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高速级进冲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9321发布日期:2018-11-09 21:3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压模具的改进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高速级进冲压模具的改进发明。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由若干数量的冲片堆叠形成,冲片通过板材冲压成型,需要在板材上冲压插接凸点与插接凹槽、冲切轴孔、切除空隙余料、外圆切断,制作成型的冲片之间通过插接凸点与插接凹槽进行插接堆叠,该过程通过手工完成,工作量大,效率低,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型快速的电机转子高速级进冲压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电机转子高速级进冲压模具,包括有上模座、下模座与原料板传送机构,所述上模座可升降设置在下模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与下模座沿原料板的进料方向相对应的、依次设有插接孔冲孔工位、插接凸点与插接凹槽成型工位、轴承孔冲孔工位、空隙余料切除工位、外圆切断出料工位,所述外圆切断出料工位对应的下模座上设有出料孔,出料孔内设有堆叠机构,堆叠机构下方设有成品输送机构。

所述堆叠机构包括有锁紧圈,锁紧圈固定嵌设在下模座的出料孔内,锁紧圈内径与冲片外径相匹配。

所述插接孔冲孔工位包括有冲刀和气缸,冲刀可升降设置在上模座的槽孔内,并由气缸驱动进出槽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进后的电机转子高速级进冲压模具,各工位的顺序布置合理,通过上模座与下模座相互配合实现高速级进冲压,并通过堆叠机构实现冲片的快速堆叠,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工位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其有关细节。该电机转子高速级进冲压模具,包括有上模座1、下模座2与原料板传送机构3,所述上模座1可升降设置在下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1与下模座2沿原料板的进料方向相对应的、依次设有插接孔冲孔工位4、插接凸点与插接凹槽成型工位5、轴承孔冲孔工位6、空隙余料切除工位7、外圆切断出料工位8,所述外圆切断出料工位8对应的下模座2上设有出料孔9,出料孔9内设有堆叠机构10,堆叠机构10下方设有成品输送机构11,成品输送机构11可为传送带。其中插接凸点与插接凹槽成型工位5、轴承孔冲孔工位6、空隙余料切除工位7、外圆切断出料工位8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所述堆叠机构10包括有锁紧圈,锁紧圈固定嵌设在下模座2的出料孔9内,锁紧圈内径与冲片外径相匹配,冲片可在锁紧圈内轴向移动,但是会受到锁紧圈的抱紧力。

所述插接孔冲孔工位4包括有冲刀和气缸,冲刀可升降设置在上模座1的槽孔内,并由气缸驱动进出槽孔,可选择性进行冲切。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原料板由原料板传送机构3传送进入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依次经过插接孔冲孔工位4、插接凸点与插接凹槽成型工位5、轴承孔冲孔工位6、空隙余料切除工位7、外圆切断出料工位8,其中插接孔冲孔工位4可选择性进行冲切工作,对第一个冲片进行冲孔工作后,间隔若干数量转子冲片后,继续重复该动作,而成型有插接孔的冲片在经过插接凸点与插接凹槽成型工位5时,在插接孔的位置进行无效工作,其余冲片经过插接凸点与插接凹槽成型工位5时正常成型;成型后的冲片逐个挤压进入锁紧圈内,冲片的插接凹槽朝上,插接凸点朝下,在抱紧力的作用下相互堆叠,上层冲片的凸点卡接在下层冲片的插接凹槽内,或者上层冲片的凸点卡接在最下层冲片的插接孔内,当下一轮的成型有插接孔的冲片进入锁紧圈时,不会与下层冲片的卡接凹槽发生卡接,而会向下挤压下方卡接堆叠的冲片直至其掉落至成品输送机构11上。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