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转向线板铆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6037发布日期:2019-07-13 08:0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转向线板铆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摩托车转向线板铆合设备。



背景技术:

可参见图1,目前摩托车手把开关总成生产时,由于功能的需要,要求转向线板(3)与铜铆钉(4)铆合组装,要求结合牢固、铆边变形一致,以前主要是靠人工使用铁榔头和铁冲头铆合转向线板,从而使转向线板与铜铆钉脚合。不但加工的效率低下,也因为重复枯燥的重复动作,加大了人工的疲惫,也会有错误的情况;而人工使用力度不一致,导致铜铆钉容易松动,进而影响转向传电片转向过度时接触不良,而用力过大时而将线板敲打破裂、损坏,浪费线板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中的一个或多个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转向线板铆合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转向线板铆合设备,包括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和冲压机(2),其特征在于:该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包括固定座(1-1)、滑轨(1-2)、工装滑板(1-3)、驱动缸(1-4)、工装模板(1-5)、竖向导杆(1-6)、复位弹簧(1-7)及下冲杆(1-8);该滑轨(1-2)水平设置且固定在固定座(1-1)上,该工装滑板(1-3)与滑轨(1-2)滑动连接;该驱动缸(1-4)输出端与工装滑板(1-3)固接,该驱动缸(1-4)用于驱动所述工装滑板(1-3)滑动;该工装模板(1-5)位于该工装滑板(1-3)上方,该工装模板(1-5)通过竖向导杆(1-6)与工装滑板(1-3)连接;该复位弹簧(1-7)位于所述工装模板(1-5)和所述工装滑板(1-3)之间,该复位弹簧(1-7)上端与所述工装模板(1-5)抵接,该复位弹簧(1-7)下端与所述工装滑板(1-3)抵接;该工装模板(1-5)上表面设有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该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槽底面设有下冲杆穿孔(1-52),该下冲杆(1-8)位于所述下冲杆穿孔(1-52)内,该下冲杆(1-8)下端与所述工装滑板(1-3)固接,该下冲杆(1-8)上端呈锥状;所述冲压机(2)的输出端上固定有上压板(5),该上压板(5)位于所述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正上方。

采用上述方案:在铆合前,该转向线板(3)先放置在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定位,然后将铜铆钉(4)预插在转向线板(3)的铆接孔(3-1)内;再启动该冲压机(2),该冲压机(2)带动该上压板(5)下压运动,该上压板(5)对该铜铆钉(4)和转向线板(3)下压,同时带动该工装模板(1-5)下行运动,由于该下冲杆(1-8)固定不动,该下冲杆(1-8)相对工装模板(1-5)向上铆冲该铜铆钉(4)下端的内孔(4-1),由于下冲杆(1-8)上端为锥状,因此该铜铆钉(4)下端内孔外扩变形而实现铆合,该铜铆钉(4)与转向线板(3)固定为一体。

由于采用冲压机(2)作为铆合动力,可通过冲压机冲压,使转向线板(3)与铜铆钉(4)在所述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上完成铆合,以替代了人力操作,因此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可保证铆合的结合牢固、铆边变形一致,可防止由于人工使用力度不足和一致而导致铜铆钉容易松动,以避免转向传电片转向过度时接触不良,同时也能防止铆合压力过大时将线板敲打破裂、损坏,浪费线板等问题的发生。

而当铆合后,该冲压机(2)带动该上压板(5)上行运动,该上压板(5)会离开工装模板(1-5)一定安全高度,而该工装模板(1-5)则在复位弹簧(1-7)弹力作用下上行复位;可再启动该驱动缸(1-4),带动该工装滑板(1-3)及其上的工装模板(1-5)等整体远离所述冲压机(2)冲压工作区域,然后将已铆合产品取出;然后可将下一个待铆合的转向线板(3)放置在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定位并将铜铆钉(4)预插在转向线板(3)上,然后再启动该驱动缸(1-4),可带动该工装滑板(1-3)及其上的工装模板(1-5)等整体位移到所述冲压机(2)冲压工作区域,再启动冲压机(2)而可进行下一次铆合。由于在铆合前,该转向线板(3)和铜铆钉(4)是在远离所述冲压机(2)冲压工作区域放在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上,放置更方便,同时操作也更安全;同时当铆合后,该转向线板(3)和铜铆钉(4)铆合好的产品是在远离所述冲压机(2)冲压工作区域从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上取出,取出更方便,同时操作也非常安全。

优选地,所述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具有多个。这样可一次铆合多组产品,可成倍提高铆合效率。

优选地,所述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槽底面设有三个下冲杆穿孔(1-52)。由于该转向线板(3)上设有三个铆接孔(3-1),因此可一次性地将三个铜铆钉同时铆合。

优选地,所述竖向导杆(1-6)具有多个。该工装模板(1-5)升降平稳,运动精度高。

优选地,所述弹簧(1-7)具有多个。该工装模板(1-5)多处弹性支承,该工装模板(1-5)受力平稳。

优选地,所述驱动缸(1-4)采用气压或液压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冲压机冲压,使转向线板与铜铆钉在转向线板铆合工装上完成铆合,替代了人力操作,因此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可保证铆合的结合牢固、铆边变形一致,可防止由于人工使用力度不足和一致而导致铜铆钉容易松动,以避免变光传电片变光过度时接触不良,同时也能防止铆合压力过大时将线板敲打破裂、损坏,浪费线板等问题的发生。

