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9144发布日期:2018-06-30 06:2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是一种加工直臂销孔时所用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部分冲压件在成型之前需要先落料,将原料冲裁成一定形状的坯料后,再利用成型模具将坯料冲压成所需要的形状。目前落料的主要方法为手工落料和开卷落料,手工落料一次只能落一组料片其生产效率较低。开卷落料能够将经过开卷的带状板料冲切为具有一定轮廓形状的片料,模具上往往集成2到3个工位,在上料机构的作用下将卷料输送到相应的工位,然后下落上模座完成一次冲压,顺次完成不同部位的冲裁后得到需要的坯料。开卷落料其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的特点。卷料在输送到相应工位的过程中需要上模座处于远离下模座的状态,否则若卷料未到达相应的工位此时上模座下落容易造成模具及机床的损坏。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控制上模座不下落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保证模具在冲制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卷料在未输送到位时上模座向下进行冲制,从而造成的模具及机床的损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包括:

定位板,固定在下模座的挺件板上,所述定位板的侧壁与移动在所述挺件板上的卷料滑动连接;

支板,固定在所述挺件板上,且所述支架与所述定位板以一定间距排布;

感应器,固定在所述支架上,连接至控制上模座下落的控制装置;

活动杆,其上固定有感应板,所述活动杆滑动在所述定位板的滑槽内,使活动杆活动在如下两个工位:

工位一:所述卷料推动所述活动杆向靠近支板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感应板与所述感应器接触;

工位二:在回弹装置的作用下所述活动杆向远离支板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感应板与所述感应器分离。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回程弹簧和弹簧导柱,所述回程弹簧套在弹簧导柱的外侧,且所述回程弹簧的一端与活动杆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支板的立板接触,回程弹簧推动所述活动杆向远离所述立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簧导柱穿过所述立板并随着活动杆的移动与所述立板产生滑动。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弹簧导柱为螺栓,弹簧导柱与所述活动杆通过螺纹连接。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弹簧导柱远离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还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动杆滑动行程的限位板。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回弹装置为一拉伸弹簧,所述回弹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定位板上,所述回弹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上,所述回弹装置拉动所述活动杆向远离所述支板的方向移动。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活动杆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动杆向远离所述支板移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台。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活动杆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动杆向靠近所述支板移动行程的第二限位台。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板底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固定在挺件板上的定位键配合。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板上对称地设置有第一腰型孔,螺栓穿过第一腰型孔将所述定位板固定在所述挺件板上。

如上所述的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支板的底端也对称地设置有第二腰型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将所述支板固定在所述挺件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卷料和回弹装置额相互作用来推动活动件的移动,从而带动活动件上的感应板与支板上的感应器接触或分离,从而传递控制上模座下落的信号。它能够保证模具在冲制过程中的安全性,避免了卷料在未输送到位时上模座向下进行冲制,从而造成的模具及机床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301-定位板,302-活动杆,303-支板,304-回程弹簧,305-螺钉,306-感应器,307-感应板,308-定位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公开了一种开卷落料模具的上模座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板301、支板303、感应器306、活动杆302和回弹装置。所述定位板301固定在下模座的挺件板上,所述定位板301的侧壁与移动在所述挺件板上的卷料滑动连接;所述支板303固定在所述挺件板上,且所述支架303与所述定位板301以一定间距排布;所述感应器306固定在所述支架303上,感应器306连接至控制上模座下落的控制装置;感应器306为控制装置提供信号。所述活动杆302上固定有感应板307,且所述活动杆302滑动在所述定位板301的滑槽内,使活动杆302活动在如下两个工位:

