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8915发布日期:2021-02-09 13:0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换模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有机械加工中,越来越多的工厂采用机床加工手段用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因此模具/工装大量被采用。但是现在的机械加工厂一般不会只加工一种或几种产品,而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制造或者由客户提供模具来加工生产。由于很少有客户的订单需要机械加工厂几个月进行加工生产,因此往往需要频繁的更换模具来给不同的客户进行生产。
[0003]
现在常规的换模一般都是采用天车吊装、叉车搬运及手动升降平台等方式,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使交货周期延长。而普通的换模台车一次只能给一个设备更换模具,对于有着大量的生产设备的大规模加工厂来说,更换模具速度还是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个换模车一次只能给一个设备更换模具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该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包括:车体、四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四根辅助导轨,四个辅助导轨平行间隔设置于车体上,并且辅助导轨两端分别延伸至车体外,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辅助导轨为一组,每组辅助导轨之间设置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分别朝向辅助导轨的两端,模具设置于同一组的两个辅助导轨上,升降式推拉换模机与模具可拆卸连接,带动模具在辅助导轨上滑动。
[0006]
进一步的,升降式推拉换模机包括链条轨道、链条、推拉勾以及转动装置,链条轨道设置于同一组的两根辅助导轨之间的车体上,且链条轨道高度低于辅助导轨,链条轨道内部形成一链条腔,其上表面沿其延伸方向开设有一连接槽连通链条腔,用于勾连模具的推拉勾设置于链条轨道上,其一端穿过连接槽延伸至链条腔内,链条内置于链条腔内,其一端与推拉勾固定连接,链条的另一端经由链条轨道的一端延伸出并与转动装置啮合连接,转动装置带动链条沿链条轨道运动。
[0007]
进一步的,转动机构包括电机以及套设于电机转动轴上的链轮,链轮与链条啮合连接。
[0008]
进一步的,转动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电机与链轮之间的扭矩离合器。
[0009]
进一步的,转动机构还包括套设于链轮上的旋转编码器。
[0010]
进一步的,推拉勾包括底座以及活动勾,底座与链条固定连接,活动勾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另一端向下弯曲形成勾部。
[0011]
进一步的,推拉勾还包括与活动勾固定连接的连杆,升降式推拉换模机还包括设置于连杆下方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固定端与车体固定连接,其活动端能推动连杆带动活动勾向上转动。
[0012]
进一步的,推拉勾还包括与连杆远离活动勾一端连接的滚轮,升降式推拉换模机还包括与升降机构活动端连接的导向板,导向板中部水平,两侧向下倾斜。
[0013]
进一步的,每根辅助导轨包括辅助导轨内侧部和辅助导轨外侧部,辅助导轨内侧部与车体固定连接,辅助导轨外侧部与辅助导轨内侧部转动连接;每根链条轨道包括链条轨道内侧部和链条轨道外侧部,链条轨道内侧部与车体固定连接,链条轨道外侧部与链条轨道内侧部转动连接。
[0014]
进一步的,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还包括翻转电机,翻转电机与辅助导轨外侧部传动连接,辅助导轨外侧部与链条轨道外侧部固定连接。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工位双向换模车设置有四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朝向双工位双向换模车的一侧,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朝向另一侧,能够同时给位于双工位双向换模车两侧的设备更换模具,能够将现在的换模效率提高一倍。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7]
图2为图1中升降式推拉换模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2中升降式推拉换模机的侧视图;
[0019]
