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283发布日期:2019-05-24 20:51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液压夹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



背景技术:

对于如图6和图7所示的涡轮壳,在进行车床加工时,需要对涡轮壳夹持,现有技术中,无法探测零件是否装夹到位,也无法检测加工过程中零件是否发生松动,而且,现有的夹具是通过机床主轴自带的吹水装置进行铁削清理,而对于涡轮壳中间的贯穿性内腔内的铁削清理效果微乎其微,使得铁削在涡轮壳的内腔形成堆积,由于车床高速旋转,堆积的铁削会缠绕刀具并与零件发生摩擦或者碰撞,造成对零件加工面划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设计了气密检测和吹水装置,可检测涡轮壳装夹是否到位,也可检测加工过程中是否发生松动,通过吹水装置,可清理涡轮壳的贯穿性内腔内的铁削,防止对零件加工面的划伤,减少零件的废品率,降低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它包括中空回转油缸、设置在中空回转油缸底端的旋转接头、设置在中空回转油缸顶端的主轴、设置在主轴顶端的三爪卡盘;所述三爪卡盘通过装夹机构装夹涡轮壳;所述三爪卡盘的中心与涡轮壳的贯穿性内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吹水口,所述装夹机构与涡轮壳底面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气密检测口;所述旋转接头设置有进水口和进气口,并通过设置在夹具内部的水路与吹水口连通、通过设置在夹具内部的气路与气密检测口连通。

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定在三爪卡盘的活动卡爪上的抱紧机构、固定在三爪卡盘上位于活动卡爪之间的定位机构、固定在三爪卡盘中间位置的支撑机构。

所述抱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活动卡爪上的安装座和固定在安装座上的抱紧爪;所述抱紧爪在接触涡轮壳的一面设置有抱紧型面。

所述支撑机构的外周均匀设置有三个支撑杆,所述三个支撑杆的外端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机构的三个支撑杆与三爪卡盘的三个活动卡爪交叉分布;三个支撑脚的顶端形成用于支撑涡轮壳的支撑基准面;所述支撑机构的中心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吹水口插设在贯穿孔中;所述气密检测口设置在支撑脚的顶面上。

所述水路穿设在主轴中;所述主轴的内部设置有与中空回转油缸的回转活塞杆连接的空心下拉杆、驱动三爪卡盘的空心上拉杆、将上拉杆与下拉杆固定的中空拉紧螺钉;所述中空的位紧螺钉的底端穿过上拉杆的内腔并在下拉杆内腔的顶端螺纹锁紧;所述主轴内还设置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的底端连通旋转接头的进水口、顶端穿过中空回转油缸、空心下拉杆、空心上拉杆、中空拉紧螺钉与吹水口连通。

