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287发布日期:2019-04-05 19:1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装夹具。



背景技术:

由两个以上的零部件组合成的部件称为“组合件”,在加工贯通组合件的内孔、内螺纹等内部结构时,如果各零件单独加工再组合装配,则难以保证内孔、内螺纹孔同轴度,难以保证螺纹在两个零件之间的连接过渡;如果先将各零件组合装配再进行加工,三爪卡盘、四爪卡盘等通用夹具则难以将零件夹持牢固,无法用于加工组合型零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型零件的夹具,用于组合型零件的内孔、内螺纹加工,以解决组合型零件内孔、内螺纹孔加工同轴度差、难以保证螺纹在两个零件之间连接过渡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装夹具,用于组合型零件的夹紧固定,所述工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主体压盖和紧固套圈;所述工装夹具的外形为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共两段轴体的台阶轴,所述第一轴体用于所述工装夹具与固定件的夹紧固定,所述第二轴体的中心设置有用于装夹所述组合型零件的零件孔,且所述第二轴体从中轴线剖开,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轴体连接为一体组成所述夹具主体,另一部分脱离所述第一轴体形成所述主体压盖,所述主体压盖可拆卸地将装入所述零件孔的所述组合型零件压紧固定;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圆面上设置有所述紧固套圈,所述紧固套圈将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主体压盖箍紧。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为三爪卡盘,通过所述三爪卡盘夹紧所述第一轴体,进而固定所述工装夹具。

可选的,所述夹具主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所述第一轴体的中心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零件孔相互连通。

可选的,所述零件的长度小于所述零件孔的孔深。

可选的,所述零件孔的孔口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孔口台阶。

可选的,所述零件孔的底部设置有平垫圈。

可选的,所述平垫圈为铜垫圈。

可选的,所述铜垫圈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的,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径。

可选的,所述紧固套圈上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旋紧后顶住所述第二轴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工装夹具中,所述夹具外形为包括两段轴体的台阶轴,第一轴体用于装夹在固定件上,第二轴体中心设置有用于装夹所述组合型零件的零件孔,所述第二轴体从中轴线剖开,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轴体连接为一体组成所述夹具主体,另一部分脱离所述第一轴体形成所述主体压盖,所述主体压盖可拆卸地将装入所述零件孔的所述组合型零件压紧固定,所述第二轴体外圆面上设置有所述紧固套圈,将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主体压盖箍紧,所述工装夹具将组合型零件整体装夹,可防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表面划伤,同时可保证贯通组合型零件的内孔、内螺纹孔同轴度好,保证螺纹在两个零件之间能够连接过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型零件的夹具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型零件的夹具的装配图;

其中:10-夹具主体,20-主体压盖,30-组合型零件,40-紧固套圈,50-紧固螺钉,60-铜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型零件的工装夹具,用于组合型零件的内孔、内螺纹加工,以解决组合型零件内孔、内螺纹孔加工同轴度差、难以保证螺纹在两个零件之间连接过渡的问题。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型零件的工装夹具爆炸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型零件的工装夹具的装配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组合型零件的工装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0、主体压盖20和紧固套圈40,所述工装夹具的外形为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共两段轴体的台阶轴,所述第一轴体用于所述工装夹具与固定件的夹紧固定,所述第二轴体中心设置有用于装夹所述组合型零件30的零件孔,所述第二轴体从中轴线剖开,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轴体连接为一体组成所述夹具主体10,另一部分脱离所述第一轴体形成所述主体压盖20,所述主体压盖20可拆卸地将装入所述零件孔的所述组合型零件30压紧固定,所述第二轴体外圆上还设置有所述紧固套圈40,所述紧固套圈40将所述夹具主体10和所述主体压盖20箍紧。

进一步的,所述夹具主体10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为所述第一轴体的中心孔,且所述通风孔与所述零件孔相互连通。所述组合型零件30装入所述工装夹具后,刀具从所述零件孔孔口一端进刀开始加工零件,所述第一轴体的中心孔连通所述零件孔作为通风孔,一方面可以在刀具行程末端对刀具让位,另一方面作为通风孔,使切削碎屑可以顺利排出。为提升排屑效果,还可以在所述通风孔孔口一端鼓风,将金属碎屑从所述零件孔一端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组合型零件30的长度小于所述零件孔的孔深。所述工装夹具采用的装夹方式为包裹式装夹,即将整个所述组合型零件30完完整整的包裹在所述工装夹具内来进行加工,以防止所述组合型零件30被划伤。

进一步的,所述零件孔的孔口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孔口台阶。整个所述组合型零件30完完整整的包裹在所述工装夹具内,所述零件孔孔口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孔口台阶,防止组合型零件30从所述零件孔滑出。装夹所述组合型零件30时,由于所述孔口台阶的存在,所述组合型零件30无法从所述零件孔直接装入,而是打开所述主体压盖20,将所述组合型零件30从侧面放入所述夹具主体10,再将所述主体压盖20合上。

