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切线焊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3242发布日期:2021-03-30 21:19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自动切线焊锡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切线焊锡机。



背景技术:

电抗器在组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焊锡、切线尾等工序,传统的加工方式是人工操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焊锡的机械设备、对电抗器进行切线尾的机械设备,但工人需要将待加工的工件先放到对应的机械设备上进行加工,然后下料收集,再转移至另一个机械设备继续加工,整个过程难以进一步提高其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切线焊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自动切线焊锡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工件移送装置,所述工件移送装置具有用于抓取工件的夹手,所述工件移送装置的旁侧环绕设置有:上料装置,其具有用于移送工件的上料输送面;第一热熔装置,其包括锡炉,所述锡炉的顶侧设置有加热槽,所述锡炉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加热槽加热;切线装置,其具有切刀;上助焊剂装置,其具有储液槽;第二热熔装置,其与所述第一热熔装置的结构相同;下料装置,其具有用于移送工件的下料输送面。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工件移送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转移,上料装置用于对工件上料,第一热熔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第一次焊锡,切线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切线尾工序,上助焊剂装置用于对工件上助焊剂,第二热熔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第二次焊锡,下料装置用于对工件输送下料,具体的,工件在上料输送面上移送到位后,由夹手抓取工件,然后移送至第一热熔装置的加热槽内,进行第一次焊锡,再由夹手抓取完成第一次焊锡后的工件至切刀处,进行切线尾操作,夹手再将完成切线尾工序后的工件抓取移送至储液槽内,上助焊剂,接着将工件移送至第二热熔装置的加热槽内,进行第二次焊锡,最后夹手抓取完成第二焊锡后的工件至下料输送面上移送下料,如此可直接通过夹手将工件在不同的加工装置之间转移,上料后依次实现第一次焊锡、切线尾、上助焊剂、第二次焊锡的工序后下料,整个过程减少了人工的操作,不需要对工件进行收集移送,更加高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上料安装座、上料升降气缸、上料升降板、上料驱动电机、上料翻板与上料气动手指,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上具有所述上料输送面,所述上料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旁侧,所述上料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上料安装座上,所述上料升降板连接于所述上料升降气缸上,所述上料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上料升降板上下运动,所述上料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上料升降板上,所述上料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上料翻板,所述上料驱动电机可带动所述上料翻板旋转,所述上料翻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互平行,所述上料气动手指连接于所述上料翻板上,所述上料气动手指位于所述上料输送面的上方。工件在第一带式输送机的上料输送面上移送,当移动至上料气动手指下方时,上料气动手指在上料升降气缸、上料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分别进行上下、旋转运动,从而将工件抓取后再将工件翻转,如此实现将180度翻转,再由夹手抓取工件,此时工件的加工部分朝下,避免为了适应后续的加工工序而将工件的加工部分朝下地放置于上料输送面上,在本发明中,工件放置在上料输送面上输送时,待焊锡的部位朝上放置,减少在移送上料的过程中对该部位造成磨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热熔装置还包括刮锡机构,所述刮锡机构包括刮锡安装座、第一驱动电机、滑座、刮锡升降板、间歇升降传动组件、导杆、导向套筒、刮锡板、平移传动组件,所述刮锡安装座与所述滑座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刮锡安装座上,所述刮锡升降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间歇升降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刮锡升降板上下运动,所述导向套筒连接于所述刮锡升降板上,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向套筒,所述刮锡板连接于所述导杆上,所述刮锡板位于所述加热槽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平移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刮锡板沿所述导杆的轴向往复运动。锡在加热槽内被加热装置加热熔化成熔融状态,而刮锡机构内的刮锡板可对加热槽内的锡溶液刮平整,具体的,第一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间歇升降传动组件可带动刮锡升降板在滑座上间歇地上下运动,同时第一驱动电机还可通过平移传动组件带动刮锡板沿导杆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得刮锡板先移动至加热槽的正上方,再下降至与锡溶液面接触,然后平移将锡溶液面刮平整,最后再上升离开锡炉,如此可将加热熔化后的锡面刮平整,提高焊锡效果,并且通过同一个驱动源即可带动刮锡板上下、平移运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歇升降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凸轮、压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凸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压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刮锡升降板上,所述压轮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凸轮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压轮的底侧抵压于所述凸轮的顶侧。