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5290发布日期:2019-08-24 10:1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铝型材加工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型材是铁或钢以及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材料通过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几何形状的物体。型材具有一定的外观尺寸,断面呈一定形状,具有一定的力学物理性能。型材既能单独使用也能进一步加工成其他制造品,常用于建筑结构与制造安装。可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型材的具体形状、材质、热处理状态、力学性能等参数,再根据具体的尺寸形状要求将型材进行分割,而后进一步加工或热处理,达到设计的精度要求。

铝型材是一种常见的型材,市场上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现有的普通铝型材的生产工艺为:将铝棒和模具分别加热,通过挤压工艺得到铝型材,再对铝型材进行淬火、校直、锯切、时效和包装,得到产品。在挤压工艺中,挤压比这一指标非常关键,挤压比的计算方式为:挤压比=铝棒截面积/铝型材截面积,挤压比越大说明变形量越大,挤压越困难。如图1所示,由于盛放铝棒的挤压部件规格的限制,一个机台上只能用一种规格的铝棒,因此遇到型材截面积小的型材挤压比过大且无法改变,挤压生产很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能够解决传统挤压模具无法改变挤压比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包括挤压模具本体、模具安装位和导流通道,所述模具安装位凹陷设置在所述挤压模具本体上,所述导流通道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模具安装位的端部通过所述出料口相通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模具本体为圆钢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模具本体的材质为h13钢。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安装位的内面结构与挤压工艺所用模具的端面相匹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道侧壁与所述模具安装位端面的角度为110-13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导流通道和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通道横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二导流通道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一导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相通设置。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挤压模具本体包括第一挤压模具本体和第二挤压模具本体,所述第一挤压模具本体和第二挤压模具本体成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挤压模具本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挤压模具本体的直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能够减小铝棒的直径,从而降低挤压比,减小挤压力,有利于挤压工艺,能作为现有挤压模具的附属部件使用,能够应用于制造业的金属加工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挤压工艺的挤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述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的挤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2,提供一种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包括挤压模具本体、模具安装位1和导流通道。所述模具安装位1凹陷设置在所述挤压模具本体上,所述模具安装位1的内面结构与挤压工艺所用模具的端面相匹配。挤压工艺所用模具安装在所述模具安装位1上,二者的结构设计要相匹配,这样才能保证挤压工艺的有效完成。

所述挤压模具本体包括第一挤压模具本体2和第二挤压模具本体3,所述第一挤压模具本体2和第二挤压模具本体3成一体设置,所述第一挤压模具本体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挤压模具本体3的直径。所述第一挤压模具本体2和所述第二挤压模具本体3的设置能够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此所述挤压模具本体为圆钢设置,所述圆钢的规格根据机台吨位不同而进行适当选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钢的直径为378mm,厚度为200mm。所述挤压模具本体的材质为h13钢。

所述导流通道一端设置有进料口4,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4的直径为178mm,所述出料口5的直径为127mm。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模具安装位1的端部通过所述出料口4相通设置。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导流通道6和第二导流通道7,所述第一导流通道6横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二导流通道7横截面为方形,所述第一导流通道6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7相通设置。所述第二导流通道7侧壁与所述模具安装位1端面的角度为110-130°,在本实施例中,其角度为115°。所述第一导流通道6和所述第二导流通道7能够更好的控制挤压比。

请参阅图3,铝棒从所述进料口4进入,通过所述导流通道的导向,从所述出料口5出来。所述铝棒8的原截面为s1,通过所述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后,截面变为s2,进入挤压工艺所用模具,挤出铝型材9。本发明在铝棒直接接触成型工作带前通过一定角度的导流来改变铝棒8直径,小直径的铝棒8进入模具降低了挤压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所述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能够减小铝棒的直径,从而降低挤压比,减小挤压力,有利于挤压工艺;

二、所述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能作为现有挤压模具的附属部件使用,能够应用于制造业的金属加工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包括挤压模具本体、模具安装位和导流通道,所述模具安装位凹陷设置在所述挤压模具本体上,所述导流通道一端设置有进料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模具安装位的端部通过所述出料口相通设置。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可实现转换棒径挤压的挤压模具,能够减小铝棒的直径,从而降低挤压比,减小挤压力,有利于挤压工艺,能作为现有挤压模具的附属部件使用,能够应用于制造业的金属加工中。

技术研发人员:丁一洪;黎发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银奕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13
技术公布日:2019.0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