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卸料顶针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974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卸料顶针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主要是在成形凸模四周安装弹性卸料板或者在成形凸模内安装顶料销的方式将产品顶出。但以上模具结构较复杂,加工周期较长,制造成本高,而且是否能将产品从成形凸模上脱出,还取决于弹性元件(弹簧、优力胶)的力量和分布,以及弹性元件(弹簧、优力胶)的寿命。当弹性元件安排不当或到达使用寿命后,产品极易包在成形凸模上,使卸料不可靠,后期维修成本也高。因此加工效率较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操作安全性低。因此有必要设计开发一种自动卸料机构,能够使成形后的加工件从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业的安全性,并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工效率较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操作安全性低。因此有必要设计开发一种自动卸料机构,能够使成形后的加工件从凸模上退出,以提高加工作业的安全性,并提高作业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卸料顶针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顶出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支撑座、主转动板、副转动板、主转轴和副转轴,所述的支撑座两端设有主转轴,所述的主转轴上连接有主转动板,所述的支撑座上方设有副转动板,所述的副转动板内侧设有副转轴;

所述的顶出装置包括顶板、顶针和顶杆,所述的副转轴内侧设有顶板,所述的顶板与副转轴相连,所述的顶板上端设有顶杆,所述的顶杆内设有顶针。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转动板与副转动板之间设有限位弹簧,所述的主转动板和副转动板上方还设有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底部设有滑动槽,所述的主转动板和副转动板的顶端安装在滑动槽内;

所述的副转动板的内壁上设有“T”槽,所述的固定座内设有模座,所述的模座内设有模腔,所述的模腔下端与顶针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杆两侧设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与副转动板相连,所述的固定板两侧设有伸缩板,所述的伸缩板的尾端为“T”形,所述的伸缩板安装在副转动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顶杆下端还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从中间一分为二,所述的隔板边缘设有框架,所述的框架的两端与副转动板为铰链连接,所述的顶杆尾端与隔板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弹簧将主转动板与副转动板相连,当主转动板在主转轴的带动下转动,同时带动副转轴和副转动板转动,进行开合操作;同时带动顶板转动,顶板顶端向上顶起,推动隔板打开顶出顶杆及顶针,进而顶针顶出成品件,完成顶料操作;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适用于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成品件顶出工作,应用范围广泛,并且设备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安装固定座,一方面方便更换不同的模座,另一方面对主转动板和副转动板顶部起到限位的作用,限位弹簧和滑槽双重限位,安全性高,设备磨损较小。

3、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两端的伸缩板设计,不仅固定了顶杆,避免其歪斜,还限定了自体位置,本装置整体设备成本低,降低人力劳动,实现自动化卸料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新型卸料顶针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座 2、主转动板 3、主转轴

4、副转动板 5、副转轴 6、顶板

7、顶杆 8、限位弹簧 9、固定座

10、模座 11、顶针 12、固定板

13、模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卸料顶针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顶出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支撑座1、主转动板2、副转动板4、主转轴3和副转轴5,所述的支撑座1两端设有主转轴3,所述的主转轴3上连接有主转动板2,所述的支撑座1上方设有副转动板4,所述的副转动板4内侧设有副转轴5;

所述的顶出装置包括顶板6、顶针11和顶杆7,所述的副转轴5内侧设有顶板6,所述的顶板6与副转轴5相连,所述的顶板6上端设有顶杆7,所述的顶杆7内设有顶针11。

所述的主转动板2与副转动板4之间设有限位弹簧8,所述的主转动板2和副转动板4上方还设有固定座9,所述的固定座9底部设有滑动槽,所述的主转动板2和副转动板4的顶端安装在滑动槽内;

所述的副转动板4的内壁上设有“T”槽,所述的固定座9内设有模座10,所述的模座10内设有模腔13,所述的模腔13下端与顶针11相对应。

所述的顶杆7两侧设有固定板12,所述的固定板12与副转动板4相连,所述的固定板12两侧设有伸缩板,所述的伸缩板的尾端为“T”形,所述的伸缩板安装在副转动板4内。

所述的顶杆7下端还设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从中间一分为二,所述的隔板边缘设有框架,所述的框架的两端与副转动板4为铰链连接,所述的顶杆7尾端与隔板相接触。

一种新型卸料顶针的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

通过限位弹簧8将主转动板2与副转动板4相连,当主转动板2在主转轴3的带动下转动,同时带动副转轴5和副转动板4转动,进行开合操作;同时带动顶板6转动,顶板6顶端向上顶起,推动隔板打开顶出顶杆7及顶针11,进而顶针11顶出模腔13内成品件,完成顶料操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