第二,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铆合前,该转向线板和铜铆钉是在远离所述冲压机冲压工作区域放在转向线板铆合工装上,放置更方便,同时操作也更安全;

第三,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铆合后,该转向线板和铜铆钉铆合好的产品是在远离所述冲压机冲压工作区域从转向线板铆合工装上取出,取出更方便,同时操作也非常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转向线板和铜铆钉铆合前的分体图。

图2是转向线板和铜铆钉铆合前的分体图(朝另一方向看时)。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5是转向线板铆合工装的立体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6,一种摩托车转向线板铆合设备,包括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和冲压机2。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冲压机2采用0.5T压力。该冲压机2可采用气压或者液压驱动。由于该冲压机2具体结构可采用现有设计或直接市场购买,故而不再赘述。

该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包括固定座1-1、滑轨1-2、工装滑板1-3、驱动缸1-4、工装模板1-5、竖向导杆1-6、复位弹簧1-7及下冲杆1-8;该滑轨1-2水平设置且固定在固定座1-1上,该工装滑板1-3与滑轨1-2滑动连接;该驱动缸1-4输出端与工装滑板1-3固接,该驱动缸1-4用于驱动所述工装滑板1-3滑动;该工装模板1-5位于该工装滑板1-3上方,该工装模板1-5通过竖向导杆1-6与工装滑板1-3连接;该复位弹簧1-7位于所述工装模板1-5和所述工装滑板1-3之间,该复位弹簧1-7上端与所述工装模板1-5抵接,该复位弹簧1-7下端与所述工装滑板1-3抵接;该工装模板1-5上表面设有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该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槽底面设有下冲杆穿孔1-52,该下冲杆1-8位于所述下冲杆穿孔1-52内,该下冲杆1-8下端与所述工装滑板1-3固接,该下冲杆1-8上端呈锥状;所述冲压机2的输出端上固定有上压板5,该上压板5位于所述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正上方。

优选地,所述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具有多个。这样可一次铆合多组产品,可成倍提高铆合效率。

优选地,所述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槽底面设有三个下冲杆穿孔1-52,该三个下冲杆穿孔1-52内分别安装三个下冲杆1-8;由于该转向线板3上设有三个铆接孔1-3,该转向线板3在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定位后,该三个铆接孔1-3分别与三个下冲杆1-8位置一一对应,因此在冲压机工作时,可一次性地将三个铜铆钉同时铆合。

优选地,所述竖向导杆1-6具有多个。该工装模板1-5升降平稳,运动精度高。

优选地,所述弹簧1-7具有多个。该工装模板1-5多处弹性支承,该工装模板1-5受力平稳。

优选地,所述驱动缸1-4采用气压或液压驱动。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在铆合前,该转向线板3先放置在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定位,然后将铜铆钉4预插在转向线板3内;再启动该冲压机2,该冲压机2带动该上压板5下压运动,该上压板5对该三个铜铆钉4和转向线板3下压,同时带动该工装模板1-5下行运动,由于该下冲杆1-8固定不动,该两个下冲杆1-8相对工装模板1-5同时向上铆冲三个该铜铆钉4下端的内孔1-4,由于下冲杆1-8上端为锥状,因此该铜铆钉4下端内孔外扩变形而实现铆合,该铜铆钉4与转向线板3固定为一体。

由于采用冲压机2作为铆合动力,可通过冲压机冲压,使转向线板3与铜铆钉4在所述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上完成铆合,以替代了人力操作,因此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可保证铆合的结合牢固、铆边变形一致,可防止由于人工使用力度不足和一致而导致铜铆钉容易松动,以避免转向传电片转向过度时接触不良,同时也能防止铆合压力过大时将线板敲打破裂、损坏,浪费线板等问题的发生。

而当铆合后,该冲压机2带动该上压板5上行运动,该上压板5会离开工装模板1-5一定安全高度,而该工装模板1-5则在复位弹簧1-7弹力作用下上行复位;可再启动该驱动缸1-4,带动该工装滑板1-3及其上的工装模板1-5等整体远离所述冲压机2冲压工作区域,然后将已铆合产品取出;然后可将下一个待铆合的转向线板3放置在转向线板定位凹槽1-51内定位并将铜铆钉4预插在转向线板3的铆接孔3-1内,然后再启动该驱动缸1-4,可带动该工装滑板1-3及其上的工装模板1-5等整体位移到所述冲压机2冲压工作区域,再启动冲压机2而可进行下一次铆合。由于在铆合前,该转向线板3和铜铆钉4是在远离所述冲压机2冲压工作区域放在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上,放置更方便,同时操作也更安全;同时当铆合后,该转向线板3和铜铆钉4铆合好的产品是在远离所述冲压机2冲压工作区域从转向线板铆合工装1上取出,取出更方便,同时操作也非常安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