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563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螺栓作为一种常用的紧固件,被应用于各类部件的固定安装,然而采用螺栓固定需要在待固定部件上打孔,再通过在固定部件上预设螺孔,通过将待固定部件的孔与固定部件上预设的螺孔对齐后穿入螺栓实现待固定部件固定至固定部件的安装,而这样就导致了装配和拆卸过程必须使用工具转动螺栓,装配和拆卸相当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紧装置,解决现有的部件采用螺栓固定导致装配和拆卸麻烦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紧装置,包括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支撑板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以转动件的转动中心为轴心的偏心轮。

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位于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动件位于支撑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支撑板可形成收容第一转动件的收容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边缘均设有供手指伸入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卡钩。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当转动件带动偏心轮旋转时,偏心轮的边缘可由第一通孔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预紧装置通过转动件可以带动偏心轮旋转,而偏心轮是由于偏心设置的,偏心轮在转动时其边缘就可以进行偏移,因此,当支撑板被固定安装至某个固定部件上时,偏心轮就可以对设在其边缘与固定部件之间的待固定部件施加预紧力,该预紧力使得待固定部件被压紧到固定部件上,从而实现了带固定部件不依靠螺栓进行固定安装,通过此预紧装置,可避免采用螺栓连接需要将在带固定部件上打孔以及将该孔与固定部件上预设的螺孔进行对齐的复杂操作,而且预紧装置仅仅通过手动操作即可完成锁紧和解锁,不需要采用额外的工具,从而大大的简化了待固定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安装和拆卸过程。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升降桌的局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中升降桌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中升降桌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中升降桌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易装配的升降桌,包括桌板2及带动桌板2升降的升降立柱1,升降立柱1采用如申请号为201510190416.9或201610566413.5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所公开的升降立柱,该升降立柱1主要包括彼此套叠的内管1a、中管1b和外管1c,升降立柱1的顶端设有电机壳11,电机壳11与内管1a的上端固定连接,电机壳11中设有电机,该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内管1a、中管1b和外管1c相对滑动从而实现升降立柱1带动桌板2进行升降。

电机壳11外侧设有相对桌板固定的支撑板31,支撑板31上设有向电机壳11施加预紧力的预紧装置,预紧装置将预紧力的反作用力施加于支撑板31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1位于电机壳11的下方,预紧装置向电机壳11施加方向朝上的预紧力,由于升降立柱1与桌板2采用上下方向的安装,因此使预紧力朝上可以让电机壳11最为稳固的固定,预紧装置受到向下的反作用力,该向下的反作用力传递至支撑板31上,因此,支撑板31相对桌板固定可以是仅确保支撑板31在反作用力方向上无法发生位移即可,电机壳11在预紧力的作用下即可被牢固的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预紧装置包括连接在支撑板31上的转动件32,支撑板31上设有凸出安装片31a,转动件32与安装片31a铰接,为了便于转动件32的操作,转动件32优选采用板状扳手,转动件32上设有至少一个以转动件32的转动中心为轴心的偏心轮321,由于偏心轮321的转动中心是偏心设置的并且偏心方向是远离电机壳11的,支撑板31上设有第一通孔311,当转动件32带动偏心轮321旋转时,偏心轮321的边缘将会由第一通孔311伸出后压向电机壳11的外壁从而施加预紧力,而该预紧力也将随着转动件32的转动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加大,最终在转动件32贴合支撑板31的表面时,预紧力达到最大,而此时偏心轮321的边缘与电机壳11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将会变得很大,因此,偏心轮321的边缘就可以将电机壳11可靠的锁紧,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32设置了两个偏心轮321,当然,偏心轮321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这样将会增加电机壳11的锁紧牢固度。

