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冲压模具的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3668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密冲压模具的排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冲压模具的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常规冲压制件的成型过程一般不考虑排气结构,如冲孔、折弯和凸包等工序,然而,对于深孔制件或者圆筒类制件的冲压成型,则需要采取控制单次拉伸变形量,进行多次拉深冲压实现,其中由于冲压凸模会出现被工件包覆而不易脱模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工件包覆在凹模上的情况,通常的解决思路是,润滑和加大脱模力,这样增加后期工件再次清洗的成本,同时模具部件的损坏可能会严重,维修周期缩短,相应的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精密冲压模具的排气结构,主要用于圆筒类制件的拉深冲压,可以利用气体内外的压力差,进一步增加脱模力,同时减小工件与凸模闭合后残余气体压力的损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密冲压模具的排气结构,主要用于圆筒类制件的拉深冲压,冲压模具由顺序安装的上模座、上安装板、上模板、垫板、压料板、下模板、下安装板和下模座组成,包括凸模和设置在凸模上的第一气孔,第一气孔一端与垫板上设置的气槽相连通;所述的凸模与凹模和镶件共同构成空腔,镶件上加工有与第一气孔相向的第二气孔,第二气孔沿镶件的轴向贯穿。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气槽外部连接压缩空气管路。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气槽外部还安装有用以调节压缩空气流量的流量控制阀。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第一气孔为L字形设置。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第二气孔设在镶件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镶件底部与下模座之间设有空腔。

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镶件通过支撑座固定在下模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对需要多次拉深筒类制件的模具结构进行改进,主要是通过排气结构的设置以及气体流量的调节,实现凸模冲压时排气泄压,凸模回程时进气加压,减小冲压过程凸模与工件之间的残余气体的压力,进气加压方便工件脱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排气槽的俯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上模座;2.上模板;3.垫板;4.压料板;5.下模板;6.下安装板;7.下模座;8.上安装板;9.导套;10.导柱;11.凸模;12.镶件;13.支撑座;14.第一气孔;15.凹模;16.第二气孔;17.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诠释。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精密冲压模具的排气结构,主要用于圆筒类制件的拉深冲压,尤其是需要多次拉深完成的冲压工序,如图2,冲压模具由顺序安装的上模座1、上安装板8、上模板2、垫板3、压料板4、下模板5、下安装板6和下模座7组成,上模板2和下模板5通过导柱10和导套9定位配合相连接,排气结构包括凸模11和设置在凸模11上的第一气孔14,第一气孔14为L字形设置,如图2中所示,第一气孔14一端与垫板3上设置的气槽17相连通,如图3所示,气槽17的圆环部与凸模11同轴,气槽17的直线部两条连通垫板3的外边缘,气槽17外部连接压缩空气管路,且还安装有用以调节压缩空气流量的流量控制阀(压缩空气管路和流量控制阀为常规标准设计未在图纸中画出);所述的凸模11与凹模15和镶件12共同构成空腔,空腔即工件放置的位置,镶件12上加工有与第一气孔14相向的第二气孔16,第二气孔16沿镶件12的轴向贯穿,第二气孔16设在镶件12的中心位置,镶件12底部与下模座7之间设有空腔,镶件12通过支撑座13固定在下模板5上。

本实用新型装置工作原理为:第二气孔16直接与外界空气相连通,冲压模具开始工作,凸模11向下下压工件,流量控制阀减小进气流量直至完全关闭,凸模11与工件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二者之间的残余空气通过第一气孔14排出;冲压完成后,凸模11向上运动回程,流量控制阀增大进气流量直至达到设定值,凸模11与工件之间的气体压力大于第二气孔16的标准大气压,工件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再受到压料板4的作用力,工件脱离凸模11更加方便。

通过以上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