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9681发布日期:2020-04-21 17:0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模具是一种用来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专用模具,广泛应用于汽车的生产中。模具在实际工作时,由于需要对模板进行连续的冲压操作,因此,在模具内部会产生和积累大量的热能,使得模具的整体温度过高从而发生形变,一方面,降低了汽车零部件的锻压精度,另一方面,也容易对模具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采用传统的散热方式,散热的速度慢,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该模具能有效地将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进行排出,防止模具温度过高,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对应设置,所述上模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冷却装置,所述下模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冷却装置,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侧部均设置有散热鳍片。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分别用于吸收上模和下模在连续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防止上模或下模的温度过高,从而保证了工件生产的精度和模具的使用寿命,而散热鳍片则能增大上模和下模侧部的散热面积,从而加快了散热的效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管和第一导热板,所述第一导热板与所述上模连接,所述第一冷却管位于所述第一导热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冷却管设置有连通的第一进液孔和第一出液孔。第一导热板用于对上模进行热传导,将上模在连续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给第一冷却管,通过往第一进液孔中注入冷却液进行吸热,有效降低了上模的温度,保证了工件生产的精度和提高了上模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回收装置,所述第一回收装置与所述第一出液孔连通。增设第一回收装置,能将第一冷却管中的冷却液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冷却液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冷却管和第二导热板,所述第二导热板与所述下模连接,所述第二冷却管位于所述第二导热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冷却管设置有连通的第二进液孔和第二出液孔。第二导热板用于对下模进行热传导,将下模在连续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给第二冷却管,通过往第二进液孔中注入冷却液进行吸热,有效降低了下模的温度,保证了工件生产的精度和提高了下模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回收装置,所述第二回收装置与所述第二出液孔连通。增设第二回收装置,能将第二冷却管中的冷却液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冷却液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进液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出液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进液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出液孔的直径相同。将进液孔与出液孔的直径设置为相同,可以保证第一冷却装置与第二冷却装置中液体的进出流量一致,从而使得散热的效果均匀,防止上模或下模中存在局部过热,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均为u形管、v形管或弧形管。这样设置,可以增加冷却管中冷却液的流动距离,从而增大冷却的面积,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上模与所述第一导热板之间,以及所述下模与所述第二导热板之间均涂覆有耐高温导热涂层。增设耐高温导热涂层,能提升上模和下模的导热性能,加快上模和下模的导热速率。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鳍片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散热鳍片之间为等距均匀设置。将散热鳍片等距均匀设置能提高散热鳍片散热的稳定性,进一步防止局部过热,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的一种改进,所述散热鳍片为铜片或铝片。铜片与铝片均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能将上模和下模中的热量进行快速排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和下模分别设置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有效地将上模和下模在连续冲压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进行排走,同时,还设置有散热鳍片,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防止了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模具变形,保证了工件的生产精度,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仰视图;

其中,1-上模;2-下模;3-散热鳍片;4-第一冷却管;41-第一进液孔;42-第一出液孔;5-第一导热板;6-第一回收装置;7-第二冷却管;71-第二进液孔;72-第二出液孔;8-第二导热板;9-第二回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冷却型汽车配件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对应设置,上模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冷却装置,下模2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冷却装置,上模1和下模2的侧部均设置有散热鳍片3。其中,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分别用于吸收上模1和下模2在连续冲压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防止上模1或下模2的温度过高,从而保证了工件生产的精度和模具的使用寿命,而散热鳍片3则能增大上模1和下模2侧部的散热面积,从而加快了散热的效率。

优选的,第一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管4和第一导热板5,第一导热板5与上模1连接,第一冷却管4位于第一导热板5的上方,第一冷却管4设置有连通的第一进液孔41和第一出液孔42;第二冷却装置包括第二冷却管7和第二导热板8,第二导热板8与下模2连接,第二冷却管7位于第二导热板8的下方,第二冷却管7设置有连通的第二进液孔71和第二出液孔7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板5用于将上模1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第一冷却管4,通过往第一进液孔41中注入冷却液,从而使上模1达到降温的作用;而第二导热板8则用于将下模2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第二冷却管7,同样通过往第二进液孔71注入冷却液使下模2达到冷却的效果。其中,第一导热板5和第二导热板8均可以采用铜板、铝板或其他具有较高导热系数的板材,而冷却液则可以选用冷水或其他冷媒。

优选的,第一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一回收装置6,第一回收装置6与第一出液孔42连通;第二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回收装置9,第二回收装置9与第二出液孔72连通。分别增设第一回收装置6和第二回收装置9,能分别将第一冷却管4和第二冷却管7中的冷却液进行回收再利用,提高了冷却液的使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优选的,第一进液孔41的直径与第一出液孔42的直径相同,第二进液孔71的直径与第二出液孔72的直径相同。将进液孔与出液孔的直径设置为相同,可以保证第一冷却装置与第二冷却装置中液体的进出流量一致,从而使得散热的效果均匀,防止上模1或下模2中存在局部过热的问题,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第一冷却管4和第二冷却管7均为u形管,u形管相比直型结构的管道,可以增加冷却管中冷却液的流动距离,从而增大冷却的面积,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优选的,上模1与第一导热板5之间,以及下模2与第二导热板8之间均涂覆有耐高温导热涂层。增设耐高温导热涂层,能提升上模1和下模2的导热性能,加快上模1和下模2的导热速率。

优选的,散热鳍片3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散热鳍片3之间为等距均匀设置。将散热鳍片3等距均匀设置能提高散热鳍片3散热的稳定性,进一步防止局部过热,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散热鳍片3为铜片或铝片。铜片与铝片均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能将上模1和下模2中的热量进行快速排走。

实施例2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冷却管4和第二冷却管7均为v形管,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v形结构的冷却管同样能起到增加冷却液的回流距离作用,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图6和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冷却管4和第二冷却管7均为弧形管,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结构的冷却管同样能起到增加冷却液的回流距离作用,从而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