所述气路也穿设在主轴中;所述主轴的内部还设置有气检转换套;所述主轴的顶端连接有主轴法兰盘,三爪卡盘的底端连接有卡盘法兰盘;所述主轴法兰盘与卡盘法兰盘固定;所述气检转换套的顶端的外圈与主轴法兰盘的内圈固定,气检转换套的底端套在空心下拉杆的顶端的外侧;所述空心下拉杆与通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气路;所述第一气路的底端连通旋转接头内部的进气口;所述空心下拉杆顶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路出气孔;所述气检转换套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路,第二气路在气检转换套的内壁上在与第一气路出气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气路进气孔、在气检转换套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气路出气孔;所述主轴法兰盘内设置有进气孔与第二气路出气孔对应的第三气路;所述卡盘法兰盘设置有进气孔与第三气路出气孔对应的第四气路;所述三爪卡盘设置有进气孔与第四气路对应的第五气路;所述三爪卡盘上设置有气路连接块,所述气路连接块内部设置有第六气路,所述第六气路的进气孔与第五气路的出气孔对应,所述支撑机构内设置有进气孔与第六气路出气孔对应的第七气路;所述第七气路的出气口与各个支撑脚顶面的气密检测口连通。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支撑脚附近的防呆杆和固定在第三个支撑脚上的角定位顶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设计了气密检测和吹水装置,可检测涡轮壳装夹是否到位,也可检测加工过程中是否发生松动,通过吹水装置,可清理涡轮壳的贯穿性内腔内的铁削,防止对零件加工面的划伤,减少零件的废品率,降低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的装夹涡轮壳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的三爪卡盘上侧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A-A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涡轮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涡轮壳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它包括中空回转油缸1、设置在中空回转油缸1底端的旋转接头2、设置在中空回转油缸1顶端的主轴14、设置在主轴14顶端的三爪卡盘3;所述三爪卡盘3通过装夹机构装夹涡轮壳4;所述三爪卡盘3的中心与涡轮壳4的贯穿性内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吹水口10,所述装夹机构与涡轮壳4底面接触的位置设置有气密检测口11;所述旋转接头2设置有进水口和进气口,并通过设置在夹具内部的水路与吹水口10连通、通过设置在夹具内部的气路与气密检测口11连通;所述装夹机构包括固定在三爪卡盘3的活动卡爪上的抱紧机构、固定在三爪卡盘3 上位于活动卡爪之间的定位机构、固定在三爪卡盘3中间位置的支撑机构8;所述抱紧机构包括固定在活动卡爪上的安装座5和固定在安装座5上的抱紧爪6;所述抱紧爪6在接触涡轮壳4的一面设置有抱紧型面;所述支撑机构8的外周均匀设置有三个支撑杆,所述三个支撑杆的外端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机构8的三个支撑杆与三爪卡盘3的三个活动卡爪交叉分布;三个支撑脚的顶端形成用于支撑涡轮壳的支撑基准面;所述支撑机构8的中心设置有贯穿孔,所述吹水口10插设在贯穿孔中;所述气密检测口11设置在支撑脚的顶面上;所述水路穿设在主轴14中;所述主轴14的内部设置有与中空回转油缸1的回转活塞杆连接的空心下拉杆15、驱动三爪卡盘3的空心上拉杆19、将上拉杆19 与下拉杆15固定的中空拉紧螺钉18;所述中空的位紧螺钉18的底端穿过上拉杆19的内腔并在下拉杆15内腔的顶端螺纹锁紧;所述主轴14内还设置有通水管16;所述通水管16的底端连通旋转接头2的进水口、顶端穿过中空回转油缸 1、空心下拉杆15、空心上拉杆19、中空拉紧螺钉18与吹水口10连通;所述气路也穿设在主轴14中;所述主轴14的内部还设置有气检转换套17;所述主轴14的顶端连接有主轴法兰盘20,三爪卡盘3的底端连接有卡盘法兰盘13;所述主轴法兰盘20与卡盘法兰盘13固定;所述气检转换套17的顶端的外圈与主轴法兰盘20的内圈固定,气检转换套17的底端套在空心下拉杆的顶端的外侧;所述空心下拉杆15与通水管16之间设置有第一气路;所述第一气路的底端连通旋转接头2内部的进气口;所述空心下拉杆15顶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气路出气孔;所述气检转换套1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气路,第二气路在气检转换套17的内壁上在与第一气路出气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气路进气孔、在气检转换套17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气路出气孔;所述主轴法兰盘20内设置有进气孔与第二气路出气孔对应的第三气路;所述卡盘法兰盘13设置有进气孔与第三气路出气孔对应的第四气路;所述三爪卡盘3设置有进气孔与第四气路对应的第五气路;所述三爪卡盘3上设置有气路连接块12,所述气路连接块12内部设置有第六气路,所述第六气路的进气孔与第五气路的出气孔对应,所述支撑机构内设置有进气孔与第六气路出气孔对应的第七气路;所述第七气路的出气口与各个支撑脚顶面的气密检测口11连通;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两个支撑脚附近的防呆杆7和固定在第三个支撑脚上的角定位顶杆9。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气路经过的连接部件的附近皆设置有耐高压力的密封件,保证气动力输出无泄漏,压力稳定。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涡轮壳放置在支撑脚上,通过防呆杆进行定位,并将涡轮壳的出口的弯曲处顶在角定位顶杆9上,然后通过中空回转油缸的回转活塞杆带动下拉杆和上拉杆,进而驱动三爪卡盘的三个活动卡爪向中心移动,使抱紧爪抱紧涡轮壳,即完成固定,然后进行气密检测,判断支撑脚顶面是否与涡轮壳的底面紧密接触,旋转接头设置有两个气口,一个接气源,另一个接气密检测;气密检测合格后,开始加工,加工时,通过吹水口对涡轮壳的内侧喷水清理涡轮壳的贯穿性内腔内的铁削,旋转接头还设置有一个进水口接水源。

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涡轮壳的车床液压夹具,设计了气密检测和吹水装置,可检测涡轮壳装夹是否到位,也可检测加工过程中是否发生松动,通过吹水装置,可清理涡轮壳的贯穿性内腔内的铁削,防止对零件加工面的划伤,减少零件的废品率,降低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