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池焊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907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光伏电池焊接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设计光伏电池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伏电池焊接机。



背景技术:

光伏电池为具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能力的片体电池,光伏电池的其中一个主要加工工序为将导线线材焊接到由硅材料为基底制成的压片的面板上,最后形成主要由硅压片组成的光伏电池。现有的光伏电池的加工设备为一种光伏电池焊接机压片,光伏电池焊接机包括压片上料装置,送线装置以及焊接装置。

现有的光伏电池焊接机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送线装置包括有送线机构、切线机构以及夹持翻转机构,被切线机构切断后的线料由夹持翻转机构翻转运送;而线料被切线机构切断之前,夹持翻转机构的夹臂需伸入到切线机构的固定刀与活动刀之间去实现对送线机构上的线料进行抓取,切线机构的活动行程需根据夹臂的尺寸而进行增加,对切线工序造成不便以及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送线切线工序的光伏电池焊接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电池焊接机包括送线装置、压片上料装置以及焊接装置,所述送线装置及所述压片上料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焊接装置的上游端;送线装置包括依序设置的送线机构、切线机构和夹持翻转机构;夹持翻转机构包括主轴以及固定设置于主轴上的夹臂;切线机构包括固定刀和活动刀,活动刀可相对于固定刀移动。其中送线机构包括固定部和滑动送线部;固定部上设置有第一推动气缸,第一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与滑动送线部连接;滑动送线部滑动连接于固定部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由于送线机构设置有滑动送线部,滑动送线部可将线料运送至切线机构处,并使线料的至少一部分穿过切线机构,并到达夹持翻转机构所在侧,此时夹持翻转机构无需穿过切线机构的刀口也可实现对线料的夹持,切线机构的刀口距离可设置线料可通过值即可,可提高切线机构的切刀效率,切线工序得以优化。

进一步的方案是,滑动送线部上设置有线槽,线槽沿滑动送线部的滑动方向设置。

由上可见,焊线在线槽中得以定位,优化线料的运送以及定位。

进一步的方案是,送线机构还包括助焊剂添加机构,助焊剂添加机构可拆卸连接于滑动送线部上,且助焊剂添加机构对线槽的至少一部分进行遮挡。

由上可见,线料经过滑动送线部的时候必须通过助焊剂添加机构,运送的同时进行助焊剂添加涂抹,优化加工工序且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是,滑动送线部上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上设置有沿滑动送线部的滑动方向布置的定位通槽。

由上可见,焊线在定位通槽中得以定位,优化线料的运送以及定位。

进一步的方案是,送线机构还包括压紧机构,压紧机构包括有压紧支架,压紧支架固定设置于滑动送线部上,压紧支架上设置有压紧气缸,压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压紧件,压紧件可抵接于滑动送线部上。

由上可见,线料运送过程中,可以根据后续加工的工作情况而对线料压紧,起暂停运送作用,同时防止线料倒退后滑。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紧件为压紧轮,压紧轮转动连接于压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

由上可见,通过设置压紧轮的下压程度,可实现半压紧状态下的线料运送,线料运送保持顺畅的同时得到高度方向上的定位,线料运送工作更稳定。

进一步的方案是,压紧轮同轴连接有棘轮,压紧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设置有棘爪,棘爪可抵接于棘轮。

由上可见,由于设置棘轮棘爪,压紧轮仅能单向转动,可有效防止线料倒退后滑。

进一步的方案是,夹持翻转机构还包括翻转固定座和翻转滑动架,主轴转动连接于翻转滑动架上, 翻转滑动架滑动连接于翻转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翻转滑动架上设置有翻转电机,翻转电机的输出端与主轴连接。

由上可见,夹持已剪断线料的夹臂与翻转滑动架一同之间滑动,线料将被运送至焊接台处进行焊接工作,焊接台与切线机构的距离以及相对位置可控,整机的布置更具可控性。

进一步的方案是,切线机构还包括刀架,固定刀固定设置与刀架上,刀架上设置有第三推动气缸,第三推动气缸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活动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池焊接机实施例中送线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池焊接机实施例中送线机构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池焊接机实施例中送线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池焊接机实施例中切线机构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池焊接机实施例中夹持翻转机构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池焊接机实施例中送线装置另一视角的机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光伏电池焊接机包括送线装置、压片上料装置以及焊接装置,送线装置及压片上料装置均设置于焊接装置的上游端,送线装置和压片上料装置分别将焊线和压片运送至焊接装置的焊接位置上,再由焊接装置对焊线和压片进行焊接。其中,“上游端”意为送线装置、压片上料装置和焊接装置之间的加工顺序前后关系,而非彼此之间的物理位置关系。

