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预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5858阅读:15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预热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独立对模具进行提前预热的模具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热锻模具在使用前需预加热模具至适宜的温度,以防止模具冷击碎裂,并可保证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目前的模具预热方式,是在模具在锻压机上安装完成后使用高温烘铁或电阻丝来加热。此种加热方式存在加热温度无法准确控制,加热时间较长并且占用锻压机运行时间,模具温度表里不均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模具预热装置,以实现模具预热过程独立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模具预热装置,包括炉体和用于支撑所述炉体的炉架,所述炉体上设置有红外线加热单元,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红外线加热单元相连的温控单元。

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搬运车和封闭卡扣,所述搬运车通过封闭卡扣与所述炉体分离。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加热单元包括设置在炉体上端面的远红外加热板。

优选地,所述红外线加热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炉体上端面的壳体,所述远红外加热板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壳体底面上。

优选地,所述温控单元包括PID温控仪和用于探测远红外加热板上温度的红外探头,所述PID温控仪与所述远红外加热板相连。

优选地,所述封闭卡扣包括设置在炉架上的卡托、架在卡托上的卡杆、卡链和卡件,所述卡链连接炉架和炉体,所述卡件设置在卡链上,且卡件在搬运车与炉体分离时架在卡杆上。

优选地,所述炉架底部设置有导槽,所述导槽与搬运车底部轮子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炉体为耐高温保温材料炉体。

优选地,所述远红外加热板为碳化硅远红外加热板。

优选地,所述红外探头为非接触式红外探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温控加热技术,制造独立的加热设备对锻模进行提前预热,使模具预热的温度更准确。加热时间段不再占用锻压机的宝贵开机时间,红外线升温快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具预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封闭卡扣5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炉体,2、炉架,21、加强部,22、导槽,3、红外线加热单元,31、远红外加热板,32、壳体,4、搬运车,5、封闭卡扣,51、卡托,52、卡杆,53、卡链,54、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模具预热装置,集温控、加热、搬运为一体,采用红外线温控加热技术,对锻模进行提前预热,使模具预热的温度更准确;加热时间段不再占用锻压机的宝贵开机时间,红外线升温快效率高。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模具预热装置,包括炉体1、炉架2、红外线加热单元3、温控单元(图未示)和搬运车4,炉体1内用于装载热锻模具,其整个呈一长方体形状的箱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炉体1采用耐高温保温材料,使炉体1内加热温度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炉架2用于支撑炉体1,其由多根杆体固定组装而成,且炉架2上设置有多个由杆体交叉形成的加强部21,用于加强炉架2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红外线加热单元3设置在炉体1上,用于对炉体1内的模具采用红外线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红外线加热单元3设置在炉体1上端面上,其包括远红外加热板31和壳体32,远红外加热板31位于壳体32内且贴合在壳体32底面上;壳体32呈一中空的扁状长方体结构,用于对远红外加热板31进行防护。本实施例中,远红外加热板31为但不限于为碳化硅远红外加热板。本实用新型加热元件使用红外线加热,升温效率高速度快,从而使得设备热惯性小不需要暖机。

温控单元与红外线加热单元3相连,用于对红外线加热单元3的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具体地,温控单元包括PID温控仪和红外探头,PID温控仪与远红外加热板相连,红外探头用于探测远红外加热板上的温度,并把探测到的温度传送给温控仪,温控仪接收到温度信号后对远红外加热板进行控制,控制其加热通断。本实施例中,红外探头是但不限于非接触式红外探头。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探头测温,PID温控仪控制加热通断,保温材料制作炉体,使加热温度直观、准确、稳定。

结合图1~图3所示,搬运车4用于对模具进行运载,搬运车4通过封闭卡扣5与炉体1底面分离,使模具在加热时,小车也能拉出单独使用。封闭卡扣5设置在靠近炉体1底面位置处,具体地,如图3所示,其包括设置在炉架2上的卡托51、架在卡托51上的卡杆52、卡链53和卡件54,卡链53连接炉架2和炉体1,卡件54设置在卡链53上,且卡件54在搬运车4与炉体1分离时架在卡杆52上。本实用新型加热炉附搬运小车,小车便于人工搬运,操作省时省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搬运车可使用市面上标准搬运车改造而成。

优选地,炉架2底部还设置有导槽22,导槽22与搬运车4底部轮子相配合,使搬运车快速准确进入使用位置。本实施例中,导槽22呈但不限于长条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