图4为图3中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图2中推拉勾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2]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包括四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车体200、四根辅助导轨300以及翻转电机400。
[0023]
车体200的底部设置有方便移动车体200的轮子或轨道,由于工厂内部设备布置一般较为整齐,因此一般在两列设备之间铺设有轨道,这两列设备用于安放模具的方向朝向轨道,车体200可以沿轨道行进,在需要更换模具的设备旁停止,从而更换模具。
[0024]
车体200上平行间隔铺设有四根辅助导轨300,辅助导轨300两端分别延伸至车体200的两侧,用于在车体200与设备之间搭建供模具通行的通道。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导轨300采用滚轮导轨,模具放置在辅助导轨300上滑动时,滚轮能够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模具运动时的摩擦阻力。四根辅助导轨300两两为一组,在每组两根辅助导轨300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分别朝向辅助导轨300的两端,分别用于对车体200两侧的设备进行更换模具。
[0025]
由于两列设备之间的间隔通道并不宽敞,同时此通道还要用于工人通行,为了确保车体200在轨道上行进时,两侧延伸出的辅助导轨300不会撞击设备或是撞伤工人。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导轨300优选地包括辅助导轨内侧部310和辅助导轨外侧部320,辅助导轨内侧部310与车体200固定连接,一端延伸出车体200一小段距离,该距离不会对工人的行走造成障碍。辅助导轨外侧部320与辅助导轨内侧部310位于车体200外的一端转动连接,当辅助导轨外侧部320处于最低位置时,其与需要更换模具的设备搭接,便于模具通过辅助导轨
300移动。当车体200行进时,辅助导轨外侧部320可以向上转动呈竖起的状态,以减小本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的横向尺寸,与两侧的加工设备保持一个安全距离,避免碰撞,同时这个安全距离也能够供工人通行。
[0026]
由于辅助导轨外侧部320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向上转动或向下回转的动作,因此可以在车体200上设置翻转电机400,翻转电机400的转动轴与每组辅助导轨300位于同一侧的两个辅助导轨外侧部320传动连接,能够根据需要带动辅助轨道外侧部320转动。
[0027]
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为用于推拉模具的结构,其包括链条轨道3、链条4、推拉勾5、转动装置6、升降机构7、导向板8。
[0028]
链条轨道3为长条形,设置在每组辅助导轨300之间,并且与辅助导轨300平行。链条轨道3内部中空形成一个链条腔,并且在链条导轨3的上表面沿着链条轨道3延伸的方向开设有一个连接槽连通链条腔。链条腔的尺寸仅能容纳一条链条4,以确保链条4不能在链条腔内弯曲,只能沿着链条腔作直线运动。
[0029]
由于链条轨道3与辅助轨道300的长度接近或相同,因此同样地,链条轨道3也包括链条轨道内侧部31和链条轨道外侧部32,链条轨道内侧部31与车体200固定连接,一端延伸出车体200一小段距离,该距离不会对工人的行走造成障碍。链条轨道外侧部32与链条轨道内侧部31位于车体200外的一端转动连接,当链条轨道外侧部32处于最低位置时,其与辅助轨道300平行,并与需要更换模具的设备搭接,便于模具通过辅助导轨300移动。当车体200行进时,辅助导轨外侧部320可以向上转动呈竖起的状态,以减小本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的横向尺寸,与两侧的加工设备保持一个安全距离,避免碰撞,同时这个安全距离也能够供工人通行。
[0030]
每个翻转电机400的转动轴还与同一组同一侧的链条轨道外侧部32连接传动,以保证翻转电机400在转动时,辅助导轨外侧部320与链条轨道外侧部32同步转动。
[0031]
推拉勾5包括底座51、活动勾52、连杆53以及滚轮54。底座51设置在链条轨道3的上,可以在链条轨道3上滑动。底座51部分结构穿过连接槽与链条轨道3内的链条4固定连接,活动勾52设置在底座51上,一端与底座51转动连接,另一端向下弯曲形成勾部。连杆53一端与活动勾52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链条轨道3的一侧,并向下弯曲,在底部末端连接滚轮54。
[0032]
转动机构6包括电机、链轮61、扭矩离合器62以及旋转编码器63,电机的转动轴通过扭矩离合器62与链轮61连接,扭矩离合器62又名扭矩调节器,能够精确控制推拉力,防止因过载或卡死造成对设备的损坏。链轮61侧面与链条4啮合连接,能够带动链条4在链条轨道3内运动。在链轮61末端安装旋转编码器63,精准控制推拉行程,可对不同位置的模具均能实现换模。