第一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凸轮转动,由于压轮抵压在凸轮上,随着凸轮的旋转使得压轮间歇地被抬升或下降,从而带动升降板间歇地上下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平移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座、传动盘、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与第三传动杆,所述传动盘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刮锡板,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盘上,所述第三传动杆连接至所述传动盘上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传动盘的旋转轴线不共线,所述第三传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杆上,所述第一传动杆两端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传动杆两端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三传动杆两端的旋转轴线、所述传动盘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通过传动轴的转动可带动传动盘转动,传动盘、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与第三传动杆之间形成一个摇杆机构,配合导向套筒对导杆的限位,可将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转化成导杆在导向套筒内的直线运动,从而使得刮锡板可在加热槽上往复运动,将溶液面刮平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送锡盒,所述送锡盒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送锡盒内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之间形成送锡空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主动齿轮,所述送锡盒上有送锡出口,所述送锡出口正对于所述送锡空间,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管。可将待加热熔化的锡条穿入送锡空间内,由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可将锡条自动从送锡口送出,而利用发热管作为热源,对加热槽进行加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切线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切线电动导轨、切线驱动电机,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切线洞口,所述第一伸缩气缸位于所述切线洞口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驱动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二伸缩气缸位于所述切线洞口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伸缩气缸驱动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形成夹紧空间,所述切线电动导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切线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切线电动导轨上,所述切线电动导轨可带动所述切线驱动电机沿水平直线方向运动,所述切线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所述切刀,所述切刀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将待切线的工件放置在夹紧空间内,第一伸缩气缸与第二伸缩气缸分别带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运动,将工件夹紧,两个切刀在切线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并在切线电动导轨的带动下沿直线方向运动,旋转的切刀在切线电动导轨的带动下沿着工件的侧边切除工件两侧的线尾。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液槽上连接有进液连接管与出液连接管。通过进液连接管与出液连接管可连接外设的管路,方便向储液槽内输入或排出助焊剂,夹手将工件上的待焊锡部分浸在储液槽内,即可实现上助焊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二带式输送机、下料安装座、下料升降气缸、下料升降板、下料驱动电机、下料翻板与下料气动手指,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上具有所述下料输送面,所述下料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旁侧,所述下料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下料安装座上,所述下料升降板连接于所述下料升降气缸上,所述下料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下料升降板上下运动,所述下料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下料升降板上,所述下料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下料翻板,所述下料驱动电机可带动所述下料翻板旋转,所述下料翻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气动手指连接于所述下料翻板上,所述下料气动手指位于所述下料输送面的上方。工件由夹手抓取移动至各个工位上加工完成后,此时工件的加工部分朝下,工件在夹手的带动下移动至下料气动手指上方,下料气动手指在下料升降气缸、下料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分别进行上下、旋转运动,由下料气动手指抓取工件后将工件翻转,如此实现对工件的180度翻转,再将工件放置在下料输送面上输送,此时焊锡好的部位亦即加工部分朝上放置,减少在移送下料的过程中对该部位造成磨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件移送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工作台上的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每个所述机械臂上均设置有移送气动手指,所述移送气动手指为所述夹手。利用两个机械臂对工件同时进行移送,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具体的,机械臂提供活动的自由度,利用移送拨动手指作为夹手,抓取工件,一个机械臂负责将工件在上料装置、第一热熔装置与切线装置之间活动,而另一个机械臂则在切线装置、上助焊剂装置、第二热熔装置与下料装置之间活动,如此可同时对两个不同的工件完成焊锡,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料装置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热熔装置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机械臂与移送气动手指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工作台底侧的仰视图。

