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拆式直冷拉丝模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49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装拆式直冷拉丝模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丝模套,特别是一种装拆式直冷拉丝模套。
钢丝、铜丝、铝丝的生产采用拉丝方法,而采用的硬质合金拉丝模(或聚晶拉丝模)是易损件,在拉拨时,特别是高速拉拨时,欲得到丝的精确尺寸、良好的表面质量和平直度,没有高质量的拉丝模具是难于实现的。按硬质合金拉丝模芯拉拨时的受力特征及结构足寸,目前普遍的作法是将模芯装入一固定钢套中,由于模芯要求预紧力较大,需对钢套精确加工,然后加热到适当温度,再用压力机装镶。由于足寸精度不准,加热温度失控,致使模套压装时变形,或把氧化铁皮压垫在模套内孔四周及底部,造成补强失效或模芯破裂,或模芯歪斜,严重影响拉拨质量。此外,拉拨丝时产生的高温,对钢丝、铜丝、铝丝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上述方式装置的模具,硬质合金模芯和钢套以及二者之间的介质(空气、氧化铁皮)进行三次传导拉拨中的变形热,散热效率极差,以致模具寿命极短,拉拨后的钢丝质量也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装拆式能直接水冷模芯的拉丝模套。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用如下方式实现的模芯紧装在内套内,其端面紧靠内套的凸台,内套外周壁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外套和右外套,所述的内套是薄壁套,其外周壁呈锥度并有长槽孔,周壁底部无槽孔,套端并有凸台长槽孔数量有3根至8根。凸台有3个至8个。左外套和右外套视结构大小外周壁是平整的或是带散热片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可靠、同心度高、装拆方便,模套可重复使用,节约大量钢材。利用可胀模套装夹,对硬质合金模芯预紧力大,安全可靠。利用内、外套的锥度配合装夹模芯,同心度极高,对提高丝的质量、提高丝的平直度有了可靠结构。可对硬质合金(或聚晶模)模芯进行直接水冷,有高导热性能,提高了丝的工程能力指数(如扭转值。弯曲值)。模套可有环状散热结构,能较快扩散拉拨中的热量。本实用新型适于各类金属材料拉拨模套使用。


图1散热片型拆装式直冷拉丝模套图2普通拆装式直冷拉丝模套图3薄壁内套主视图图4薄壁内套侧剖视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薄壁内套展开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将硬质合金的拉丝模芯4按过渡配合或小间隙配合(模芯烧结后外圆表面有尺寸误差)装入内套5中,然后用装拆拉丝模的压力机将其装入左外套2和右外套6中,然后将螺母1旋进左外套2(
图1)或旋在左外套2外壁,其端面顶靠模芯4端面。左外套2与右外套6之间有间隙3。内套5内孔足寸应与合金模芯4的外圆尺寸相配合,外周壁的锥度与左外套2和右外套6的内孔锥度相配合,内套5是一个薄壁件,在侧壁开六个槽,其中有三个槽上端开通,另三个槽两端均不开通,其作用是在装夹过程中,有充分胀开夹紧作用,保证装夹可靠,在工作过程中,冷却水可沿开槽冷却到模芯4,以提高丝的拉拨质量和模芯使用寿命。在周壁下端开槽不能贯通,用以保证工作中圆锥度配合而不使冷却水泄漏浸湿钢丝,起密封作用。内套5底部内壁有凸台9,用以对模芯4装配时定位,并沿轴向开四个小缺口,其目的也是为了确保对模芯4的胀夹装紧,使模芯4中受力均匀,工作可靠。将模芯4压装完毕后,必须保证内套5左与外套2在锥度配合的大端端面存在锥面距c,这样可保证对模芯4的预紧力,长期工作中,出现磨损时,加压对内套5可沿轴向移动,既保证装配的同心,而且又能装紧模芯4。当长期拉拨后,如模芯4出现磨损要更换时,只需取下整个模套,松开螺母1,在压力机压力作用下,很方便将模芯4拆卸下来。由于内套5与左外套2和右外套6采用了锥度配合的装配方式,十分有利于模芯4的装配质量,达到了很高的同心度,真正做到了“三点一线”的工作要求,即被拉的丝(钢丝、铜丝、铝丝)进入拉丝模芯4到模芯的出口再从切线方向缠绕到拉拨卷筒上去,有利于提高钢丝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装拆式直冷拉丝模套,其特征在于模芯[4]紧装在内套[5]内,其端面紧靠内套[5]的凸台[9],内套[5]外周壁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外套[2]和右外套[6],所述的内套[5]是薄壁套,其外周壁呈锥度并有长槽孔[8],周壁底端部无槽孔,并有凸台[9]伸入套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套,其特征在于长槽孔[3]数量有3根至8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套,其特征在于凸台[9]有3个至8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套,其特征在于左外套[2]和右外套[6]外周壁是平整的或是带散热片[7]的。
专利摘要一种装拆式直冷拉丝模套,模芯紧装在内套内,其端面紧靠内套的凸台,内套外周壁左、右两端分别用锥度配合装有左外套和右外套,内套是薄壁套,其外周壁呈锥度并有长槽孔,周壁底端无贯通槽孔,底端面有凸台。它结构可靠、同心度高,装拆方便、模套重复使用,节约大量钢材。可对模芯进行直接水冷,提高了丝的工程能力指数。适于各类金属材料拉拔模套使用。
文档编号B21C3/00GK2307644SQ97238489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4日
发明者周德勇, 周萍踪 申请人:周德勇, 周萍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