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钛酸铅陶瓷的功能梯度薄膜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25156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锆钛酸铅陶瓷的功能梯度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锆钛酸铅(PZT)热释电陶瓷的功能梯度薄膜的制备方法,更确切的说,涉及一种非制冷红外传感器用PZT热释电功能梯度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陶瓷薄膜领域。
制备PZT梯度薄膜。将上述浓度为0.2摩尔/升的前驱液甩胶成膜法制膜,选择Pt/Ti/SiO2/Si为基片。PZT薄膜梯度结构,以Ti的克分子含量百分数作为标记,可分为向上梯度组分和向下梯度组分,以X间距0.1为例,向上梯度组分为PZT0,PZT10,PZT20,PZT30,PZT40,PZT50,向下梯度组分分别为PZT50,PZT40,PZT30,PZT20,PZT10,PZT0。甩胶速度控制在3000-4000转/分钟,时间30秒,每种前驱液甩胶1次或2次,层数可以是3层或多层,然后放在300℃-450℃的热板上预处理10分钟,经过多次成膜-预处理-再成膜,获得一定厚度的梯度PZT膜,再经550℃-650℃,在氧气氛下退火处理10分钟,升温速率100℃/秒,得到结晶完善,择优取向的PZT梯度薄膜。薄膜厚度150-350nm,每层厚度取决于前驱液浓度、甩胶速度和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备PZT梯度薄膜的技术。与纯的PZT薄膜相比,梯度铁电薄膜更致密,具有优异的热释电特性。目前采用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不需精馏,整个过程只需1-2小时,前驱液存放周期长,稳定性好,在室温下存放365天后制膜,性能不变。此种功能梯度铁点薄膜,比的PZT薄膜致密,具有良好的铁电、介电和热释电特性,是制备非制冷红外传感器的理想功能梯度材料之一。
实施例1浓度为0.2摩尔/升的前驱液中金属离子克分子浓度比为Pb∶Zr∶Ti=1.10∶1-X∶X(x=0,0.10,0.20,0.30,0.40,0.50),其中Pb过量0.1摩尔,主要是因为在退火过程中铅挥发。甩胶速度3600转/分钟,时间30秒,预处理温度320℃,时间10分钟,重复六次,第一层是PZT50,第二层是PZT40,第三层是PZT30,第四层是PZT20,第五层是PZT10,第六层是PZT0,此为“向下”的梯度薄膜,获得厚度为230nm的薄膜,每种前驱液甩胶一次,每层的厚度基本相同,再经600℃,在氧气氛下退火处理10分钟,升温速率100℃,得到结晶完善具有(111)取向的“向下”梯度PZT薄膜,再在膜上蒸发φ0.2mm的Au电极,测量其铁电性能。

图1-4是热释电梯度PZT薄膜的结构图、AES谱、铁电性和热释电特性。
实施例2前驱液中金属离子克分子浓度比为Pb∶Zr∶Ti=1.10∶1-X∶X(x=0,0.10,0.20,0.30,0.40,0.50),前三层甩胶速度3000转/分钟,后三层甩胶速度为3800转/分钟,前三层厚度与后三层厚度不同,时间30秒,预处理温度350℃,时间10分钟,重复六次,第一层是PZT0,第二层是PZT10,第三层是PZT20,第四层是PZT30,第五层是PZT40,第六层是PZT50,此为“向上”的梯度薄膜,经600℃,在氧气氛下迅速退火处理10分钟,升温速率100℃,得到厚度为200nm,结晶完善随机取向的向上梯度PZT薄膜,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前驱液中金属离子克分子浓度比为Pb∶Zr∶Ti=1.10∶1-X∶X(x=0.60,0.70,0.80,0.90,100),前驱液浓度为0.3摩尔/升,甩胶速度3600转分钟,时间30秒,预处理温度350℃,时间10分钟,重复五次,第一层是PZT100,第二层是PZT90,第三层是PZT80,第四层是PZT70,第五层是PZT60,,此为“向上”的梯度薄膜。经550℃,在氧气氛下退火处理10分钟,升温速率100℃,得到厚度为350nm、结晶完善、具有(100)取向的“向上”梯度PZT薄膜,其余同实施例2。