为了提高电机壳11的锁紧效果,转动件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也就是说转动件32包括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第一转动件32a位于支撑板31的一端,第二转动件32b位于支撑板31的另一端,这样,电机壳11的两端都可以获得预紧力,多点施加预紧力将会极大的提高电机壳11锁紧的可靠性。在设置两个转动件32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偏心轮321的转动中心位置,实现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以相反的转动方向向电机壳11施加预紧力,而第二转动件32b上设置了收容槽32c,当第一转动件32a转动至贴合支撑板31的表面将电机壳11的一端锁紧后,再使第二转动件32b转动至贴合支撑板31的表面将电机壳11的另一端锁紧,此时,第二转动件32b的收容槽32c与支撑板31的表面可形成收容第一转动件32a的收容空间,这样使得第一转动件32a在锁紧电机壳11状态下可以被收纳在第二转动件32b中,节省了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所占用的空间,因此,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就不容易对用户的平时的动作造成干涉。

当需要对升降桌进行拆卸时,就需要扳动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使其朝着相反于锁紧电机壳11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由于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在锁紧电机壳11的状态下将会贴合支撑板31,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所占用的空间,并且还能使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分别与电机壳11的外壁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形成紧密的锁定状态,在此锁定状态下,用户较难用手指扳动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为了使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扳动更加方便和轻松,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的边缘均设有供手指伸入的凹槽322,这样用户的手指就可以伸入到凹槽322中,翻转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更加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支撑板31相对桌板固定,在桌板2的下方设置支撑架4,支撑架4包括两根支撑管41以及连接两根支撑管41的连接板42,支撑管41通过螺栓固定于桌板2的下端面,优选的结构是支撑管41的上端面与连接板4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支撑管41的上端面与连接板42的上端面均能够对桌板2进行支撑,桌板2便可以获得更佳的稳定性,电机壳11位于连接板42和支撑板31之间,两根支撑管41上设置第二通孔411,支撑板3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卡钩312,卡钩312的形状优选采用L形,卡钩312伸入第二通孔411后通过支撑板31的水平移动与支撑管41的内壁卡接,此过程中,支撑板31在水平移动时卡钩312将会抵靠住第二通孔411的孔壁从而使支撑板31无法再继续水平移动,此时卡钩312就勾住了支撑管41的内壁,电机壳11的锁紧步骤是,先转动第一转动件32a,第一转动件32a上的偏心轮321的边缘在电机壳11的外壁上转动,使得支撑板31受到与其上述水平移动方向一致的摩擦力,该摩擦力会导致支撑板31产生位移的倾向,但由于卡钩312抵靠住了第二通孔411的孔壁,因此,在转动第一转动件32a的过程中支撑板31将无法移动,之后再转动第二转动件32b,第二转动件32b上的偏心轮321的边缘也同上原理会使支撑板31产生位移的倾向,但由于此时第一转动件32a上的偏心轮321的边缘已将电机壳11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锁紧,因此,在转动第二转动件32b的过程中支撑板31将无法移动,这样的配合结构,既满足了第一转动件32a收纳于第二转动件32b之中,又实现了支撑板31在第一转动件32a和第二转动件32b转动时的定位要求,从而确保电机壳11可靠的锁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桌板2的稳定性,可见图2,在桌板2的下方设有托臂5,托臂5具有与支撑管41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支撑片51、与支撑片51相连并用于增加支撑片51刚性的折弯片52以及由折弯片52水平延伸形成的连接片53,支撑片51通过螺栓与桌板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因此支撑片51对桌板2起到支撑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优选方案是使支撑片51与支撑管4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而且支撑片51和折弯片52分别与支撑管41保持垂直的安装,这样桌板2获得的支撑面积得到加大,便可以获得更佳的稳定性,为了使托臂5与支撑架4固定连接,在装配托臂5时,使连接片53位于连接板42和电机壳11之间,预紧装置通过电机壳11将连接片53压紧在连接板42上,实现连接片53的固定。为了进一步使连接板42固定更加牢固,连接板42具有向下延伸的凸起421,连接片53上设有卡槽531,凸起421卡接所述卡槽531,这样凸起421和卡槽531的卡接结构就可以对连接板42进行定位,限制连接板42脱出。