进一步的,所述零件孔的底部设置有平垫圈,所述平垫圈通过一个设置在所述夹具主体10上的凹孔固定在所述夹具主体10上靠近所述零件孔底部位置处。具体地,所述平垫圈为铜垫圈60。由于所述组合型零件30是包裹在所述零件孔内的,当所述组合型零件30加工完成后,可能会出现所述组合型零件30被卡在所述零件孔内不方便取出的情况,为此,在所述零件孔底部设置铜垫圈60。同时,加工所述组合型零件30的刀具从所述零件孔进刀,所述组合型零件30和所述零件孔孔底贴合的面需承受进刀产生的力,在所述零件孔孔底设置质地较软的铜垫圈60,也可以防止所述组合型零件30被压伤。

进一步的,所述铜垫圈6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当所述组合型零件30长度正好等于所述零件孔孔底的铜垫圈60上表面到所述孔口台阶的距离时,所述组合型零件30在所述夹具轴线方向的被完全固定。而所述组合型零件30的外径尺寸略大于所述零件孔尺寸,即所述工装夹具和所述组合型零件30为过盈配合,所述组合型零件30装入所述工装夹具即被夹紧,保证所述组合型零件30在加工过程中无转动打滑。当所述组合型零件30长度略小于所述零件孔孔底的铜垫圈60上表面到所述孔口台阶的距离时,可在所述零件孔孔底设置多个所述铜垫圈60,以保证所述组合型零件30在所述工装夹具内被完全固定,在加工过程中无转动打滑。同理,当所述组合型零件30外径尺寸略小于所述零件孔孔径时,也可以在所述组合型零件30外圆上设置衬套,使安装有衬套的所述组合型零件30能够被所述工装夹具夹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为三爪卡盘,通过所述三爪卡盘夹紧所述第一轴体,进而固定所述工装夹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径。所述工装夹具使用时,所述第一轴体部分装夹在机床的三爪卡盘上,因所述第一轴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径,所述三爪卡盘可以顶住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端面,保证所述三爪卡盘夹持所述工装夹具的位置不变。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套圈40上设置有紧固螺钉50,所述紧固螺钉50旋紧后顶住所述第二轴体。所述紧固套圈40上设置有沿其半径方向延伸的螺纹孔,所述紧固螺钉50旋入所述螺纹孔顶住所述夹具主体10或所述主体压盖20的外圆面,防止在所述组合型零件30的加工过程中,所述紧固套圈40在所述夹具主体10或所述主体压盖20的轴线上滑动。

所述工装夹具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机床上的固定件如三爪卡盘将所述第一轴体完全地夹紧固定,然后将需要加工其内孔或内螺纹孔的由多个零件组合起来的所述组合型零件30平稳的放入所述夹具主体10内,放入前在所述零件孔底部设置所述铜垫圈60,并使所述铜垫圈60上表面到所述孔口台阶的距离等于所述组合型零件的长度,接着将所述主体压盖20平稳的与所述夹具主体10合在一起,使所述主体压盖20和所述夹具主体10完全包裹住其要加工的所述组合型零件30,再将所述紧固套圈40套入所述主体压盖20和所述夹具主体10的外圆上,位置放置在被包裹所述组合型零件的中间部位,再将所述紧固套圈上的所述紧固螺钉旋紧使所述组合型零件完全的被夹紧固定。当一件所述组合型零件加工好后,将所述紧固螺钉反旋使紧固套圈松动后将所述紧固套圈取下来,然后将所述主体压盖取下,并将加工好的所述组合型零件取下来,再次装夹时再将下一个需要加工的所述组合型零件组合起来平稳的放入夹具主体内,再将主体压盖合上,将所述紧固套圈套入,并将所述紧固螺钉拧紧。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工装夹具中,所述工装夹具的外形为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共两段轴体的台阶轴,所述第一轴体用于整个工装夹具的夹紧固定,所述第二轴体中心设置有用于装夹所述组合型零件的零件孔,所述第二轴体从中轴线剖开,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轴体连接为一体组成夹具主体,另一部分脱离所述第一轴体形成主体压盖,所述主体压盖可拆卸地将装入所述零件孔的所述组合型零件压紧固定;所述第二轴体的外圆面上还设置有紧固套圈,将所述夹具主体和所述主体压盖箍紧。此外,所述紧固套圈上设置有紧固螺钉,所述夹具主体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零件孔孔口设置有向内延伸的孔口台阶,所述组合型零件装入所述夹具被完全固定,可防止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表面划伤,同时可保证贯通组合型零件的内孔、内螺纹孔同轴度好,保证螺纹在两个零件之间能够连接过渡。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