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269发布日期:2019-05-24 20:5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用于承载产品的载台是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这些载台既能承载产品,又能夹持产品。现有的载台大多包括载台和设于载台上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与载台滑动配合,通过夹持机构夹持固定载台上的产品,但是在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或加工时,由于夹持机构与载台滑动配合,其无法移动至载台下方或者低于产品的位置,因此夹持机构会阻挡检测装置和加工装置对载台上的产品进行检测和加工,造成检测和加工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夹持装置阻挡检测装置和加工装置对载台上的产品进行检测和加工,造成检测和加工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具有载物面的载台,所述载台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开口;安装在所述开口内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载台可转动配合;带动两个所述夹持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夹持部件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所述夹持部件共同夹持所述载台上的物件,所述夹持部件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所述夹持部件展开,且两个所述夹持部件展开的高度低于所述载物面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将原本与载台滑动配合的夹持部件改进为与载台转动配合,使得夹持部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转动至预设的位置,可以避免在检测设备或加工设备运行中造成阻挡,便于产品的检测和加工,进而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夹持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载台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二驱动装置及支架;所述第一面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面板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所述载物面;所述支架上设有导向机构,所述第一面板固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面板安装在所述导向机构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二面板沿所述导向机构的预设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载台的面板设计为可相对移动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二面板运动,以调整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距离,可以实现两个夹持部件夹距的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载台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第二驱动装置及支架;所述第一面板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二面板的上表面共同形成所述载物面;所述支架上设有导向机构,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均安装在所述导向机构内;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沿所述导向机构的预设方向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载台的面板设计为可相对移动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运动,以调整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距离,可以实现两个夹持部件夹距的调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导向机构为导轨或导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夹持部件具有夹持端和连接端,所述夹持端用于夹持物件,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夹持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夹持部件相对两端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载台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可转动配合的配合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夹持部件的转动和对产品的夹持,能够提供较大的转动力和夹持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夹持端上安装有多个缓冲销,所述缓冲销一端与所述夹持端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夹持产品的夹板;所述缓冲销包括连接螺栓、弹簧件及套管,所述连接螺栓安装在所述夹持端上,所述弹簧件套设在所述连接螺栓上,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弹簧件外并与所述弹簧件靠近所述夹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套管远离所述夹持端的一端与所述夹板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夹持端的夹持力可控,避免损伤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连接部为转轴,所述配合部为与所述转轴相适配的轴孔;或,所述连接部为轴孔,所述配合部为与所述轴孔相适配的转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轴和轴孔的配合实现夹持部件和载台的转动配合,结构简单,连接稳定且生产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两个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部件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实现夹持部件相对于载台转动,运动规律,输出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和运动部,所述固定部安装在所述载台下方,所述运动部直线往复运动,所述运动部设有连接件,所述夹持部件设有导向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导向部相连接,所述连接件在所述运动部的带动下沿着所述导向部的预设方向往复运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带动夹持部件转动,使得夹持部件的另一端在转动过程中与连接部的距离保持恒定,转动平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轴或滚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轮可以减少与导向部的摩擦,使得整个夹持部件的转动过程更加平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所述导向部为导向槽或导向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易于加工。

以上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新型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载台、夹持部件和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件处于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的夹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载台;2、夹持部件;3、第一驱动装置;4、开口;5、底壁;6、侧壁;7、连接部;8、配合部;9、固定部;10、运动部;11、连接件;12、导向部;13、第一面板;14、第二面板;15、支架;16、缓冲销;17、夹板;18、连接螺栓;19、弹簧件;20、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装置,包括载台1、两个夹持部件2以及第一驱动装置3等部件。

本实施例的载台1用于承载产品,其上表面为一平面,由附图可知本实施例的载台1整体呈一板状,便于将上述的驱动装置安装在其下表面。载台1的相对两侧设有两个开口4,开口4形成底壁5和底壁5两侧的侧壁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底壁5是指开口4处与夹持部件2转动配合的开口4处的壁体,其位置并非在载台1的底部。

本实施例两个夹持部件2分别安装在两个开口4处,夹持部件2与开口4处的底壁5可转动配合,这里的“可转动配合”指的是夹持部件2可以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带动下沿着载台1上的某一转点转动,以使两个夹持部件2可以共同配合夹持载台1上的物件(如图3的状态),或者在第一驱动装置3的带动下两个夹持部件2展开至一定程度,避免对载台1上的产品检测和加工造成影响(如图4的状态)。并且优选的,本实施例的夹持部件2的尺寸与开口4的尺寸相匹配,使得夹持部件2展开至一定程度时,能够与载台1共同形成一个载物面。

