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床拨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69562阅读:20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床拨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床加工保护手装置领域,特别是冲床喂料过程中保护手的一种冲床拨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冲床设备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冲床吨位高,惯性大,速度快,并且由于操作者单调重复的劳作,易疲劳,操作事故发生率高。目前采用的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制动保护,即在上模下行时可随时控制上模迅速制动,如光电传感保护器,这种保护器的缺陷是电子元件容易实效,随时会发生停电,跳闸等不可预测的因素,且造价高,结构复杂。另一类是冲床安全机械手,其是将钢丝绳的一端经卷扬轮连接于冲床滑块的任一位置,钢丝绳另一端从管内经传动轮与同步回位弹簧和拉手环连接,但该装置存在钢丝绳易断,占用空间大,安装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保险性高的冲床安全保护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床拨手装置,其包括两个第一底座、一个第二底座、两个连杆、两个第一活动臂、两个第二活动臂和一个连接块;第二底座固定在机床冲头上,第二底座上设置连接块,两个第一底座分别固定在冲床两边对称位置,第一底座与第一活动臂一端铰接,第一活动臂另一端与第二活动臂连接,第二活动臂上设置连接板,连接板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另一端与安装在第二底座上的连接块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底座用Ø10内六角螺丝固定在冲头上。

优选的,所述两个第一底座分别用Ø8内六角螺丝固定在机台冲头两边。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臂为套筒结构,便于根据机台需要调整长度。

优选的,所述连杆两端为轮轴螺纹套筒杆,轮轴的作用在于摆动灵活;

优选的,所述连杆中间为钢筋丝杆,便于根据需要改变长度和角度。

优选的,所述连杆两端分别套于第二底座和第二活动臂上。

优选的,所有铰接位置均用Ø3内六角螺丝锁紧,其整体组立简单,不需要单独制动,反映迅速,其组成部件可单独更换。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二底座嵌入套筒内,便于根据机台需要调整长度。

优选的,第二活动臂用环形套在第一活动臂上,便于左右摇摆。

工作过程:工作时与机台联动,冲床模块在下压时带动第二底座下行,同时带动连杆连接第二底座一端下行,从而第二活动臂向左右分开,将作业员手挡在模具危险工作区以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现有的冲床上进行改造,部件较少,与机台联动,可及时将作业员手挡在模具危险工作区以外,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机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活动臂的主视图;

图5为第一活动臂的侧视图;

图6为第二活动臂的主视图;

图7为第二活动臂的侧视图;

图8为第一底座的主视图;

图9为第一底座的侧视图;

图10为第二底座的主视图;

图11为第二底座的侧视图;

图12为连接块的主视图;

图13为连接块的侧视图;

图14为连杆的主视图;

图15为连杆的侧视图;

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连杆,4、第一活动臂,5、第二活动臂,6、连接块,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冲床拨手装置,其包括两个第一底座1、一个第二底座2、两个连杆3、两个第一活动臂4、两个第二活动臂5和一个连接块6;第二底座2用Ø10内六角螺丝固定在机床冲头上。第二底座2上设置连接块6,两个第一底座1分别用Ø8内六角螺丝固定在冲床两边对称位置。第一底座1与第一活动臂4一端铰接,第一活动臂4另一端与第二活动臂5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臂4为套筒结构,便于根据机台需要调整长度。第二活动臂5上设置连接板7,连接板7与连杆3一端铰接,连杆3另一端与安装在第二底座2上的连接块6铰接。如14、图15图所示,所述连杆3两端为轮轴螺纹套筒杆,轮轴的作用在于摆动灵活;连杆中间为钢筋丝杆,便于根据需要改变长度和角度。

如图1所示,所有铰接位置均用Ø3内六角螺丝锁紧,其整体组立简单,不需要单独制动,反映迅速,其组成部件可单独更换。如图12、图13所示,连接块6为套筒结构,所述第二底座2嵌入套筒内,便于根据机台需要调整长度。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拨手装置,部件较少,与机台联动,冲床模块在下压时带动第二底座2下行,同时带动连杆3连接第二底座2一端下行,从而第二活动臂5向左右分开,将作业员手挡在模具危险工作区以外。

本实用新型拨手装置各部件连接处均采用套筒形式,可根据不同需要调整长度高度,制动丝杆和固定部件采用轮盘连接,避免了因冲床压力而损坏连接点,并且轮盘制动灵活,使打手杆快速的向左右拨开。

用Ø10内六角螺丝将第二底座2固定在机床冲头中间螺丝孔位子,用Ø8螺丝将第一底座1固定在机台滑块两侧螺丝孔位置,然后将第一活动臂4连接在第一底座1上,活动臂2连接在第一活动臂4上,将轮轴拧在丝杆两端,然后将轮轴一端固定在第二底座2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活动臂5上,然后通过改变连杆的长度来调整角度,使左右打手杆对称,调整到最佳使用位置。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