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状金属材料外周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3248发布日期:2018-09-14 21:5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棒状金属材料外周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棒状金属材料在加工时需要先将外周直径加工至合适的尺寸,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切削,将大于外周直径的废料进行切除,然而这样的加工方式加工效率较低,且会产生加工环境中形成大量扬尘,造成环境的污染及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避免产生扬尘的棒状金属材料外周加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收缩装置和沿圆周排布的若干个加工块,各所述的加工块的截面呈扇形,各所述的加工块开设有与截面同心的扇形缺口,所述的收缩装置在棒状金属材料伸入各加工块的中心后将各加工块向内侧收拢,使各加工块的扇形缺口组合形成与棒状金属材料所需加工直径相适配的型腔,并在收拢过程中挤压棒状金属材料形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加工时,将棒状金属材料插入各加工块之间,由收缩装置使各加工块逐渐收拢,直至各扇形缺口组合形成型腔,在收拢过程中使棒状金属材料外周形变至所需加工直径,由挤压代替切削,使加工过程中无扬尘产生,外周各处同步加工,使加工效率提高,即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收缩装置包括收缩座、液压缸及限位件,所述的收缩座开设有环绕各加工块的收缩孔,所述的收缩孔呈圆台状,其较小端作为棒状金属材料端部伸入的加工端,较大端作为驱动端,所述的液压缸驱动设置有沿收缩孔轴向伸缩的伸缩轴,所述的限位件安装于相邻加工块之间并使各加工块位于收缩孔的同一径向面,所述的加工块在伸缩轴的推动下向从驱动端向加工端移动的过程中,收缩孔内周面挤压各加工块逐渐向内侧同步收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伸缩轴推动各加工块沿驱动端向加工端移动的过程中,收缩孔内周面会导向并挤压各加工块逐渐向内侧同步收拢,逐渐对棒状金属材料外周挤压形变,保证加工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加工块朝向加工端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柱及配合柱,所述的安装柱外周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限位件为套设于各安装槽的扭簧,该扭簧的两端分别压缩于相邻加工块的安装槽及所在加工块的配合柱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扭簧作为限位件,一方面起到将各加工块限位于同一平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伸缩轴回位时,将相邻加工块之间的间隙撑开,在撑开过程中各加工块会沿收缩孔内周面,从加工端向驱动端移动,自动与棒状金属材料分离,提高加工的便捷性,由于各扭簧的作用力相同,进一步增加了各加工块收缩及展开的同步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的加工块相对扇形中心的外周面与收缩孔的内周面形状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各扇形缺口形成型腔之后,与收缩孔的内周面形状相适配的加工块外周面,会增加加工块与收缩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各加工块保持该状态的稳定性,提高加工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加工块数量为六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块的数量可为多个,优选六个,结构最精简的同时加工效率及加工效果最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各加工块的组合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棒状金属材料外周加工设备,包括收缩装置和沿圆周排布的若干个加工块1,各加工块1的截面呈扇形,各加工块1开设有与截面同心的扇形缺口11,收缩装置在棒状金属材料伸入各加工块1的中心后将各加工块1向内侧收拢,使各加工块1的扇形缺口11组合形成与棒状金属材料所需加工直径相适配的型腔12,并在收拢过程中挤压棒状金属材料形变,需要加工时,将棒状金属材料插入各加工块1之间,由收缩装置使各加工块1逐渐收拢,直至各扇形缺口11组合形成型腔12,在收拢过程中使棒状金属材料外周形变至所需加工直径,由挤压代替切削,使加工过程中无扬尘产生,外周各处同步加工,使加工效率提高,即降低了加工成本。

收缩装置包括收缩座2、液压缸3及限位件,收缩座2开设有环绕各加工块1的收缩孔21,收缩孔21呈圆台状,其较小端作为棒状金属材料端部伸入的加工端211,较大端作为驱动端212,液压缸3驱动设置有沿收缩孔21轴向伸缩的伸缩轴31,限位件安装于相邻加工块1之间并使各加工块1位于收缩孔21的同一径向面,加工块1在伸缩轴31的推动下向从驱动端212向加工端211移动的过程中,收缩孔21内周面挤压各加工块1逐渐向内侧同步收拢,由伸缩轴31推动各加工块1沿驱动端212向加工端211移动的过程中,收缩孔21内周面会导向并挤压各加工块1逐渐向内侧同步收拢,逐渐对棒状金属材料外周挤压形变,保证加工效果。

各加工块1朝向加工端211的端面设置有安装柱13及配合柱14,安装柱13外周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槽131,限位件为套设于各安装槽131的扭簧15,该扭簧15的两端包括第一端151及第二端152,第一端151压缩于相邻加工块1的安装槽131,第二端152压缩于所在加工块1的配合柱14,选用扭簧15作为限位件,一方面起到将各加工块1限位于同一平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伸缩轴31回位时,将相邻加工块1之间的间隙撑开,在撑开过程中各加工块1会沿收缩孔21内周面,从加工端211向驱动端212移动,自动与棒状金属材料分离,提高加工的便捷性,由于各扭簧的作用力相同,进一步增加了各加工块收缩及展开的同步性。

各加工块1相对扇形中心的外周面16与收缩孔21的内周面形状相适配,在各扇形缺口11形成型腔12之后,与收缩孔21的内周面形状相适配的加工块外周面,会增加加工块1与收缩孔21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各加工块1保持该状态的稳定性,提高加工效果。

加工块1数量为六个,加工块1的数量可为多个,优选六个,结构最精简的同时加工效率及加工效果最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