实施例4前驱液中金属离子克分子浓度比为Pb∶Zr∶Ti=1.10∶1-X∶X(x=0.60,0.70,0.80,0.90,100),前驱液浓度为0.3摩尔/升,甩胶速度3600转分钟,时间30秒,预处理温度350℃,时间10分钟,重复五次,第一层是PZT60,第二层是PZT70,第三层是PZT80,第四层是PZT90,第五层是PZT100,此为“向下”的梯度薄膜,获得厚度为300nm的薄膜,经600℃,在氧气氛下迅速退火处理10分钟,升温速率100℃,得到结晶完善,呈随机取向的“向下”梯度PZT薄膜,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向下梯度PZT薄膜,Pb∶Zr∶Ti=1.05∶1-X∶X,x=0.10,0.15和0.20,亦即第一层为PZT10,第二层为PZT15,第三层为PZT20,其余同实施例2。
实施例6向上梯度PZT薄膜,Pb∶Zr∶Ti=1.10∶1-X∶X,x=0.25,0.30,0.35,0.40,0.45五层梯度第一层为PZT25,第二层为PZT30,第三层为PZT35,第四层为PZT40,第五层为PZT45,其余同实施例1。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锆钛酸铅功能梯度薄膜的方法,包括前驱液的配制、成膜工艺的选择,其特征在于(1)以含三个结晶水的醋酸铅、丙醇锆、钛酸丁酯为原料,以乙二醇甲醚为溶剂;先把醋酸铅充分溶解于乙二醇甲醚中,按Pb∶Zr∶Ti=1.05-1.10∶1-X∶X,0≤X≤1,X间距为0.05-0.10,再加入相应的锆、钛溶液,调节浓度至0.2-0.3摩尔/升,配制成以Zr/Ti成分为梯度分布的锆钛酸钙薄膜所需的前驱液;(2)前驱液经过滤除去杂质,甩胶成膜法制膜,选择Pt/Ti/SiO2/Si为基片,甩胶速度控制在3000-4000转/分钟,时间30秒,然后放在320℃-420℃的热板上预处理10分钟,每种前驱液甩胶1次或2次,经过多次成膜-预处理-再成膜,获得一定厚度的向上或向下的功能梯度薄膜,再经550℃-650℃,氧气氛下迅速退火处理10分钟,升温速率是100℃/s,得到结晶完善,随机取向或择优取向的PZT功能梯度薄膜;梯度层数可以是3层或多层。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锆钛酸铅功能梯度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薄膜厚度为150-350nm,梯度组分每层的厚度可以相同,可以不同;由前驱液浓度、甩胶转速、次数和时间决定。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锆钛酸铅功能梯度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中第1款中以Zr/Ti成分为梯度分布的前驱液的制备方法是(1)首先将三个结晶水的醋酸铅溶于乙二醇甲醚中,加热至70℃,搅拌30分钟;(2)然后依次加入异丙醇锆和钛酸丁酯,铅、锆、钛三者克分子浓度比为Pb∶Zr∶Ti=1.05-1.10∶1-X∶X,0≤X≤1,X间距为0.05-0.10。
4.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锆钛酸铅功能梯度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硝酸锆或醋酸锆时先溶于冰醋酸。
5.按权利要求书1或2或3所述的制备梯度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驱液中的Pb∶Zr∶Ti=1.10∶1-X∶X,X分别为0、0.10、0.20、0.30、0.40、0.50;前驱液浓度为0.2摩尔/升,甩胶速度为3600转/分钟,时间30秒,每种前驱液甩胶一次,分别制成厚度200nm、230nm的PZT向上或向下梯度薄膜,退火温度均600℃,保温时间10分钟,升温速率100℃/秒。
6.按权利要求书1或2或3所述的制备梯度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驱液中的Pb∶Zr∶Ti=1.10∶1-X∶X,X分别为0.60、0.70、0.80、0.90、1.00,前驱液浓度为0.3摩尔/升,甩胶速度为3600转/分钟,时间30秒,每种前驱液甩胶二次,分别制成厚度350、300nm的PZT向上或向下梯度薄膜,退火温度分别为550和600℃,保温时间10分钟,升温速率100℃/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锆钛酸铅功能梯度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薄膜领域。其特征在于前驱液以三水合醋酸铅、异丙醇锆(硝酸锆或醋酸锆)、钛酸丁酯为原料,以乙二醇甲醚为溶剂,按Pb(Zr
文档编号C23C20/08GK1342783SQ01126759
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4日
发明者唐新桂, 丁爱丽, 叶扬, 仇萍荪, 殷庆瑞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