再次看图2所示,桌板2的下方设有连接管6,支撑架4及升降立柱1的数量均为两个,需要指出的是,图1表示的是截取了部分升降桌的结构,所以看只显示了一个支撑架4及升降立柱1,但实际上图1与图2中的升降桌类似,它们均具有两个支撑架4及升降立柱1,其中一个支撑架4位于桌板2的一侧,另一个支撑架4位于桌板2的另一侧,连接管6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支撑架4中的支撑管41套叠,支撑管41与连接管6通过锁紧螺栓进行锁紧,套叠的方式可以采用连接管6伸入到支撑管41中,此时锁紧螺栓设在支撑管41上且锁紧螺栓的头端可伸入支撑管41内顶紧连接管6的外壁实现锁紧的功能,套叠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支撑管41伸入连接管6,此时锁紧螺栓设在连接管6上且锁紧螺栓的头端可伸入连接管6内顶紧支撑管41的外壁实现锁紧的功能,如此就可以通过滑动支撑管41与连接管6实现两个升降立柱1的间距可调,也就说同样的升降立柱1和支撑架4能够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桌板2,从而制成不同尺寸规格的升降桌。

升降立柱1的下部设有桌脚7,桌脚7升降立柱1的下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桌脚7为长条形结构以此增加接触地面的面积,桌脚7的下端面设有至少两个防滑垫71,防滑垫71优选采用橡胶垫,以此用来增加桌脚7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使升降桌不易打滑。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桌板2下方并没有设置支撑架4及托臂5,而电机壳11位于桌板2和支撑板31之间,支撑板31通过螺栓21直接固定于桌板2的下端面,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安装也相对方面,适用于小面积的桌板2。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桌板2下方设置了托臂5,以此来提升桌板2的稳定性,而托臂5上的连接片53位于桌板2和电机壳11之间,预紧装置通过电机壳11将连接片53直接压紧在桌板2的下端面上,从而实现了托臂5的固定安装。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至图4中的支撑板31位于电机壳11的周侧,此处所说的周侧是指除电机壳11上、下两个侧面以外的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31的数量为至少一对,电机壳11位于每对支撑板31之间,而转动件32连接在每对支撑板31中的一块支撑板31上,另一块支撑板31则用于支撑电机壳11,这样也可以实现电机壳11的锁定,并且由于支撑板31及转动件32是设在电机壳11的周侧面,转动件32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和图2中的转动件32也可以连接在电机壳11上,转动件32带动偏心轮321旋转时可使偏心轮321的边缘向支撑板31施力,所产生反向作用力通过转动件32施加于电机壳11上,而该反作用力就是预紧力。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预紧装置包括楔子,该楔子是指截面为三角形的块,其可被推入或拉出如图1至4中所示的支撑板31与电机壳11之间的间隙中,楔子被推入支撑板31与电机壳11之间的间隙中时,其与电机壳11接触的侧面向电机壳11施加预紧力,电机壳11便可以被楔子压紧在桌板2的下端面上,实现电机壳11的锁紧。楔子推入或拉出的方式可以是借用工具敲击和拉扯,也可以在楔子上设置齿条,在支撑板31或电机壳11上设有与齿条配合的两个反装的棘轮,一个棘轮转动驱动齿条使楔子被推入支撑板31与电机壳11之间的间隙,另一个棘轮转动驱动齿条使楔子被拉出支撑板31与电机壳11之间的间隙。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的不同之处在于,楔子被推入或拉出连接板42与电机壳11之间的间隙中,楔子被推入连接板42与电机壳11之间的间隙中时,其与电机壳11接触的侧面向电机壳11施加预紧力,电机壳11便可以被楔子压紧在连接板42的下端面上,实现电机壳11的锁紧。两个反装的棘轮设置在连接板42或电机壳11上。

以上就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做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