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的自动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6900发布日期:2019-02-12 23:25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架的自动焊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架的自动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各总成都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车架上,车架是承受载荷的基础件,它既承受汽车的静载荷,还要承受汽车行驶中的动载荷,因此,车架是影响汽车使用寿命的关键总成之一。目前,国内汽车一般使用边梁式焊接车架。

车架的焊接大多采用工装定位和固定,现有的用于车架焊接的工装大多存在结构复杂的缺陷,导致工装的成本高。同时,现有的车架工装大多采用人工进行夹紧固定,生产效率不高,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架的自动焊接工装。

一种车架的自动焊接工装,包括纵梁固定槽、压紧块、滑动轴、套管、活动固定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为空心圆管结构,所述套管的下部设有开口槽,所述滑动轴对称的设置在套管内,所述滑动轴的端部固定有压紧块,所述滑动轴后部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部从开口槽穿出,所述连接块与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拉杆铰接,所述拉杆水平设置,所述拉杆下端的中部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套管两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纵梁固定槽和活动固定槽,所述活动固定槽的下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活动固定槽的后部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滑槽、套管、纵梁固定槽均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底座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活动固定槽、纵梁固定槽的截面均为c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使用时,车架的两组纵梁分别放在纵梁固定槽和滑槽上,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滑动轴向两侧滑动,一边的压紧块将一组纵梁压紧在纵梁固定槽内,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活动固定槽向中部滑动,将另一组纵梁压紧固定在活动固定槽内,两组纵梁固定好以后,即可进行纵梁和横梁的焊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从而优点降低工装的成本;通过设置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采用气动的方式进行压紧固定,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车架的自动焊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纵梁固定槽,2、压紧块,3、滑动轴,4、套管,5、连接块,6、连杆,7、拉杆,8、第一气缸,9、滑槽,10、活动固定槽,11、第二气缸,12、支架,13、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车架的自动焊接工装,包括纵梁固定槽1、压紧块2、滑动轴3、套管4、活动固定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4为空心圆管结构,所述套管4的下部设有开口槽,所述滑动轴3对称的设置在套管4内,所述滑动轴3的端部固定有压紧块2,所述滑动轴3后部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块5,所述连接块5的下部从开口槽穿出,所述连接块5与连杆6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连杆6的第二端与拉杆7铰接,所述拉杆7水平设置,所述拉杆7下端的中部与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套管4两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纵梁固定槽1和活动固定槽10,所述活动固定槽10的下部设置在滑槽9内,所述活动固定槽10的后部与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相连接。

所述第二气缸11、滑槽9、套管4、纵梁固定槽1均通过支架12固定在底座13上。

所述第一气缸8固定在底座13的中部。

所述活动固定槽10、纵梁固定槽1的截面均为c形结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在使用时,车架的两组纵梁分别放在纵梁固定槽1和滑槽9上,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伸出,滑动轴3向两侧滑动,一边的压紧块2将一组纵梁压紧在纵梁固定槽1内,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伸出,活动固定槽10向中部滑动,将另一组纵梁压紧固定在活动固定槽10内,两组纵梁固定好以后,即可进行纵梁和横梁的焊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从而优点降低工装的成本;通过设置第一气缸8和第二气缸11,采用气动的方式进行压紧固定,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的自动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为空心圆管结构,所述套管的下部设有开口槽,所述滑动轴对称的设置在套管内,所述滑动轴的端部固定有压紧块,所述滑动轴后部的下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部从开口槽穿出,所述连接块与连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与拉杆铰接,所述拉杆水平设置,所述拉杆下端的中部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所述套管两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纵梁固定槽和活动固定槽,所述活动固定槽的下部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活动固定槽的后部与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吴应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8
技术公布日:2019.0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