附图中:100-工作台、200-第一热熔装置、210-锡炉、211-加热槽、220-刮锡安装座、230-第一驱动电机、240-滑座、250-刮锡升降板、260-导杆、270-导向套筒、280-刮锡板、311-凸轮、312-压轮、321-固定座、322-传动盘、323-第一传动杆、324-第二传动杆、325-第三传动杆、331-送锡盒、332-主动齿轮、333-从动齿轮、410-第一伸缩气缸、420-第二伸缩气缸、430-切线洞口、440-切线电动导轨、450-切线驱动电机、460-切刀、510-储液槽、520-进液连接管、530-出液连接管、600-第二热熔装置、700-上料装置、710-上料输送面、720-第一带式输送机、730-上料安装座、740-上料升降气缸、750-上料翻板、760-上料气动手指、800-下料装置、810-下料输送面、900-工件移送装置、910-机械臂、920-移送气动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自动切线焊锡机,包括工作台100,所述工作台100上设置有工件移送装置900,所述工件移送装置900具有用于抓取工件的夹手,所述工件移送装置900的旁侧环绕设置有:上料装置700,其具有用于移送工件的上料输送面710;第一热熔装置200,其包括锡炉210,所述锡炉210的顶侧设置有加热槽211,所述锡炉210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加热槽211加热;切线装置,其具有切刀;上助焊剂装置,其具有储液槽510;第二热熔装置600,其与所述第一热熔装置200的结构相同;下料装置800,其具有用于移送工件的下料输送面810。

由上述可知,工件移送装置900用于对工件进行转移,上料装置700用于对工件上料,第一热熔装置200用于对工件进行第一次焊锡,切线装置用于对工件进行切线尾工序,上助焊剂装置用于对工件上助焊剂,第二热熔装置600用于对工件进行第二次焊锡,下料装置800用于对工件输送下料,具体的,工件在上料输送面710上移送到位后,由夹手抓取工件,然后移送至第一热熔装置200的加热槽211内,进行第一次焊锡,再由夹手抓取完成第一次焊锡后的工件至切刀处,进行切线尾操作,夹手再将完成切线尾工序后的工件抓取移送至储液槽510内,上助焊剂,接着将工件移送至第二热熔装置600的加热槽211内,进行第二次焊锡,最后夹手抓取完成第二焊锡后的工件至下料输送面810上移送下料,如此可直接通过夹手将工件在不同的加工装置之间转移,上料后依次实现第一次焊锡、切线尾、上助焊剂、第二次焊锡的工序后下料,整个过程减少了人工的操作,不需要对工件进行收集移送,更加高效。

