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件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6091发布日期:2019-03-02 03:06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环形件专用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形件专用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环形件的加工过程中,一般先冲压成形,然后再通过钻孔或磨的加工手段,将其制造成所需要的产品。现有技术中环形件在加工过程中无法夹紧固定,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制造出的成品性能较差,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性能因此,发明一种环形件专用工装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件专用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形件专用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托盘,所述托盘上均匀布有定位通孔,所述托盘的上方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定位通孔的形状为圆形,且定位通孔的圆心位于环形槽的圆周处,所述底座的上方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下端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下方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板,所述环形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定位柱。

具体的,所述定位柱均匀的分布在环形固定板上,且定位柱与定位通孔之间相互匹配。

具体的,所述托盘的形状为圆形,且托盘的直径为313mm。

具体的,所述环形槽的形状为圆形,且环形槽的直径为290mm。

具体的,所述定位通孔设置的数量为八个,且定位通孔的孔径为7mm。

具体的,所述托盘的厚度为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该环形件专用工装,通过设置的底座,在底座的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在第一夹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托盘,托盘上均匀布有定位通孔,托盘的上方设置有环形槽,定位通孔的形状为圆形,且定位通孔的圆心位于环形槽的圆周处,在底座的上方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气缸,气缸的设置,方便提高装夹的效率,在气缸下端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第二夹板的下方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板,环形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方便进行定位固定,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对环形件夹紧固定,装夹取料方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加工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侧视图。

图中:1底座、2第一夹板、3第二夹板、4气缸、5支撑架、6托盘、7定位通孔、8环形槽、9环形固定板、10连接杆、11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环形件专用工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2,所述第一夹板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托盘6,所述托盘6上均匀布有定位通孔7,所述托盘6的上方设置有环形槽8,所述定位通孔7的形状为圆形,且定位通孔7的圆心位于环形槽8的圆周处,所述底座1的上方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气缸4,所述气缸4下端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3,所述第二夹板3的下方通过连接杆10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板9,所述环形固定板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定位柱11。

具体的,所述定位柱11均匀的分布在环形固定板9上,且定位柱11与定位通孔7之间相互匹配。

具体的,所述托盘6的形状为圆形,且托盘6的直径为313mm。

具体的,所述环形槽8的形状为圆形,且环形槽8的直径为290mm。

具体的,所述定位通孔7设置的数量为八个,且定位通孔7的孔径为7mm。

具体的,所述托盘6的厚度为15mm。

工作原理:该环形件专用工装,使用时,通过设置的底座1,在底座1的上方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2,在第一夹板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托盘6,托盘6上均匀布有定位通孔7,托盘6的上方设置有环形槽8,定位通孔7的形状为圆形,且定位通孔7的圆心位于环形槽8的圆周处,在底座1的上方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架5,支撑架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气缸4,气缸4的设置,方便提高装夹的效率,在气缸4下端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夹板3,第二夹板3的下方通过连接杆10固定连接有环形固定板9,环形固定板9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定位柱11,方便进行定位固定,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对环形件夹紧固定,装夹取料方便,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加工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