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传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695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传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传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在机床中已经广泛使用旋转工作台配合机床对工件进行加工,同时旋转工作台上配置有若干自转工位来满足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的处理。通常若干自转工位都是同时通过一个公转驱动系统控制转动和停止,即通过公转带动自传,无法实现单个或者多个自转工位转动或停止。因此,当一个工位的工件加工完成后,需要取处工件和放置下一个工件时,必须控制公转驱动系统来停止工位转动,这样其他工位也停止转动工作,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生产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旋转传动控制装置,旨在实现在公转驱动系统不停机时,分别控制单个自转工位的运行和停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旋转传动控制装置,包括转轴、齿轮、分离座、开口直线轴承、第一轴承和固定螺母,其中,

所述齿轮上开设有传动通孔;

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螺母螺接,所述开口直线轴承滑动设置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固定螺母之间,所述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上,所述分离座固定在所述开口直线轴承上;

所述分离座开设有与所述开口直线轴承匹配的槽孔,所述开口直线轴承位于所述槽孔内,所述槽孔内壁上对应所述开口直线轴承的开口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分离座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通孔相匹配的传动组件;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对应和匹配的传动键;

通过所述传动组件插入所述传动通孔内,控制所述齿轮带动所述分离座旋转;通过所述滑槽卡接所述传动键,控制所述分离座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槽孔朝向所述固定螺母一端的槽口边缘凸设形成弹簧固定部,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弹簧固定部上且与所述固定螺母抵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弹簧、固定螺丝和传动销,所述分离座上还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固定螺丝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螺丝上,所述传动销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且所述传动销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口外。

优选地,还包括轴承固定螺母,所述轴承固定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转轴上,且所述轴承固定螺母与所述轴承相抵接。

优选地,还包括直线轴承卡环,且所述槽孔的靠近所述固定螺母的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卡环卡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转轴上,且位于远离所述齿轮和所述固定螺母的一端。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分离座来控制齿轮和转轴之间的连接,其中,通过分离座上的传动组件插入齿轮上的传动通孔来实现齿轮带动分离座的转动,通过转轴上的传动键滑入分离座上的滑槽来实现分离座带动转轴的转动。当转轴不需转动时,通过在分离座上施加一个下压力,使分离座同时断开与齿轮和转轴的连接,当转轴需要再次转动时,在分离座上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分离座再次分别与齿轮和转轴传动连接。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控制旋转轴的旋转及停转,从而实现在公转驱动系统不停机时,分别控制单个自转工位的运行和停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离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旋转传动控制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旋转传动控制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转轴10、齿轮20、分离座30、开口直线轴承40、第一轴承50和固定螺母70,其中,齿轮20上开设有传动通孔210;第一轴承50固定设置在转轴10上,例如,可以采用卡簧固定、锁紧螺母固定或者过盈配合固定。转轴10远离第一轴承50的一端与固定螺母70螺接,开口直线轴承40滑动设置在转轴10上,且位于第一轴承50和固定螺母70之间,齿轮20固定在第一轴承50上,分离座30固定在开口直线轴承40上;分离座30开设有与开口直线轴承40匹配的槽孔310,开口直线轴承40位于槽孔310内,槽孔310内壁上对应开口直线轴承40的开口位置开设有滑槽311,分离座30上设置有与传动通孔210相匹配的传动组件320;转轴10上设置有与滑槽311相对应和匹配的传动键110。分离座30通过槽孔310与开口直线轴承40连接,开口直线轴承40通过槽孔310下端的槽口内嵌入,与槽孔310上端的槽口抵接。