如图2所示,在对工件进行焊锡加工时,通常焊锡的部位在工件的底侧,如果直接将待焊锡部位朝下地放置在上料输送面710上时,容易对待焊锡部分造成磨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装置700包括第一带式输送机720、上料安装座730、上料升降气缸740、上料升降板、上料驱动电机、上料翻板750与上料气动手指760,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720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720上具有所述上料输送面710,所述上料安装座730设置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720的旁侧,所述上料升降气缸740连接于所述上料安装座730上,所述上料升降板连接于所述上料升降气缸740上,所述上料升降气缸740可带动所述上料升降板上下运动,所述上料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上料升降板上,所述上料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上料翻板750,所述上料驱动电机可带动所述上料翻板750旋转,所述上料翻板750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带式输送机720的输送方向相互平行,所述上料气动手指760连接于所述上料翻板750上,所述上料气动手指760位于所述上料输送面710的上方。工件在第一带式输送机720的上料输送面710上移送,当移动至上料气动手指760下方时,上料气动手指760在上料升降气缸、上料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分别进行上下、旋转运动,从而将工件抓取后再将工件翻转,如此实现将180度翻转,再由夹手抓取工件,此时工件的加工部分朝下,避免为了适应后续的加工工序而将工件的加工部分朝下地放置于上料输送面710上,在本发明中,工件放置在上料输送面710上输送时,待焊锡的部位朝上放置,减少在移送上料的过程中对该部位造成磨损。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熔装置200还包括刮锡机构,所述刮锡机构包括刮锡安装座220、第一驱动电机230、滑座240、刮锡升降板250、间歇升降传动组件、导杆260、导向套筒270、刮锡板280、平移传动组件,所述刮锡安装座220与所述滑座240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0连接于所述刮锡安装座220上,所述刮锡升降板25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座240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0通过所述间歇升降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刮锡升降板250上下运动,所述导向套筒270连接于所述刮锡升降板250上,所述导杆260穿过所述导向套筒270,所述刮锡板280连接于所述导杆260上,所述刮锡板280位于所述加热槽211的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0通过所述平移传动组件可带动所述刮锡板280沿所述导杆260的轴向往复运动。锡在加热槽211内被加热装置加热熔化成熔融状态,而刮锡机构内的刮锡板280可对加热槽211内的锡溶液刮平整,具体的,第一驱动电机230工作时通过间歇升降传动组件可带动刮锡升降板250在滑座240上间歇地上下运动,同时第一驱动电机230还可通过平移传动组件带动刮锡板280沿导杆260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使得刮锡板280先移动至加热槽211的正上方,再下降至与锡溶液面接触,然后平移将锡溶液面刮平整,最后再上升离开锡炉210,如此可将加热熔化后的锡面刮平整,提高焊锡效果,并且通过同一个驱动源即可带动刮锡板280上下、平移运动,整体结构更加简单。

间歇升降传动组件主要使得刮锡板280实现间歇地上下运动,即刮锡板280可下降至锡溶液面,在完成刮锡后抬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间歇升降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凸轮311、压轮31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30驱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凸轮311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压轮312转动连接于所述刮锡升降板250上,所述压轮312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凸轮311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压轮312的底侧抵压于所述凸轮311的顶侧。第一驱动电机230通过传动轴带动凸轮311转动,由于压轮312抵压在凸轮311上,随着凸轮311的旋转使得压轮312间歇地被抬升或下降,从而带动升降板间歇地上下运动。

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30可同时带动刮锡板280沿水平方向作直线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移传动组件包括固定座321、传动盘322、第一传动杆323、第二传动杆324与第三传动杆325,所述传动盘322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上,所述固定座321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第一传动杆32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321上,所述第一传动杆32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杆324的一端,所述第二传动杆32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刮锡板280,所述第三传动杆325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盘322上,所述第三传动杆325连接至所述传动盘322上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传动盘322的旋转轴线不共线,所述第三传动杆32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杆323上,所述第一传动杆323两端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二传动杆324两端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三传动杆325两端的旋转轴线、所述传动盘322的旋转轴线与所述传动轴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通过传动轴的转动可带动传动盘322转动,传动盘322、第一传动杆323、第二传动杆324与第三传动杆325之间形成一个摇杆机构,配合导向套筒270对导杆260的限位,可将第一驱动电机230的动力转化成导杆260在导向套筒270内的直线运动,从而使得刮锡板280可在加热槽211上往复运动,将溶液面刮平整。

为了提高自动化加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00上设置有送锡盒331,所述送锡盒331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送锡盒331内转动连接有主动齿轮332与从动齿轮333,所述主动齿轮332与所述从动齿轮333之间形成送锡空间,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主动齿轮332,所述送锡盒331上有送锡出口,所述送锡出口正对于所述送锡空间,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管。可将待加热熔化的锡条穿入送锡空间内,由第二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332旋转,可将锡条自动从送锡口送出,而利用发热管作为热源,对加热槽211进行加热。