工位一:所述卷料推动所述活动杆302向靠近支板303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感应板307与所述感应器306接触;具体的,初始状态所述活动杆302靠近卷料的一端延伸出定位板301,且在所述活动杆302靠近卷料的一端设置有倾斜的面,倾斜的面的法线与卷料的移动方向呈锐角相交,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随着卷料的滑动就能实现推动活动杆302的效果,当卷料沿着定位板301的侧壁滑动的时候,卷料移动所述活动杆302沿着定位板301的滑槽向靠近支板303的方向移动,活动杆302上的感应板307随着活动杆302的移动与支板303上的感应器306接触,感应板307触发感应器306,此时表示卷料在上料阶段,还没有到达预定的工作位,感应器306将上述信号传递给控制上模座下落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接受到信号后控制上模座不下落。上述反馈机制避免了卷料在没有到达预定工作位的时候出现上模座下落的情况,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工位二:当所述活动杆302上卷料的推动力撤回后,在回弹装置的作用下所述活动杆302向远离支板303的方向移动,使所述感应板307与所述感应器306分离。在卷料侧壁上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用于标定卷料是否到达预定工位,随着卷料的向前推动,当卷料上的定位槽滑动到所述定位板301上滑槽的槽口的时候,此时卷料对活动杆302的推动力撤出,在回弹装置的作用下活动杆302向远离支板303的方向移动,也就是活动杆302靠近卷料的一端滑动到卷料的定位槽内,此时感应板307随着活动杆302的移动与感应器306分离,此时传递的信号是卷料进入到预定的工作位可以实现上模座的下落,感应器306将上述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上模座的下落。

优选的,所述回弹装置包括回程弹簧304和弹簧导柱305,所述回程弹簧304套在弹簧导柱305的外侧,且所述回程弹簧304的一端与活动杆302接触,另一端与所述支板303的立板3031接触,回程弹簧304推动所述活动杆302向远离所述立板3031的方向移动,所述弹簧导柱305穿过所述立板3031并随着活动杆302的移动与所述立板3031产生滑动。回程弹簧304位压缩弹簧,在所述活动杆302做靠近所述支板303移动的时候处于压缩状态,当推动力撤除后回程弹簧304的回弹力推动活动杆302向远离支板303,此时感应板307与感应器306分离。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导柱305为螺栓,弹簧导柱305与所述活动杆30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弹簧导柱305远离所述活动杆302的一端还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动杆302滑动行程的限位板3051。限位板3051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回程弹簧的过渡回弹从而导致活动杆302向靠近卷料方向的过渡伸长,从而影响卷料的上料,将弹簧导柱305设置呈螺杆可以调整螺杆的安装深度,从而控制回程弹簧的压缩量和回程强度,使用更灵活。

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回弹装置为一拉伸弹簧,所述回弹装置的一端固定在定位板301上,所述回弹装置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杆302上,所述回弹装置拉动所述活动杆302向远离所述支板303的方向移动。回弹装置设置成拉伸弹簧,当活动杆302向靠近支板303方向移动的时候弹簧拉伸并储备能量,当卷料的推动力撤除后拉伸弹簧在回弹力的作用下拉动活动杆302向远离支板303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杆302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动杆302向远离所述支板303移动行程的第一限位台3025。活动杆302滑动过程中当第一限位台3025与所述定位板301接触时,此时活动杆302停止进一步滑动,此处为活动杆302远离支板303的最大距离。

如图3所示,所述活动杆302上还设置有限制所述活动杆302向靠近所述支板303移动行程的第二限位台3026。活动杆302滑动过程中当第二限位台3026与所述定位板301接触时,此时活动杆302停止进一步滑动,此处为活动杆302远离支板303的最小距离。这样防止了活动杆302过渡的靠近支板303从而挤压损坏感应器306和传感板307。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301底部设置有定位槽3011,所述定位槽3011与固定在挺件板上的定位键308配合,定位键308与定位槽3011的配合实现定位板301的快速定位,首先将定位键308固定在挺件板上,然后将定位板301的定位槽3011卡在定位板301上从而实现定位板301的快速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301上对称地设置有第一腰型孔3010,螺栓穿过第一腰型孔3010将所述定位板301固定在所述挺件板上。设置腰型孔3010方便了定位板301的调整,松动螺钉后可以使腰型孔沿着螺钉滑动从而调整定位板301的安装位置。同样的所述支板303的底端也对称地设置有第二腰型孔3030,螺栓穿过所述第二腰型孔3030将所述支板303固定在所述挺件板上。在支板303上设置腰型孔也是方便了支板303的调整。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