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床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冲床退料模具。
背景技术:
冲床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零部件的冲压及成型,其工作过程中,巨大的冲裁力将成品件固定于凹模的内部,取出十分困难。目前对凹模的卸料多为人工操作,或利用位于凹模下部的动力机构带动顶针将成品件顶出。其中上述人工操作一般采用外力击打凹模,使其内部的成品件脱落,费时费力并且容易损伤模具;利用动力机构带动顶针将成品件顶出,顶针不能对成品件均匀施力,局部压力过大容易使成品件弯折,造成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退料安全、操作方便的冲床退料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冲床退料模具,用于将凹模中的成品件卸除,主要由底部设置通孔的凹模本体、与所述凹模底部形状相适应的顶板和用于将顶板推出凹模的可伸缩装置构成,所述可伸缩装置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
构成上述一种冲床退料模具的附加技术特征还包括:
——所述可伸缩装置为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模底部的气缸或液压缸,所述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
——所述可伸缩装置主要由顶杆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模底部的容纳弹簧的筒体构成,其中,所述顶杆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顶板底部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可压缩长度不小于凹模的深度,所述顶杆的长度与凹模的深度齐平;
——所述弹簧为橡胶弹簧或金属弹簧;
——所述橡胶弹簧为橡胶空气弹簧;
——所述可伸缩装置数量为偶数且均匀分布于所述凹模底部,所述可伸缩装置穿过在所述凹模相对部位设置通孔与所述顶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冲床退料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该模具主要由底部设置通孔的凹模本体、与凹模底部形状相适应的顶板和用于将顶板推出凹模的可伸缩装置构成,所述可伸缩装置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因此可伸缩装置通过对顶板施力均匀传递到成品件上将其安全顶出,起到了保护作用;其二,该模具的可伸缩装置为固定设置于所述凹模底部的气缸或液压缸,所述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顶板的底部连接,因此退料过程省时、省力、省心,具有生产效率高的特点;其三,该模具的可伸缩装置还可以由顶杆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模底部的容纳弹簧的筒体构成,所述顶杆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顶板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连接,所述弹簧的可压缩长度不小于凹模的深度,所述顶杆的长度与凹模的深度齐平,实现了无源动力卸料,节约了生产成本;其四,构成该模具的橡胶弹簧可以是橡胶弹簧或金属弹簧,优选为橡胶空气弹簧,通过调整内压力,可以得到不同的承载能力,因此适应多种载荷的需求。重量轻、使用寿命长、高频隔振和隔音性能好,同时所需安装空间小,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冲床退料模具安装在冲床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构成上述冲床退料模具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构成上述冲床退料模具弹簧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冲床退料模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冲床退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构成该冲床退料模具的结构主要由底部设置通孔的凹模本体1、与所述凹模1底部形状相适应的顶板2和用于将顶板2推出凹模1的可伸缩装置3构成,所述可伸缩装置3穿过所述通孔4与所述顶板2的底部连接。
其工作原理为:将该退料模具安装在冲床上,启动冲床冲裁板材,形成的成品件被固定于凹模1内部,可伸缩装置3开始伸展穿过凹模1底部的通孔4对成品件底部的顶板2用力,通过顶板2将成品件安全顶出。
在构成上述一种冲床退料模具的结构中,
——为了提高模具的退料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上述可伸缩装置1为固定设置于凹模1底部的气缸或液压缸,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通孔与顶板的底部连接,即可以通过有源动力实现安全退料;
——为了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上述可伸缩装置3主要由顶杆53和固定设置在凹模1底部的容纳弹簧52的筒体51构成,其中,顶杆53一端穿过所述通孔4与所述顶板2底部连接,另一端与上述弹簧52连接;弹簧52的可压缩长度不小于凹模1的深度,顶杆53的长度与凹模1的深度齐平;
——如图2所述,上述弹簧52可以选择多种类型,可以是橡胶弹簧或金属弹簧,能较好实现振动隔离,保证冲床的底座和控制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如图3所述,上述橡胶弹簧优选为橡胶空气弹簧6,橡胶空气弹簧6的高频隔振、隔音以及自振频率低的优点,通过调整内压力可以得到不同的承载能力,因此适应多种载荷的需求,并且使用寿命长,操作更换方便。
——上述可伸缩装置3数量为偶数且均匀分布于凹模1底部,可伸缩装置3穿过在凹模1相对部位设置通孔4与顶板2连接,因此退料过程中顶板2水平均匀受力,安全顶出成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