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移动的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3051发布日期:2019-04-24 00:57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移动的挤压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方便移动的挤压机。



背景技术:

挤压机是轻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和镁合金)管、棒、型材生产的主要设备,它的产生和发展不过是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挤压机的能力、数量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一个国家拥有挤压机的能力、数量、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

但是,现有的挤压机往往机构繁琐复杂,机械传动不够流畅顺利,容易导致物料的处理效率低下,影响企业效益,而整个机体占地面积较大,很难进行整个设备的快速移动,不能实现稳定支撑与快速移动一体设置的效果,实用性不高,不够安全灵活,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挤压机进行重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挤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移动的挤压机,包括设备支撑台,在设备支撑台的顶部空腔中设置有一个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块体截面形状为梯形,楔形块的梯形倾斜面朝向下方设置,楔形块的梯形直角面朝向上方设置,在楔形块的顶部直角面四角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连杆,固定连杆的顶端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滑块,第一导向滑块适配配合在第一水平导向滑轨的轨槽中,第一伸缩气缸呈水平状态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左端固定在楔形块的梯形右侧面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右端固定在设备支撑台的顶部空腔侧壁面上,在楔形块的正下方、对应设备支撑台上呈竖直状态适配贯穿有主挤压杆,所述主挤压杆的底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挤压模头,所述主挤压杆的顶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滚球支撑座,在滚球支撑座上对应安装有一个滚球体,滚球体适配抵触在楔形块的梯形倾斜面上,在主挤压杆的顶部杆体圆周外部还套设有一个挤压复位弹簧,所述挤压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在滚球支撑座上,所述挤压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在设备支撑台上,在设备支撑台的底部四角处还各设置有一个L形支撑腿,在L形支撑腿上呈竖直状态固定有限位导柱,限位导柱的顶端固定在设备支撑台的底壁面上,在左侧的限位导柱与右侧的限位导柱上对应适配穿设一个升降支撑板,所述升降支撑板的板体呈水平状态设置,在升降支撑板的底板面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万向移动轮,限位导柱的底部柱体圆周外部还对应套设有减震缓冲弹簧,所述减震缓冲弹簧的顶端固定在升降支撑板上,所述减震缓冲弹簧的底端固定在L形支撑腿上,在升降支撑板的上板面左右两侧对称位置处各开设有一个第二水平导向滑轨,在左侧的第二水平导向滑轨的轨槽中右端位置处适配设置有一个第二导向滑块,在右侧的第二水平导向滑轨的轨槽中左端位置处适配设置有一个第二导向滑块,左侧的第二导向滑块与右侧的第二导向滑块之间通过第二伸缩气缸连接在一起,动力连杆的一端通过上铰接座可转动铰接在设备支撑台的底壁面上侧边位置处,动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下铰接座可转动铰接在第二导向滑块的上块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滑轨对应开设在设备支撑台的顶部空腔上壁面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在挤压头的正下方、对应设备支撑台上还对应设置有挤压模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L形支撑腿的底端端面上设置有防磨垫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在设备支撑台的外侧壁中部位置处还设置有推行手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比于传统结构复杂的挤压机机械传动更为流畅顺利,物料的处理效率更好,并且通过在挤压机的底部增设有限位导柱、升降支撑板、第二水平导向滑轨、第二导向滑块、动力连杆和第二伸缩气缸,日常使用时通过L形支撑腿进行整个挤压机的稳定支撑即可,当需要进行该挤压机移动时,启动第二伸缩气缸伸长,推动左侧的第二导向滑块和右侧的第二导向滑块同时向外侧移动,动力连杆的角度发生变化,在第二水平导向滑轨的导向下直接推动升降支撑板向下移动,减震缓冲弹簧压缩变形,增设的限位导柱确保升降支撑板的下移平稳性,进而向下推动万向移动轮进行地面支撑,L形支撑腿向上顶起脱离地面,工人师傅随即推动推行手把进行整个设备的快速移动即可,实现了稳定支撑与快速移动一体设置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挤压机实用性更强,更为灵活,满足更高的日常生产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方便移动的挤压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方便移动的挤压机中滚球支撑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设备支撑台、2-主挤压杆、3-挤压模头、4-挤压模座、5-推行手把、6-第一伸缩气缸、7-楔形块、8-固定连杆、9-第一导向滑块、10-第一水平导向滑轨、11-滚球体、12-滚球支撑座、13-挤压复位弹簧、14-L形支撑腿、15-限位导柱、16-升降支撑板、17-第二水平导向滑轨、18-第二导向滑块、19-第二伸缩气缸、20-动力连杆、21-上铰接座、22-下铰接座、23-万向移动轮、24-减震缓冲弹簧、25-防磨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方便移动的挤压机,包括设备支撑台1,在设备支撑台1的顶部空腔中设置有一个楔形块7,所述楔形块7的块体截面形状为梯形,楔形块7的梯形倾斜面朝向下方设置,楔形块7的梯形直角面朝向上方设置,在楔形块7的顶部直角面四角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连杆8,固定连杆8的顶端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滑块9,第一导向滑块9适配配合在第一水平导向滑轨10的轨槽中,所述第一水平导向滑轨10对应开设在设备支撑台1的顶部空腔上壁面上,第一伸缩气缸6呈水平状态设置,所述第一伸缩气缸6的左端固定在楔形块7的梯形右侧面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6的右端固定在设备支撑台1的顶部空腔侧壁面上,在楔形块7的正下方、对应设备支撑台1上呈竖直状态适配贯穿有主挤压杆2,所述主挤压杆2的底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挤压模头3,所述主挤压杆2的顶端端面上固定设置有滚球支撑座12,在滚球支撑座12上对应安装有一个滚球体11,滚球体11适配抵触在楔形块7的梯形倾斜面上,在主挤压杆2的顶部杆体圆周外部还套设有一个挤压复位弹簧13,所述挤压复位弹簧13的顶端固定在滚球支撑座12上,所述挤压复位弹簧13的底端固定在设备支撑台1上,在挤压头3的正下方、对应设备支撑台1上还对应设置有挤压模座4,这样通过设置的楔形块7、第一伸缩气缸6、滚球体11、滚球支撑座12、主挤压杆2和挤压复位弹簧13,实际进行挤压工作时,在挤压模座4中放置好物料后,第一伸缩气缸6伸长推动整个楔形块7缓慢向左移动,增设的固定连杆8、第一导向滑块9和第一水平导向滑轨10能确保楔形块7的动作平稳度,由于楔形块7的梯形倾斜面特殊状态设置,其梯形倾斜面会给滚球体11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滚球支撑座12压缩挤压复位弹簧13变形缩短,主挤压杆2缓慢向下移动,进而通过底端的挤压模头3对物料进行深度挤压,工作完成后,第一伸缩气缸6缩短拉动楔形块7右移,挤压模头3顺势向上提起,进而完成整个物料挤压动作,相比于传统结构复杂的挤压机机械传动更为流畅顺利,物料的处理效率更好,提高企业效益。

