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齿隙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650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齿隙铣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刀,特别是一种双齿隙铣刀。



背景技术: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现有的传统铣刀,切削刃之间的齿隙多为单齿隙角,通过调整齿隙角大小来调节铣刀的排屑量,而且现如今手机外壳大多数由塑料件向金属件转变,在对铝件薄板,排屑量小了,工件加工慢,但是加大齿隙角又会让刀具损失刚性,因此,排屑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双齿隙铣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齿隙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削刃、刀头和刀柄,所述刀头和刀柄为一体式结构,刀头呈圆柱形,刀头上设有切削刃固定块和排屑槽,所述排屑槽的数量为4个,呈周向螺旋分布于刀头所呈的圆柱形的外壁上,所述切削刃固定块位于刀头端部,所述切削刃的数量为4个,对应4个排屑槽,并通过切削刃固定块固定设置于刀头端部,相邻2个切削刃之间为齿隙;

所述齿隙包括第一齿隙面和第二齿隙面,所述第一齿隙面和第二齿隙面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为;

所述刀柄上设有夹持槽和防滑面,所述夹持槽为呈圆环形的凹槽,夹持槽的深度为h,所述h为2~2.5mm,防滑面的数量为4个,呈斜向的坡面,且4个防滑面呈均匀的周向设置,防滑面上设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包括第一防滑纹、第二防滑纹和第三防滑纹,所述第一防滑纹、第二防滑纹和第三防滑纹均呈三角形,且依次设置,第一防滑纹所呈的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β,所述β为125°,第二防滑纹所呈的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γ,所述γ为85°,第三防滑纹所呈的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δ,所述δ为65°;

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包括第一排屑槽和第二排屑槽,所述第一排屑槽所呈的螺旋的螺旋角为α,所述第二排屑槽所呈的螺旋的螺旋角为β,所述α为40°~42°,所述β为41°~4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双齿隙铣刀,包括切削刃、刀头和刀柄,刀头和刀柄为一体式结构,刀头上设有切削刃固定块和排屑槽,相邻2个切削刃之间为齿隙,齿隙包括第一齿隙面和第二齿隙面,刀柄上设有夹持槽和防滑面,防滑面上设有防滑纹,较传统铣刀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双齿隙面设计,在不损失铣刀刚性的情况下,提高铣刀排屑效率,同时刀柄处设置的夹持槽和防滑面,可有效提高铣刀与铣削设备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加工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刀头端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的一种双齿隙铣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切削刃1、刀头2和刀柄3,所述刀头2和刀柄3为一体式结构,刀头2呈圆柱形,刀头2上设有切削刃固定块4和排屑槽5,所述排屑槽5的数量为4个,呈周向螺旋分布于刀头2所呈的圆柱形的外壁上,所述切削刃固定块4位于刀头2端部,所述切削刃1的数量为4个,对应4个排屑槽5,并通过切削刃固定块4固定设置于刀头2端部,相邻2个切削刃1之间为齿隙6;

所述齿隙6包括第一齿隙面7和第二齿隙面8,所述第一齿隙面7和第二齿隙面8之间的夹角为α,所述α为;

所述刀柄3上设有夹持槽9和防滑面10,所述夹持槽9为呈圆环形的凹槽,夹持槽9的深度为h,所述h为2~2.5mm,防滑面10的数量为4个,呈斜向的坡面,且4个防滑面10呈均匀的周向设置,防滑面10上设有防滑纹11,所述防滑纹11包括第一防滑纹12、第二防滑纹13和第三防滑纹14,所述第一防滑纹12、第二防滑纹13和第三防滑纹14均呈三角形,且依次设置,第一防滑纹12所呈的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β,所述β为125°,第二防滑纹13所呈的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γ,所述γ为85°,第三防滑纹14所呈的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为δ,所述δ为65°;

进一步的,所述排屑槽5包括第一排屑槽15和第二排屑槽16,所述第一排屑槽15所呈的螺旋的螺旋角为α,所述第二排屑槽16所呈的螺旋的螺旋角为β,所述α为40°~42°,所述β为41°~4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