该装置通过公转齿轮与齿轮20相互啮合进行传动,再通过传动组件320插入传动通孔210内,控制齿轮20带动分离座30旋转;再通过滑槽311卡接传动键110,控制分离座30带动转轴10转动和停止其转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分离座30来控制齿轮20和转轴10之间的连接,其中,通过分离座30上的传动组件320插入齿轮20上的传动通孔210来实现齿轮20带动分离座30的转动,通过分离座30上的滑槽311卡住转轴10上的传动键110来实现分离座30带动转轴10的转动。当转轴10不需转动时,通过在分离座30上施加一个下压力,使分离座30同时断开与齿轮20和转轴10的连接,当转轴10需要再次转动时,在分离座30上施加一个向上的力,使分离座30再次分别与齿轮20和转轴10传动连接。从而实现了齿轮20在继续转动时,转轴10的转动和停止可以通过分离座30来控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工作过程中,公转齿轮与齿轮20相互啮合进行传动,在通过分离动力组件对分离座30施加力来带动分离座30在转轴10上做直线运动;当分离动力组件带动分离座30朝向齿轮20运动一定距离时,分离座30同时与齿轮20和转轴10转动连接,从而实现两者的共同转动动。当分离动力组件带动分离座30朝向固定螺母70运动时,分离座30同时与齿轮20和转轴10断开连接,此时,齿轮20持续转动,转轴10停止转动;此时,公转齿轮依旧带动这齿轮20在转动,其他工位上的齿轮也还在带动转轴转动,而因为分离座30断开了与齿轮20的连接,使得该工位上的转轴10停止转动,实现了单控自传的功能。因此,在需要同时控制多个工位上的转轴的转动与停止时,只需通过控制分离座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簧60,槽孔310朝向固定螺母一端的槽口边缘凸设形成弹簧固定部350,第一弹簧60套设在弹簧固定部350上且与固定螺母70抵接。当分离座30在受力后朝向固定螺母70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弹簧60压缩,在所受的力消失后,第一弹簧60通过回复弹力带动分离座30朝向齿轮20运动,使分离座30重新与齿轮20和转轴10转动连接。因此,无需通过分离动力组件再次向分离座30施加动力,本发明技术方案旨在控制旋转轴10的旋转及停转,从而实现在公转驱动系统不停机时,分别控制单个自转工位的运行和停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传动组件320包括第二弹簧321、固定螺丝322和传动销323,分离座30上还开设有第一限位槽330,固定螺丝322设置在第一限位槽330的槽底,第二弹簧3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螺丝322上,传动销323固定连接在第二弹簧321的另一端,且传动销323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槽330的槽口外。当分离座30重新朝向齿轮20运动进行连接时,齿轮20处于转动状态,因此传动销323在插入齿轮20上的传动通孔210时,无法准确插入,肯定会与齿轮20表面先接触,对传动销323产生阻力和摩擦力,而且这样使得分离座30无法运动到相应的位置。通过将传动销323设置在第二弹簧321上,当传动销323收到阻力时传递给第二弹簧321,第二弹簧321产生形变使传动销323在阻力作用小可进入第一限位槽330内,使分离座30运动到相应位置时的同时还可减小与齿轮20的摩擦力;当齿轮20转动到相应位置时,传动销323对准了传动通孔210,在第二弹簧321回复力的作用下,传动销323再插入传动通孔210内,实现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承固定螺母80,轴承固定螺母80螺纹连接在转轴10上,且轴承固定螺母80与第一轴承50相抵接。进一步地加固第一轴承50在转轴10上的位置稳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直线轴承卡环410,且槽孔310的靠近固定螺母70的一端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312,卡环卡设在第二限位槽312内。开口直线轴承40主要用于实现分离座30在转轴10上的直线运动,因此在分离座30朝向齿轮20运动时,开口直线轴承40还可通过直线轴承卡环410受力随之运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轴套120,轴套120套设在转轴10上,且位于远离齿轮20和固定螺母70的一端。转轴10一端连接的是固定螺母70,其另一端连接的是工位,因此整个装置需固定在工作台上,因此通过设置轴套120来保护转轴10,且通过轴套120来固定安装该装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分离动力组件包括固定座910、气缸920、活动板930和导轨940,固定座910由第一横板911和第一竖直板912垂直连接组成,活动板930由第二横板931和第二竖直板932垂直连接组成,气缸920垂直固定在第一横板911上,气缸920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横板931垂直连接,第一竖直板912上设置有导轨940,第二竖直板932通过滑块950与导轨940连接;分离座30的外侧面开设有与第二横板931适配的受力凹槽340。当分离座30需要与齿轮20和转轴10分离时,气缸920带动活动板930往下运动,同时第二横板931伸入受力凹槽340内,带动分离座30往下运动,并压缩第一弹簧60。当需要重新连接时,气缸920复位,通过第一弹簧60的回复力带动分离座30向上运动,重新连接。分离动力组件的驱动可以是气缸920,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带动活动板930做直线运动的机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