在设备支撑台1的底部四角处还各设置有一个L形支撑腿14,所述L形支撑腿14的底端端面上设置有防磨垫片25,在L形支撑腿14上呈竖直状态固定有限位导柱15,限位导柱15的顶端固定在设备支撑台1的底壁面上,在左侧的限位导柱15与右侧的限位导柱15上对应适配穿设一个升降支撑板16,所述升降支撑板16的板体呈水平状态设置,在升降支撑板16的底板面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万向移动轮23,限位导柱15的底部柱体圆周外部还对应套设有减震缓冲弹簧24,所述减震缓冲弹簧24的顶端固定在升降支撑板16上,所述减震缓冲弹簧24的底端固定在L形支撑腿14上,在升降支撑板16的上板面左右两侧对称位置处各开设有一个第二水平导向滑轨17,在左侧的第二水平导向滑轨17的轨槽中右端位置处适配设置有一个第二导向滑块18,在右侧的第二水平导向滑轨17的轨槽中左端位置处适配设置有一个第二导向滑块18,左侧的第二导向滑块18与右侧的第二导向滑块18之间通过第二伸缩气缸19连接在一起,动力连杆20的一端通过上铰接座21可转动铰接在设备支撑台1的底壁面上侧边位置处,动力连杆20的另一端通过下铰接座22可转动铰接在第二导向滑块18的上块面上,在设备支撑台1的外侧壁中部位置处还设置有推行手把5。

通过在挤压机的底部增设有限位导柱15、升降支撑板16、第二水平导向滑轨17、第二导向滑块18、动力连杆20和第二伸缩气缸19,日常使用时通过L形支撑腿14进行整个挤压机的稳定支撑即可,当需要进行该挤压机移动时,启动第二伸缩气缸19伸长,推动左侧的第二导向滑块18和右侧的第二导向滑块18同时向外侧移动,动力连杆20的角度发生变化,在第二水平导向滑轨17的导向下直接推动升降支撑板16向下移动,减震缓冲弹簧24压缩变形,增设的限位导柱15确保升降支撑板16的下移平稳性,进而向下推动万向移动轮23进行地面支撑,L形支撑腿14向上顶起脱离地面,工人师傅随即推动推行手把5进行整个设备的快速移动即可,实现了稳定支撑与快速移动一体设置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挤压机实用性更强,更为灵活,满足更高的日常生产应用需求。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