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3带动两个夹持部件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其中,夹持部件2处于第一状态时,两个夹持部件2共同夹持载台1上的物件,夹持部件2处于第二状态时,两个夹持部件2展开。优选的,为了进一步防止夹持部件2对产品检测装置或加工装置的影响,本实施例还将夹持部件2构造为:当第一驱动装置3带动夹持部件2展开至一定位置时,夹持部件2的水平高度小于等于载台1的水平高度。即夹持部件2可以转动至低于承载台1的上表面,使得载台1两侧没有任何结构遮挡载台1上的产品,易于加工和检测。

结合上述结构说明可知,本实施例的承载台1将原本与载台1滑动配合的夹持部件2改进为与载台1转动配合形式,使得夹持部件2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转动至预设的位置,可以避免在检测设备或加工设备运行中造成阻挡,便于产品的检测和加工,进而提高生产加工效率。

具体的,结合附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夹持部件2的结构形式和与载台1可转动配合的形式为:本实施例的夹持部件2具有相对两端,即夹持端和连接端,夹持端用于夹持物件,连接端与第一驱动装置3相连接,而且在夹持部件2的相对两端之间还设有一连接部7,开口4的底壁5设有与连接部7可转动配合的配合部8。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连接部7为转轴,配合部8为与转轴相适配的轴孔,或者,连接部7为轴孔,配合部8为与轴孔相适配的转轴,第一驱动装置3带动夹持部件2的另一端(图中2的下端)转动,进而使得夹持部件2的一端(图3中的上端)与转轴同步转动,实现对产品的夹持或者解除夹持状态。

另外,结合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对夹持端的具体夹持结构进行改进,在夹持端上安装有多个缓冲销16,缓冲销16一端与夹持端相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夹持产品的夹板17。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缓冲销16包括连接螺栓18、弹簧件19及套管20,连接螺栓18安装在夹持端上,并且具有向着夹板17伸出的部分,弹簧件19套设在连接螺栓18向着夹板17伸出的部分上,套管20套设在弹簧件19外并与弹簧件19靠近夹板17的一端相连接,套管20远离夹持端的一端与夹板17相连接。该结构使得夹持端的夹持力可控,避免损伤产品。而且通过螺栓、弹簧件及套管的方式组合成缓冲销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除。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3包括两个沿水平向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两个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分别与两个夹持部件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可以是气缸、电动缸、液压缸中的一种,当然其他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也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装置3,关于上述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因此本实施例不对其结构和动作过程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的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固定部9和运动部10,固定部9安装在载台1下方,固定部9即为上述气缸、电动缸、液压缸的缸体,运动部10在水平向上直线往复运动,运动部10为上述气缸、电动缸、液压缸的活塞杆。

为了实现直线往复的运动机构能够在稳定状态下带动夹持部件2转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运动部10设有连接件11,夹持部件2的另一端设有导向部12,连接件11置于导向部12内并在运动部10的带动下在导向部12内往复运动,导向部12为导向槽或者图中的导向孔,导向槽或者导向孔呈弧形,连接件11置于导向槽或者导向孔内,设置导向部12的目的在于,在连接件11往复运动过程中,连接部7(转轴)与连接件11的距离处于线性变化状态,而夹持部件2的另一端绕着连接部7转动时,夹持部件2的另一端需要和连接部7的距离保持恒定,即,使得夹持部件2的另一端的运动路线为圆弧状,夹持部件2的另一端和连接部7的距离为一个恒定的半径,而如果夹持部件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11固定连接是无法实现夹持部件2平稳的转动,或者无法转动。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连接件11为连接轴或滚轮,连接件11优选为滚轮,滚轮可以在导向部12内滚动,减少与导向部12的摩擦力,使得整个夹持部件2的转动过程更加平顺,而且不会磨损导向部12。

另外,本实施例还对载台1结构进行改进,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载台1包括第一面板13、第二面板14、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及支架15;第一面板13的上表面和第二面板14的上表面共同形成载物面;支架15上设有导向机构(图中未示出),第一面板13固装在支架15上,第二面板14安装在导向机构内;第二驱动装置安装在支架15上,并用于带动第二面板14沿导向机构的预设方向运动。该结构将载台1的面板设计为可相对移动的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并且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二面板14运动,以调整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的距离,可以实现两个夹持部件2夹距的调整。本实施例的导向机构可以为导轨或导槽,而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可以是气缸、电动缸或者液压缸等驱动机构。

当然,载台1的结构形式还可以是以下结构:载台1同样具有上述的第一面板13、第二面板14、第二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及支架15,且第一面板13的上表面和第二面板14的上表面共同形成载物面,并且支架15上同样设有导向机构(图中未示出),但是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均安装在导向机构内,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沿导向机构的预设方向运动,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的运动方向相反。该结构通过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带动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运动,以调整第一面板13和第二面板14的距离,可以实现两个夹持部件2夹距的调整。同样的,本实施例的导向机构可以为导轨或导槽,而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装置可以是两个气缸、电动缸或者液压缸等驱动机构,第二驱动装置也安装在支架15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