如图5所示为工作中底侧的仰视图,其主要展示切线装置位于工作台底侧的结构,作为切线装置的进一步实施例,所述切线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气缸410、第二伸缩气缸420、切线电动导轨440、切线驱动电机450,所述工作台100上设置有切线洞口430,所述第一伸缩气缸410位于所述切线洞口430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气缸410驱动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二伸缩气缸420位于所述切线洞口430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伸缩气缸420驱动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形成夹紧空间,所述切线电动导轨440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切线驱动电机450连接于所述切线电动导轨440上,所述切线电动导轨440可带动所述切线驱动电机450沿水平直线方向运动,所述切线驱动电机450驱动连接有不少于两个所述切刀460,所述切刀460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将待切线的工件放置在夹紧空间内,第一伸缩气缸410与第二伸缩气缸420分别带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运动,将工件夹紧,两个切刀460在切线驱动电机450的带动下旋转,并在切线电动导轨440的带动下沿直线方向运动,旋转的切刀460在切线电动导轨440的带动下沿着工件的侧边切除工件两侧的线尾,当切线驱动电机450驱动多个切刀460时,如四个切刀460,则可以两个切刀460为一组,一组内的两个切刀460沿切刀460的直线运动方向并排设置,如此位于运动方向前侧的切刀460先进行一次切线尾,位于运动方向后侧的切刀460进行二次切线尾,切线效果更好;而对于一些工件,不止有两排的线尾,此时亦可直接沿切刀460的旋转轴线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两个以上的切刀460,一个切刀460负责切除工件上的一排线尾,提高效率。相比于传统的剪刀式切线尾,传统的剪刀式切线尾通过多次反复的开合而进行线尾的剪切,效率较低,并且传统的剪刀式切线尾容易由于切口不平齐而导致一整排的线尾不平整,因此,本实施例相对于传统的剪刀式切纯属更稳定,切线效果更好。

储液槽510内可倒入助焊剂,为了方便补充或排出助焊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槽510上连接有进液连接管520与出液连接管530。通过进液连接管520与出液连接管530可连接外设的管路,方便向储液槽510内输入或排出助焊剂,夹手将工件上的待焊锡部分浸在储液槽510内,即可实现上助焊剂。

同样的,将工件放置至下料输送面810时,如直接将加工部分朝下地放置在下料输送面810上,会对该部分造成损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料装置800包括第二带式输送机、下料安装座、下料升降气缸、下料升降板、下料驱动电机、下料翻板与下料气动手指,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00上,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上具有所述下料输送面810,所述下料安装座设置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旁侧,所述下料升降气缸连接于所述下料安装座上,所述下料升降板连接于所述下料升降气缸上,所述下料升降气缸可带动所述下料升降板上下运动,所述下料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下料升降板上,所述下料驱动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下料翻板,所述下料驱动电机可带动所述下料翻板旋转,所述下料翻板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互平行,所述下料气动手指连接于所述下料翻板上,所述下料气动手指位于所述下料输送面810的上方。工件由夹手抓取移动至各个工位上加工完成后,此时工件的加工部分朝下,工件在夹手的带动下移动至下料气动手指上方,下料气动手指在下料升降气缸、下料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分别进行上下、旋转运动,由下料气动手指抓取工件后将工件翻转,如此实现对工件的180度翻转,再将工件放置在下料输送面810上输送,此时焊锡好的部位亦即加工部分朝上放置,减少在移送下料的过程中对该部位造成磨损。

如图4所示,工件移送装置900用于对工件抓取移送,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只使用一个活动的夹手,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件移送装置900包括连接于所述工作台100上的机械臂910,所述机械臂910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每个所述机械臂910上均设置有移送气动手指920,所述移送气动手指920为所述夹手。利用两个机械臂910对工件同时进行移送,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具体的,机械臂910提供活动的自由度,利用移送拨动手指作为夹手,抓取工件,一个机械臂910负责将工件在上料装置700、第一热熔装置200与切线装置之间活动,而另一个机械臂910则在切线装置、上助焊剂装置、第二热熔装置600与下料装置800之间活动,如此可同时对两个不同的工件完成焊锡,提高加工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