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摇臂钻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5290发布日期:2020-09-29 09:2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摇臂钻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摇臂钻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改进型摇臂钻床。



背景技术:

摇臂钻床是一种摇臂可绕立柱回转和升降,通常主轴箱在摇臂上作水平移动的钻床。在立式钻床上加工孔时,刀具与工件的对中是通过工件的移动来实现的,则对一些大而重的工件显然是非常不方便的;而摇臂钻床能用移动刀具轴的位置来对中,这就给在单件及小批生产中,加工大而重工件上的孔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现有技术中,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通过摇臂钻床可以对材料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铁屑,处理结束后工人需要对清扫铁屑,清扫过程较为繁琐,会耗费工人大量时间和精力,不便于对铁屑进行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改进型摇臂钻床,通过设有清理板与导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导流板以及孔洞均为倾斜设置,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板可以让铁屑自动向下移动,可以减轻后续的工作强度,之后将限制杆与推动杆分开,让推动杆沿着孔洞移动,通过推动杆的运动带动了清理板的运动,由于清理板一端的导流板相接触,通过清理板可以对导流板上的铁屑进行清理,从而可以减少人工的操作,节省人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摇臂钻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底端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设置有放置块,所述放置块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放置块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以及放置块的一侧表面均与固定板内壁相贴合。

所述放置块的一侧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放置块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块的底部设置有清理板,所述清理板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部与清理板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孔洞,所述孔洞以及导流板均为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贯穿孔洞并延伸至一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滑动板螺纹连接,所述推动杆的顶部设置有直板,所述直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杆,所述限制杆与直板活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杆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限制杆相适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螺纹杆贯穿固定板,所述螺纹杆的中部位于导流板的底部,所述螺纹杆表面的螺纹分为两段,且两段螺纹为相反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推动杆与孔洞活动连接,所述清理板的顶端设置为倾斜设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板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侧设置有运动杆。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筒与运动杆活动连接,所述运动杆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运动杆固定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钻头,所述夹持板与放置块面向固定板的一侧面竖直共线设置,所述夹持板宽度为放置块宽度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清理板与导流板,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导流板以及孔洞均为倾斜设置,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板可以让铁屑自动向下移动,可以减轻后续的工作强度,之后将限制杆与推动杆分开,让推动杆沿着孔洞移动,通过推动杆的运动带动了清理板的运动,由于清理板一端的导流板相接触,通过清理板可以对导流板上的铁屑进行清理,从而可以减少人工的操作,节省人力;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放置块与缓冲板,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可以缩小两个放置块之间的距离,让滑动板向一侧运动,将材料夹持住,通过滑动板的运动带动了缓冲板与固定板的接触,可以对连接弹簧进行挤压,防止运动过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与螺纹杆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板与螺纹杆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与运动杆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滑动板、3固定板、4放置块、5夹持板、6横杆、7清理板、8导流板、9孔洞、10推动杆、11螺纹杆、12直板、13限制杆、14套筒、15运动杆、16缓冲板、17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型摇臂钻床,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板2,所述滑动板2的底端与底座1活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内壁设置有放置块4,所述放置块4的顶部设置有夹持板5,所述夹持板5与放置块4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5以及放置块4的一侧表面均与固定板3内壁相贴合。

参照说明书附图1-6,该实施例的改进型摇臂钻床的放置块4的一侧设置有横杆6,所述横杆6与放置块4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块4的底部设置有清理板7,所述清理板7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板8,所述导流板8的顶部与清理板7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固定板3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孔洞9,所述孔洞9以及导流板8均为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8的一端设置有推动杆10,所述推动杆10的一端贯穿孔洞9并延伸至一侧,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与滑动板2螺纹连接,所述推动杆10的顶部设置有直板12,所述直板12与固定板3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杆13,所述限制杆13与直板12活动连接。

所述推动杆10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限制杆13相适配,便于后续的使用。

所述螺纹杆11贯穿固定板3,所述螺纹杆11的中部位于导流板8的底部,所述螺纹杆11表面的螺纹分为两段,且两段螺纹为相反设置,可以让两个滑动板2同时发生运动。

所述推动杆10与孔洞9活动连接,所述清理板7的顶端设置为倾斜设置,减少铁屑杂质堆积在清理板7顶部。

所述滑动板2的顶端一侧设置有套筒14,所述套筒14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一侧设置有运动杆15,可以对连接弹簧进行挤压。

所述套筒14与运动杆15活动连接,所述运动杆15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16,所述缓冲板16与运动杆15固定连接,提高缓冲板16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设置有钻头17,所述夹持板5与放置块4面向固定板3的一侧面竖直共线设置,所述夹持板5宽度为放置块4宽度的一半,可以让材料放在放置块4上。

如图1-6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时,根据材料的大小,转动螺纹杆11,由于螺纹杆11与滑动板2螺纹连接,通过螺纹杆11的转动可以让滑动板2向一侧运动,由于滑动板2与放置块4之间有横杆6,通过滑动板2的移动推动了横杆6以及放置块4的运动,由于螺纹杆11表面的螺纹分为两段,且为相反设置,可以让两个放置块4同时发生运动,将两个放置块4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夹持板5把材料固定住,防止发生运动,在滑动板2向一侧运动时,可以让缓冲板16与固定板3相接触,由于缓冲板16一侧的运动杆15与套筒14活动连接,通过缓冲板16与固定板3的接触,可以让运动杆15向一侧运动,并对套筒14内部的连接弹簧进行挤压,可以防止运动对,对固定板3进行保护,便于长久的使用,之后通过钻头17可以对材料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可以让铁屑进行掉落到导流板8上,由于导流板8为倾斜设置,可以让铁屑自动向下运动,由于导流板8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板3的外侧,使得铁屑杂质自动排放到固定板3外侧,之后由于限制杆13与直板12活动连接,可以将限制杆13向上运动,使得限制杆13的底端与推动杆10分开,便于后续的操作,由于孔洞9与推动杆10活动连接,将推动杆10沿着孔洞9滑动,从而带动了清理板7的运动,由于清理板7一端的导流板8相接触,通过清理板7可以对导流板8上的铁屑进行清理,从而可以减少人工的操作,节省人力,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人工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3和6,在使用时,由于导流板8以及孔洞9均为倾斜设置,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流板8可以让铁屑自动向下移动,可以减轻后续的工作强度,之后将限制杆13与推动杆10分开,让推动杆10沿着孔洞9移动,通过推动杆10的运动带动了清理板7的运动,由于清理板7一端的导流板8相接触,通过清理板7可以对导流板8上的铁屑进行清理,从而可以减少人工的操作,节省人力;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4-5,在使用时,通过螺纹杆11的转动可以缩小两个放置块4之间的距离,让滑动板2向一侧运动,将材料夹持住,通过滑动板2的运动带动了缓冲板16与固定板3的接触,可以对连接弹簧进行挤压,防止运动过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