参见图1,图1为本实施例中送线装置的结构图,送线装置包括有依序设置于在工作台(图中未示出)上的送线机构1、切线机构2以及夹持翻转机构3,送线机构1的固定部110、切线机构2的刀架210以及夹持翻转机构3的翻转固定座310相对固定且均固定设置于工作台(图中未示出)上。送线机构1将未剪断的焊线往切线机构2的方向运送,切线机构2用于对焊线进行切断工作,切断后的焊线由夹持翻转机构3进行夹持并运送至焊接装置处进行焊线与压片之间的焊接工作。

参见图2,图2为本实施例中送线机构1的结构图,送线机构1包括有台桌型的固定部110和设置于固定部110上的滑动送线部120,固定部110具有上表面,固定部1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滑轨111,滑动送线部120的底部121安装于第一滑轨111上,使滑动送线部120可于第一滑轨111上实现滑动;滑动送线部120上设置有并排布置的四个运输台122,焊线在运送过程中通过运输台122的上表面;滑动送线部120上还设置有压紧机构130,压紧机构130包括有门框式的压紧支架132,压紧支架132两侧的支柱固定连接于滑动送线部120的两侧,压紧支架132的横梁上安装有向下布置的四个压紧气缸131,压紧气缸131的活塞杆穿过横梁且活塞杆的末端与压紧件140固定连接,压紧件140在压紧气缸131的推动下可抵接到运输台122的上表面。

结合图3,图3为送线机构1的结构分解图,固定部110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一推动气缸160,第一推动气缸160的活塞杆末端连接于滑动送线部120的端面处,且第一推动气缸160的活塞杆运动方向与第一轨道111的布置方向一致。优选地,压紧机构130的压紧件140为单向转动的压紧轮141,压紧轮141转动连接于压紧气缸131的活塞杆末端处;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是,压紧轮141同轴连接有棘轮,压紧气缸131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棘爪,棘爪可抵接于棘轮的棘齿间隙上,形成压紧轮141的单向转动;滑动送线部120的运输台122上还安装有助焊剂添加机构150,助焊剂添加机构150可拆卸地安装在运输台122的后端。

结合图4和图5,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运输台122上设置有从运输台122上表面往下凹陷而成的线槽123,线槽123更有利于焊线在运输中的定位。在运输台122的前端设置有定位块124,定位块124设置有定位通槽125,线槽123和定位通槽125均沿滑动送线部120的滑动方向布置。

助焊剂添加机构150设置在线槽123的上方,并且对线槽123进行从上方进行覆盖阻挡。

参见图6,图6为切线机构2的结构图,切线机构2包括门框型的刀架210和固定设置于刀架210中部的并排而设的两把固定刀220,在刀架210的横梁上设置有两个第三推动气缸230,第三推动气缸230的活塞杆活动方向在竖直方向上,活动刀240固定连接于第三推动气缸230的活塞杆末端处,固定刀220和活动刀240之间形成切刃区域,当第三驱动气缸230驱动活动刀240往下运动,固定刀220和活动刀240之间形成切刃。

参见图7,图7为夹持翻转机构3的结构图,夹持翻转机构3包括翻转固定座310、翻转滑动架320、主轴330、夹臂340、翻转电机360以及推动电机311。翻转固定座310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导轨,翻转滑动架320的底部与第二导轨滑动配合。推动电机311设置于工作台(图中未示出)且相对于翻转固定座310固定,推动电机311的输出末端连接有丝杆312,丝杆312与翻转滑动架320底部的螺纹部313配合,因此翻转滑动架320在推动电机311的驱动下可沿第二导轨滑动。

主轴330转动连接于翻转滑动架320上,翻转电机360固定连接与翻转滑动架320上且翻转电机360和主轴330之间由传动带370实现传动连接;主轴330上固定安装有四个等距布置的夹臂340,夹臂340的末端均设置有夹持手350。

参见图8,图8为送线装置另一角度的结构图。送线装置的工作步骤如下:

首先送线机构1通过将焊线10运送至切线机构2处。第一推动气缸160推动滑动送线部120往靠近切线机构2的方向直线运动,由于此时滑动送线部120上压紧有焊线10,焊线10被运送至切线机构2处且焊线10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由固定刀220和活动刀240形成的刀口处。

此时翻转滑动架320往靠近切线机构2的方向直线移动,直至夹持手350靠近固定刀220和活动刀240的一侧,夹持手350对焊线10进行夹持工作,且同时翻转滑动架320往远离切线机构2的方向返回移动,直至穿过切线机构2的焊线10达到要求长度。

最后进行对焊线10的切断工序,第三推动气缸230驱动活动刀240往下运动并对焊线10进行切断,随后主轴330转动并带动夹持手350中的焊线10翻转180度,运送至焊接装置处进行焊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送线装置中,夹持翻转机构的夹臂以及夹持手无需穿过切线机构的刀口,因此固定刀与活动刀之间的最大距离可大幅下降,切线工序效率提高,且优化了送线工序。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