[0033]
升降机构7沿链条轨道3设置在链条轨道3两端的一侧,并且滚轮54能够通过升降机构7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7可以采用电动推杆、气缸等常见结构,其固定端设置在车体200内,在工作台面上开设有用于升降机构7的活动端升降的开口。在升降机构7的活动端连接有导向板8,导向板中部水平,两侧向下倾斜形成坡面。
[0034]
链条轨道3的两端均设置有升降机构7,靠近转动机构6的升降机构7是用于勾住工作台面上的模具的,而远离转动机构6的升降机构是用于勾住加工设备上的模具的。
[0035]
当需要从加工设备上取下模具时,将远离转动机构6的升降机构7升起,转动机构6
转动驱动链条4前进,链条4带动推拉勾沿链条轨道3前进,直至滚轮54接触导向板8的倾斜坡面,然后滚轮54继续沿倾斜坡面前进直至到达导向板8中部的水平板上。通过预先在旋转编码器63上设定行程,可以使得滚轮54正好停止在导向板8中部的水平板上的合适位置。此时活动勾52在连杆53的带动下绕着与底座51的转轴向上转动。然后该升降机构7向下运动使得活动勾52随之下落,勾住模具上与活动勾52配合连接的部分。然后转动机构6反向转动就能将模具从加工设备上拖拉下来。
[0036]
将模具拉动到车体200上,两条辅助导轨300承载模具并辅助模具滑动,直至滚轮54停止于靠近转动机构6的升降机构7所连接的导向板8中间的水平板的正上方。然后该升降机构7上升推动活动勾52向上转动与模具脱钩,然后转动机构6继续带动推拉勾5向后运动,使得推拉勾5与模具彻底脱钩。
[0037]
当需要送入新的模具时,靠近转动机构6的升降机构7采用和取下模具时远离转动机构6的升降机构7相似的操作方式,使得推拉勾5勾住模具,然后转动机构6驱动链条向前运动,将新的模具推入到加工设备上。再远离转动机构6的升降机构7采用和取下模具时靠近转动机构6的升降机构7相似的操作方式,取下推拉勾5,完成上模具。
[0038]
本双工位双向换模台车能够同时给车体200两侧的加工设备更换模具,车体200上承载的四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朝向车体200的一侧,用于更换该侧的设备上的模具;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朝向车体200的另一侧,用于更换另一侧侧的设备上的模具。朝向同一侧的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一般是在一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上放置新模具,另一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空置。
[0039]
当需要更换模具时,车体200沿着轨道行驶到需要更换模具的设备旁,首先将空置的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对准加工设备,对应的电机400转动放下辅助导轨外侧部320以及链条轨道外侧部32,使得辅助导轨外侧部320和链条轨道外侧部32搭接到加工设备上。然后控制转动机构6和升降机构7使得推拉勾5勾住模具,转动机构6反向转动将被更换的模具从加工设备上拖拉到空置的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上,完成模具的取出工序,然后电机400转动带动下放的辅助导轨外侧部320以及链条轨道外侧部32向上转动重新竖起,车体200行进一小段距离使得承载了新的模具的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对准加工设备,对应的电机400转动放下辅助导轨外侧部320以及链条轨道外侧部32,使得辅助导轨外侧部320和链条轨道外侧部32搭接到加工设备上。控制转动机构6和升降机构7使得推拉勾5勾住新模具,转动机构6转动将新的模具推到加工设备上,然后升降机构7使得推拉勾与新模具脱钩,最后电机400转动带动下放的辅助导轨外侧部320以及链条轨道外侧部32向上转动重新竖起,完成新模具的更换工作。
[0040]
车体200另一侧的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100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式同时对另一侧的设备更换模具,两边互不干扰,同时进行,使得模具更换效率提升一倍。
[0041]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双工位双向换模车设置有四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朝向双工位双向换模车的一侧,两个升降式推拉换模机朝向另一侧,能够同时给位于双工位双向换模车两侧的设备更换模具,能够将现在的换模效率提高一倍。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