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上料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9979发布日期:2021-05-11 15:1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搬运上料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汽车装配的辅助用具,具体为用于汽车侧围外板的搬运上料车架。



背景技术:

搬运架作为一种可以减轻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搬运方便的工具,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性。目前市场上设计的的搬运架,一般仅仅适合搬运重量较轻的工件,对于部分重量较重的工件(比如汽车侧围外板)一般都会采用机动工具,比如叉车、吊床等;这是因为工件重量较重,操作人员想要正常的上料搬运显得十分的困难。

但是采用叉车、吊床等设备不仅需要较大的成本支出,还需要足够的操作空间满足其正常的活动,因此采用叉车或吊床等大型设备搬运汽车侧围外板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并不实用,采用搬运架搬运是最优选择;因此,如何重新合理的设计搬运架的结构,使其方便操作同时满足操作人员能够上料搬运较重的汽车侧围外板是设计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省力轻松的搬运较重的汽车侧围外板。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搬运上料车架,所述车架用于对汽车侧围外板的搬运和上料,所述车架包括

主体架,具有相对的侧面a和侧面b,所述侧面a上设有竖直的第一滑轨;所述侧面b上设有竖直的第二滑轨;

托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轨上并可沿第一滑轨方向滑动;

平衡器,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架的底部;所述主体架的顶部安装有定滑轮,所述平衡器中的平衡钢丝绳绕过定滑轮并与托架绑定;

把手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轨上并可沿第二滑轨滑动;和

动滑轮,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托架上;所述动滑轮上绕有省力钢丝绳,所述省力钢丝绳的一端绑定在把手架上,另一端绑定在主体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托架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保证汽车侧围外板稳定的定位托块。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托块包括第一托块、第二托块和第三托块;

所述第一托块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托块固定在所述托架底部的左右两端;

所述第二托块、第三托块安装在所述托架顶部的左右两端;

所述第二托块与所述第一托块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托块与所述第一托块的相对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块呈“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托块内侧的垂直折弯处设有贯穿的第一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托块和所述第三托块呈“凸”字型结构,且所述第二托块和第三托块的上端面设有贯穿的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架的底部还设有导向件;水平地面上设有导向滑道;所述导向件可在所述导向滑道内滑动使得所述搬运上车料架沿着导向滑道的延伸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件为导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架的底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安装轴,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安装轴一一对应且与所述安装轴套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架底部的安装有带刹车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分布在所述主体架的四角。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架上还安装有用于保护操作者的护栏,所述护栏分布在把手架的左右两侧。

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主体架上设置滑轨,以方便对汽车侧围外板的上料和下料;同时通过设计定滑轮与动滑轮相互配合方式,以达到省力并提高搬运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沿着侧面a方向看搬运上料车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中w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w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沿着侧面b方向看搬运上料车架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图4中w3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中w4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4中w5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0主体架、11第一滑轨、12第二滑轨、13万向轮、14护栏、20托架、21第一托块、22第二托块、23第三托块、30平衡器、31平衡钢丝绳、40定滑轮、50把手架、60动滑轮、61省力钢丝绳、71导向件、72安装板、73安装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搬运上料车架,参见图1、图4,所述搬运上料车架既能够用于对汽车侧围外板的搬运,同时能够对汽车侧围外板进行上下料;具体的,所述搬运上料车架包括主体架10,所述主体架10为整个搬运上料车架的基本,主体架10为整个结构提供稳定的支撑;所述主体架10具有相对的两个侧面,为了方便后文的描述,这里定义这两个相对的侧面为侧面a和侧面b。

参见图1、图2,在侧面a上设有竖直的第一滑轨11,第一滑轨11上设置有托架20,托架20可以第一滑轨11上进行滑动,在这里的托架20用于在搬运汽车侧围外板时对其进行托举,上下滑动的托架20方便将汽车侧围外板进行上料或者下料,使汽车侧围外板能够稳定的与其他部件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托架20滑动的稳定性,所述所述第一滑轨1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轨11对称间隔设置在侧面a的左右两端,托架20在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滑轨11上滑动,有利于在对汽车侧围外板进行上料或者下料时,保证动作的平稳。

