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定位的拉紧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82122发布日期:2021-06-08 17:4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定位的拉紧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夹具,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方便定位的拉紧夹具。


背景技术:

2.数控车床的铣刀在生产过程中离不开对原料固定的夹具,尤其是生产高精度铣刀时候,对于刀具本身在生产过程中走料状态的稳定性有很高要求,所以夹具本身首先要有着可以抓得紧物体的能力,其次由于原料在经过一道工序的加工完成之后需要换料进行下一个原料的处理,因此也存在反复装夹、换料这样的重复劳作情况。
3.目前的夹具的操作步骤已经尽可能得到了简化,可还是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物料放上去并摆正对齐后,才能操作夹具的夹块、夹爪将物料夹紧,会消耗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长时间下来就可能导致操作人员的装夹失误从而产生问题。针对上述情况,需要一种方便定位的夹具,为现有的数控铣刀加工工艺提供既稳固又操作简便的辅助工具,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方便定位的拉紧夹具,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以及满足了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5.一种方便定位的拉紧夹具,包括底座以及膨胀具,所述底座外部设有固定圈,内部设有固定腔,所述固定腔中心设有膨胀具固定位,环绕于所述固定腔的内壁设有限位托环,所述限位托环的两侧设有高度不同的防呆定位块,所述膨胀具固定在所述膨胀具固定位之上,所述膨胀具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端部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主体活动连接的侧顶块,所述主体的侧壁插设有与侧顶块抵触连接的第一定位销,所述主体的端面设有与所述侧顶块的上端面活动连接的限位销钉。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腔在所述防呆定位块的上方还设有一圈内限位环。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固定腔的上端面。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上端面还设有上定位块,所述主体侧壁在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上方插设有与所述上定位块相抵的第二定位销,所述主体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定位销配合的第二引导滑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侧顶块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引导滑槽,所述限位销钉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导滑槽配合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防呆定位块的棱边作倒平角,靠近所述固定腔内壁的一面与所述固定腔的内壁倒圆角过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腔的下部与所述主体下部分别设有轮廓配合的内定位段与外定位段。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上端面设有供所述上定位块连接的上定位孔,所述主体的侧部对称开设有供所述侧顶块连接的侧定位槽,所述上定位孔的上端设有与所述上定位块配合的上限位环,所述侧定位槽之间的中心设有水平相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上定位孔部分相交。
13.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使用简单的防呆设计,操作者可以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轻松让工件在正确的位置上落位,从而避免装夹错误的发生,同时,工件的夹紧和松开的操作也十分简单,因此整体加快了工件的上料和下料的速度,工作效率也随之得以提升,意外状况的发生概率也被降到最低,十分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半剖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底座1的俯视图。
16.图3为膨胀具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膨胀具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其中:底座1、固定圈10、固定腔11、膨胀具固定位12、限位托环13、防呆定位块14、内限位环15、内定位段16、膨胀具2、主体20、上定位孔200、侧定位槽201、上限位环202、连接孔203、侧顶块21、第一定位销22、限位销钉23、上定位块24、第二定位销25、第二引导滑槽26、第一引导滑槽27、外定位段28。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之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一种方便定位的拉紧夹具,包括底座1以及膨胀具2,所述底座1外部设有固定圈10,内部设有固定腔11,所述固定腔11中心设有膨胀具固定位12,环绕于所述固定腔11的内壁设有限位托环13,所述限位托环13的两侧设有高度不同的防呆定位块14,所述膨胀具2固定在所述膨胀具固定位12之上,所述膨胀具2包括主体20,所述主体20端部的两侧设有与所述主体20活动连接的侧顶块21,所述主体20的侧壁插设有与侧顶块21抵触连接的第一定位销22,所述主体20的端面设有与所述侧顶块21的上端面活动连接的限位销钉23。
