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保持器自动收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485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轴承保持器自动收边装置。



背景技术:

保持器(即轴承保持架,又称轴承保持架),指部分地包裹全部或部分滚动体,并随之运动的轴承零件,用以隔离滚动体,通常还引导滚动体并将其保持在轴承内。在所述凹穴之间是连接部分、其更靠近所述凹穴开口。毗邻两个凹穴的后面和用于所述毗邻凹穴的连接部分的后面形成一被深深地挖入所述保持器的凹入部位。该凹入部位的底部比所述凹穴的底部更靠近所述开口、从而允许来自该凹入部位中的油脂的基油更好地渗到支承件上、从而对轴承进行润滑。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在保持对轴承器精密加工的前提下,提高加工效率是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实中轴承保持器收边人工加工易受伤,效率低的诸多不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而且可以自动加工轴承保持器收边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设计方案是:一种轴承保持器自动收边装置,包括轴承保持器筛选装置1,轴承保持器传输装置2,主板3,所述主板3左端装有上侧挡板4、下侧挡板5,所述的上侧挡板4和下侧挡板5中间装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装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最右端装有轴承保持器套筒8,所述主板3右端装有伸缩杆固定板10,所述伸缩杆固定板10装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最左端装有压板9,所述伸缩杆11最右端连有电动机13,所述伸缩杆中间装有红外感应器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上侧挡板4和下侧挡板5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调节距离为5-40厘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轴承保持器套筒8是可以拆卸的,可以根据实际加工时轴承保持器的大小而使用不同大小的轴承保持器套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压板9材料为金属,形状为圆柱形,可以在伸缩杆11的作用下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红外感应器12,其作用在于感应伸缩杆11的移动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电动机13,其作用在于提供伸缩杆11左右移动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计方案中,所述固定杆7和所述伸缩杆11其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承保持器自动收边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而且可以自动加工轴承保持器,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轴承保持器自动收边装置的三维结构图,其中1-轴承保持器筛选装置,2-轴承保持器传输装置,3-主板,4-上侧挡板,5-下侧挡板,6-伸缩杆,7-固定杆,8-轴承保持器套筒,9-压板,10-伸缩杆固定板,11-伸缩杆,12-红外感应器,13-电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附图和具体设计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设计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轴承保持器自动收边装置的三维结构图所示,一种轴承保持器自动收边装置,包括轴承保持器筛选装置1,轴承保持器传输装置2,主板3,所述主板3左端装有上侧挡板4、下侧挡板5,所述的上侧挡板4和下侧挡板5中间装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上装有固定杆7,所述固定杆7最右端装有轴承保持器套筒8,所述主板3右端装有伸缩杆固定板10,所述伸缩杆固定板10装有伸缩杆11,所述伸缩杆11最左端装有压板9,所述伸缩杆11最右端连有电动机13,所述伸缩杆中间装有红外感应器12。

所述上侧挡板4和下侧挡板5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调节距离为5-40厘米。

所述轴承保持器套筒8是可以拆卸的,可以根据实际加工时轴承保持器的大小而使用不同大小的轴承保持器套筒。

所述压板9材料为金属,形状为圆柱形,可以在伸缩杆11的作用下左右移动。

所述红外感应器12,其作用在于感应伸缩杆11的移动距离。

所述电动机13,其作用在于提供伸缩杆11左右移动的动力。

所述固定杆7和所述伸缩杆11其中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在使用过程中,轴承保持器经过轴承保持器筛选装置1筛选后,呈现小圆半径在下,大圆半径朝上的顺序排列,经过轴承保持器传输装置2传至轴承保持器套筒8固定,伸缩杆11在电动机13的推动下向左运动,同时感应器12感应伸缩杆11移动的距离,当伸缩杆11进入上侧挡板4和下侧挡板5中间时,伸缩杆减速缓慢向左运动,直至对轴承保持器套筒8进行压边处理,则伸缩杆11迅速向右运动回到原来的位置,一个轴承保持器的收边加工完成。

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思想并不仅限于此专利,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