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壳体冲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2464发布日期:2019-11-09 00:0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的壳体冲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简易的壳体冲孔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上典型的壳体类零件有变速箱壳体、减速器壳体和桥壳等。各壳体所起的作用和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壳体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壳体进行穿孔,然而在壳体的内壁上开孔就需要划线、校正,重复劳动量大,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而且在可以的内壁上开两个孔时,还要分别开孔,有时开孔孔径的垂直度不一致,开孔质量差,达不到客户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的壳体冲孔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的壳体冲孔设备,包括支架、固定装置、升降装置以及打孔装置,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上固定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中心处穿设有打孔装置,所述打孔装置包括冲头、第一转轴以及减速电机,所述冲头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有减速电机;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上下对称的上固定座以及下固定座,所述上固定座上设置有榫头,所述下固定座上设置有与榫头相对应的卯眼,所述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上皆设置有半圆形穿孔,且两个半圆形穿孔位置对称,所述上固定座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圆形穿孔,所述圆形穿孔的中心处朝向冲头,且圆形穿孔与第一转轴之间为间隙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往复丝杠、第一伞状齿轮、第二伞状齿轮、第二转轴以及手摇轮,所述升降平台的两端皆穿设有往复丝杠,且往复丝杠与升降平台之间为配合结构,所述往复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伞状齿轮,所述第一伞状齿轮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伞状齿轮垂直啮合的第二伞状齿轮,所述第二伞状齿轮的中心处穿设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与第二伞状齿轮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手摇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L型板,所述L型板上设置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上设置有第一插口,所述第二板面上设置有第二插口,所述往复丝杠穿过第一插口,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第二插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穿孔的两侧设置限位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平台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出固定座,且第一转轴穿过固定座与冲头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设置了固定装置,通过将壳体固定在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之间,从而方便的实现了在壳体内壁上进行穿孔,不必再在壳体内壁上划线、校正,提高了开孔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壳体产品的开孔质量,满足了客户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升降装置可以精准的完成铅垂方向的移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壳体产品的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设备简单,开孔方便以及开孔质量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简易的壳体冲孔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L型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简易的壳体冲孔设备,包括支架1、固定装置2、升降装置3以及打孔装置4,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支撑平台11,所述支撑平台11上固定有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装置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的中心处穿设有打孔装置4,所述打孔装置4包括冲头41、第一转轴42以及减速电机43,所述冲头4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转轴42,所述第一转轴42的一端连接有减速电机43,且减速电机与固定装置2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从而避免升降平台31在移动过程中,减速电机43撞到固定装置2上,实际使用时,减速电机43驱动第一转轴42旋转,第一转轴42带动冲头41旋转;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上下对称的上固定座21以及下固定座22,所述上固定座21上设置有榫头211,所述下固定座22上设置有与榫头211相对应的卯眼212,所述上固定座21与下固定座22上皆设置有半圆形穿孔23,且两个半圆形穿孔23位置对称,所述上固定座21的上表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圆形穿孔213,所述圆形穿孔213的中心处朝向冲头41,且圆形穿孔213与第一转轴42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圆形穿孔213的两侧设置限位柱214,从而避免升降装置3在下落时与固定装置2相接触。

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升降平台31、往复丝杠32、第一伞状齿轮33、第二伞状齿轮34、第二转轴35以及手摇轮36,所述升降平台3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出对第一转轴42具有限位作用的固定座311,且第一转轴42穿过固定座311与冲头41相连接,所述升降平台31的两端皆穿设有往复丝杠32,且往复丝杠32与升降平台31之间为配合结构,所述往复丝杠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伞状齿轮33,所述第一伞状齿轮33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伞状齿轮33垂直啮合的第二伞状齿轮34,所述第二伞状齿轮34的中心处穿设有第二转轴35,且第二转轴35与第二伞状齿轮34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第二转轴35的一端设置有手摇轮36。

为了限制往复丝杠32和第二转轴35的位置,所述升降装置3还包括L型板37,所述L型板37上设置有第一板面371和第二板面372,所述第一板面371上设置有第一插口373,所述第二板面372上设置有第二插口374,所述往复丝杠32穿过第一插口373,所述第二转轴35穿过第二插口374。

实际使用时,为了方便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在支架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5。

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所示:首先打开减速电机43,使冲头41旋转,将壳体固定在固定装置的两个半圆形穿孔中,接着将上固定座21插入下固定座22之中,然后旋转手摇轮36,手摇轮36带动第二转轴35转动,进而使第二转轴35上的第二伞状齿轮34转动,由于第二伞状齿轮34与第一伞状齿轮33之间为垂直啮合,第一伞状齿轮33开始转动,使得往复丝杠32开始转动,从而带动升降平台31下降,由于冲头41通过固定座311与升降平台31固定在一起,使得冲头41向下运动,并开始穿孔,待穿孔完毕后,将装置还原至原始位置并打开上固定座21,取出壳体。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