22.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紧夹具整体分为2个部分组成,即底座1部分以及膨胀具2部分,而物料与本拉紧夹具配合时,是落在所述固定腔11与所述膨胀具2之间的空间内进行配合以及固定,其中为了提高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腔11内用于与工件配合的结构包括限位托环13、防呆定位块14,上述2个结构中,限位托环13起到了托起的作用,而防呆定位块14起到了对准的作用,避免操作者以错误的角度插入固定腔11,只有正
确对齐防呆定位,才能够平稳对正;在工件插入后,膨胀具2的侧顶块21就由第一定位销22的径向内压从而向两侧伸出,从而顶住工件的内表面,这样工件就完成了定位,其中限位销钉23的作用是引导侧顶块21能够按照正确的方向伸出,并且保证侧顶块21可以有更高的定位稳定度。
23.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十分简单,操作难度极低,但是由于具备了防呆定位结构,因此对装夹的要求比起现有技术而言要更加低,并且,用于内表面固定的侧顶块21采用了能够提高强度的限位销钉23的结构,因此侧顶块21无论是伸出或者是缩回都是按照设计的方向进行运动,而不会出现奇怪的运动角度导致卡件问题的发生,因此整体加快了工件的上料和下料的速度,工作效率也随之得以提升,意外状况的发生概率也被降到最低,十分安全可靠。
24.作为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所述固定腔11在所述防呆定位块14的上方还设有一圈内限位环15,该内限位环15的作用,是为了增加工件在固定腔11内用于支撑固定的参照数量,以便更好地对工件进行装夹固定,并且该内限位环15类似于定位段的结构,因此结构十分简单,对工件损伤小,轴向定位效果好。
25.作为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所述主体20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固定腔11的上端面,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件在装夹以后的稳定度,使其在轴向不会左右晃动,确保加工精度不会受到刀具接触时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位移,避免加工精度受到影响。
26.作为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所述主体20的上端面还设有上定位块24,所述主体20侧壁在所述第一定位销22的上方插设有与所述上定位块24相抵的第二定位销25,所述主体20的侧壁设有与第二定位销25配合的第二引导滑槽26,上定位块24使得膨胀具2在轴向起到了更好的限位作用,尤其是主体20的上端面高于固定腔11的上端面,这样工件在装夹的时候,上定位块24就可以第一时间与工件进行接触,使得工件在落位的时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在第二定位销25配合作用下,第二定位销25的深入会沿着第二引导滑槽26的导向向上运动从而顶住工件内腔的端面,使得工件轴向得以稳定。
27.作为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所述侧顶块21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引导滑槽27,所述限位销钉23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一引导滑槽27配合连接,利用第一引导滑槽27,限位销钉23就可以让侧顶块21沿着第一引导滑槽27的导向进行运动,避免了运动错误情况的发生。
28.作为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所述防呆定位块14的棱边作倒平角,靠近所述固定腔11内壁的一面与所述固定腔11的内壁倒圆角过渡,利用倒角的存在,可以使得防呆定位块14不但可以降低工件内壁磕碰损坏的概率,还可以令工件利用倒圆角的存在从而在周向得到更加稳定的定位支持,进而保证了工件装夹的稳定性。
29.作为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所述固定腔11的下部与所述主体20下部分别设有轮廓配合的内定位段16与外定位段28,利用内定位段16以及外定位段28的轮廓配合关系,使得膨胀具2可以与底座1的配合更加稳定并且紧密,保障了整体结构强度能够支持大批次工件的加工。
30.作为其中一种较优的实施例,所述主体20的上端面设有供所述上定位块24连接的上定位孔200,所述主体20的侧部对称开设有供所述侧顶块21连接的侧定位槽201,所述上定位孔200的上端设有与所述上定位块24配合的上限位环202,所述侧定位槽201之间的中心设有水平相通的连接孔203,所述连接孔203与所述上定位孔200部分相交,利用上定位孔
200以及侧定位槽201,可以为上定位块24以及侧顶块21提供装配的空间,并且上定位块24还能够在上限位环202的作用下得到缓冲定位,而侧顶块21在连接孔203的作用下可以相互之间弹性连接,并且,由于述连接孔203与所述上定位孔200部分相交,上定位块24以及侧顶块21之间还存在着利用弹性件进行联动的可能。
31.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使用简单的防呆设计,操作者可以在任何状态下都可以轻松让工件在正确的位置上落位,从而避免装夹错误的发生,同时,工件的夹紧和松开的操作也十分简单,因此整体加快了工件的上料和下料的速度,工作效率也随之得以提升,意外状况的发生概率也被降到最低,十分安全可靠。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