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钢管压点式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6195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精密钢管压点式矫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矫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精密钢管压点式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毛坯管冷加工至成品,通常必须经过如下工序:坯管-制头-退火-表面处理-拔制-矫直-去应力退火-矫直-无损检测-锯切-成品;由于钢管加工的一个很关键的工装,弯曲度矫直工装,管件弯曲度越好,精度越高,其最后的机械加工余量就会减少,生产工序效率高,管材的利用率就越高,同时,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和拓展,市场对冷拔钢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冷拔厂家必须改进自己的制造工艺或设备,生产出具有较高精度的产品。

目前常用的矫直设备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现有的单柱液压矫直机,只是简单V矫直,压点式矫直过程中管件只能上下移动,易造成薄壁件局部压“椭”,其尺寸精度将会降低,从而影响后续的再加工;

2)在冷加工(冷拔或冷轧)领域,特别是较大口径薄壁管的矫直,难度很大,极易造成局部压椭,尺寸精度降低,造成返工,需要再次冷加工精整,再矫直,浪费人力物力,击打影响生产效率;

3)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冷加工企业配备的单柱液压机,都存在类似问题,如何简单配置优化矫直装置,提高冷加工管的弯曲度和尺寸精度,减少返工次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密钢管压点式矫直装置,此矫直装置直接与钢管接触的半圆筒形装置,使用前与钢管为间隙配合,在压点式矫直过程中,与钢管表面耦合面积最大化,不易是钢管表面局部压椭,矫直精度高,管件尺寸不易变形。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精密钢管压点式矫直装置,它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心线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销轴座,所述销轴座上通过销轴铰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固定安装在转动底板的下底面,所述转动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两块对称布置的瓦片支架,在两块瓦片支架之间固定有瓦片,所述瓦片的内表面贴合固定有橡胶垫层。

所述底座的四角加工有通孔。

所述瓦片上均布加工有螺钉孔,所述橡胶垫层通过安装在螺钉孔内部的螺钉固定在瓦片上。

所述瓦片采用弧形结构与钢管的外表面相贴合。

所述转动底板和瓦片支架之间固定有外部加工板和内部加强板。

所述销轴的末端安装有开口销。

两个所述矫直装置的顶部支撑有待矫直钢管,在待矫直钢管的顶部反向设置有一个矫直装置,而且在此矫直装置的底座的背部设置有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的压点式矫直装置,在使用时,将其中两个矫直装置通过底座固定在机架上,再将待矫直钢管放置在两个底部的矫直装置的瓦片支架上,然后,将另一个矫直装置反向设置在待矫直钢管的顶部,并在其底座上设置液压缸对其进行施压,最终完成其矫直作业,在矫直过程中,由于与钢管接触的面为半圆弧面,增大了接触面积,这样就不易在钢管表面局部压椭,矫直精度高,管件尺寸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销轴2、销轴座3、转动块4、转动底板5、外部加工板6、瓦片支架7、瓦片8、螺钉孔9、螺钉10、橡胶垫层11、通孔12、开口销13、内部加强板14、待矫直钢管15、液压缸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精密钢管压点式矫直装置,它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中心线位置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销轴座3,所述销轴座3上通过销轴2铰接有转动块4,所述转动块4固定安装在转动底板5的下底面,所述转动底板5的顶部安装有两块对称布置的瓦片支架7,在两块瓦片支架7之间固定有瓦片8,所述瓦片8的内表面贴合固定有橡胶垫层11。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的四角加工有通孔12。

进一步的,所述瓦片8上均布加工有螺钉孔9,所述橡胶垫层11通过安装在螺钉孔9内部的螺钉10固定在瓦片8上。

进一步的,所述瓦片8采用弧形结构与钢管的外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底板5和瓦片支架7之间固定有外部加工板6和内部加强板14。

进一步的,所述销轴2的末端安装有开口销13。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矫直装置的顶部支撑有待矫直钢管15,在待矫直钢管15的顶部反向设置有一个矫直装置,而且在此矫直装置的底座1的背部设置有液压缸16。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如图4,当需要对待矫直钢管15进行矫直时,首先将其放置在底部两个平行布置的矫直装置上,然后,将另一个矫直装置反向设置在待矫直钢管15的顶部,并在其底座1上设置液压缸16对其进行施压,最终完成其矫直作业。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