮片A向示意图。

图中:1、内轮片,2、外轮片,3、钢带,4、外轮片上凸台,5、外轮片下凸台,6内轮片凸台,7、底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一种螺旋绕片机轮片,包含内轮片1和外轮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轮片1与外轮片2间设置有钢带3,内轮片1左端设置有内轮片凸台6,内轮片1右侧设置有底平面7,所述的外轮片2左、右两端各设置有外轮片下凸台5和外轮片上凸台4,内轮片1与外轮片2的表面淬火硬度达到50~55,且内轮片与外轮片的表面粗糙度为6.3μm,有效延长了轮片装置的使用率,使得鳍片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均高于普通的鳍片管质量。

所述的外轮片上凸台4的直径小于外轮片下凸台5的直径,所述的外轮片下凸台5与内轮片1的底平面7相接,外轮片下凸台5与钢带的间隙为0.5mm,有效的保证了鳍片管外径偏差为0~+1mm,使得鳍片管根部折皱≤1.5倍钢带厚度,延长了鳍片管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内轮片凸台6与外轮片上凸台4直径相等。

所述的内轮片1内设置有内孔,外轮片2内设置有内孔,所述的内轮片1与外轮片2的内孔直径相等。

所述的外轮片下凸台2的凸台高度H,钢带3的宽度L,所述的外轮片下凸台2的凸台高度H大于钢带3的宽度L,使得外轮片与内轮片组装后的尺寸比钢带的厚度大0.2mm,保证鳍片管的质量。

具体实施时,外轮片的轴肩与钢带的间隙为0.5mm,有效的保证了鳍片管外径偏差为0~+1mm,外轮片与内轮片组装后的尺寸比钢带的厚度大0.2mm,保证鳍片管的制作质量,根部折皱≤1.5倍钢带厚度,外轮片设计为双轴肩结构,所有轮片的表面粗糙度均达到6.3μm,有效延长了轮片装置的使用率。采用本实用新型使得鳍片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均高于普通的鳍片管质量。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