同时,参见图1-图3,在主体架10的底部安装有平衡器30,在主体架10的顶部安装有定滑轮40,在安装时,平衡器30中的平衡钢丝绳31绕过定滑轮40与托架20进行绑定;这么设计的目的在于借助平衡器30内卷簧积蓄的能量,通过平衡钢丝绳31使托架20始终保持托举的状态,采用平衡器30极大的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4-图6,在侧面b上设有竖直的第二滑轨12;第二滑轨12上安装设置有把手架50,把手架50可以在第二滑轨12上进行滑动,在托架20上还设置有动滑轮60,动滑轮60通过固定座安装在托架20上,从把手架50处引出一条省力钢丝绳61,该省力钢丝绳61绕过动滑轮60,将省力钢丝绳61的另一端绑定在主体架10上。

在具体的操作使用中,操作人员持续对把手架50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通过省力钢丝绳61拉动动滑轮60使得托架20同步向下移动,托架20的下降将平衡钢丝绳31从平衡器30中拉出来,使得平衡器30中的卷簧积蓄反弹力;在托架20下降后就方便对汽车侧围外板进行上料或者下料。

操作人员撤销对把手架50的施力f,在平衡器30中卷簧的反弹力作用下,卷簧自动开始不断的回收伸出的平衡钢丝绳31,使得托架20自动的缓慢上升,托架20的上升使得与托架20固定的动滑轮60同步上升,动滑轮60拉动省力钢丝绳61使得把手架50上升。

通过采用动滑轮60、定滑轮40和平衡器30的相互配合,使得操作人员只有在上料或者下料时才会对把手架50施加力的作用,在对汽车侧围外板搬运的过程中,只需要平衡器30的作用就能够长时间托举汽车侧围外板并保持,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在搬运中的劳动强度;并且在托架20和把手架50之间设置动滑轮60,利用动滑轮组省力的特性降低了操作人员在下料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搬运和下料过程的工作效率。

同样的,为了保证把手架50移动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轨1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轨12对称间隔设置在侧面b的左右两端,把手架50在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滑轨12上滑动,有利于保证下料时动作的平稳。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托架20上还设置有定位托块,所述定位托块用于保证在搬运过程中,汽车侧围外板能够稳定的放置不产生相对移动。

具体的,参见图1-图4,所述定位托块包括第一托块21、第二托块22和第三托块23;所述第一托块21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托块21固定在所述托架20底部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托块22、第三托块23安装在所述托架20顶部的左右两端;并且所述第二托块22与所述第一托块21的相对距离小于所述第三托块23与所述第一托块21的相对距离。

将第一托块21、第二托块22和第三托块23如此设置是为了满足汽车侧围外板的整体形状,根据汽车侧围外板的外形结构合理的设置第一托块21、第二托块22和第三托块23的位置,来实现对汽车侧围外板的合理定位,并保证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汽车侧围外板定位时的稳定性,对第一托块21、第二托块22和第三托块23的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即所述第一托块21呈“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托块21内侧的垂直折弯处设有贯穿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托块22和所述第三托块23呈“凸”字型结构,且所述第二托块22和第三托块23的上端面设有贯穿的第二限位槽。

汽车侧围外板在上料、搬运和下料过程中,均会卡接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以确保汽车侧围外板不会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相对滑动,确保稳定性。

同时,为了适合工作空间的布置结构,参见图7,本实施例在所述主体架10的底部还设有导向件71,导向件71将会与导向滑道(未画出)相配合,所述导向滑道是布置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所述导向件71可在所述导向滑道内滑动,引导搬运上料车架能够沿着导向滑道的延伸方向(规划设定的方向)进行滑动;使得整个工作空间布置变得更加的合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71为导向轮,在主体架10的底部固定有安装板72,安装板72上设有多个向下延伸的安装轴73,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安装轴73一一对应且与所述安装轴73套接。

可选的,主体架10底部的安装有带刹车的万向轮13,所述万向轮13分布在所述主体架10的四角,利用万向轮13来提高搬运上料车架的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主体架10上还安装有用于保护操作者的护栏14,所述护栏14分布在把手架50的左右两侧,利用护栏14形成对推动搬运上料车架的操作人员的有效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