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铁电薄膜/厚膜的方法

文档序号:337900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铁电薄膜/厚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薄膜/厚膜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备铁电厚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粉末溶胶工艺是一种铁电厚膜制备工艺,它是将铁电微晶分散到溶胶中制备成粉末溶胶,然后将其匀胶或者印刷到衬底上,经过热处理成为厚膜。该方法中,溶胶浸润在铁电微晶的四周及间隙,经过热处理后,其燃烧产物会对铁电微晶间的间隙有填充作用,从而有助于薄膜的致密化。因此是一种很有希望得到大晶粒而又致密的铁电薄膜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有如下缺点1、目前,粉末溶胶工艺都在平面衬底上进行,但在平面衬底上,流体状的溶胶难以完全淹没浸润铁电微晶颗粒,这样在热处理后,溶胶燃烧产物就不能完全填满铁电微晶间的间隙,从而起不到致密化的作用;2、在旋转匀胶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铁电微晶在衬底上的分布将严重不均匀,中间厚,边缘薄;3、因为厚膜的膜较厚,所以用传统的腐蚀办法形成铁电厚膜阵列比较困难;4、难以在同一衬底上制备出不同厚度的厚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制备铁电薄膜/厚膜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得到单元厚度均匀,致密的铁电薄膜/厚膜阵列,而且阵列单元的膜厚和形状可以不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方法包括,(1)在衬底上刻出凹槽阵列;(2)将铁电微粉与相应的浓度为0.3~1.2(mol/L)铁电溶胶混合,重量比为(0.8~2)∶1,得到粉末溶胶,粉末粒度为0.5~2μm;(3)将配制好的粉末溶胶涂于衬底上,用流延法制备薄膜/厚膜,流延设备中的刀片与有凹槽一面的衬底紧贴,在流延之后,衬底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粉末溶胶;
(4)将上述得到的薄膜/厚膜进行热处理;(5)去掉非凹槽部分的铁电膜,即得到铁电薄膜/厚膜。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由于凹槽的存在,会有更多的溶胶浸润在铁电微晶四周,从而所制备的铁电薄膜/厚膜会更致密。
2、由于在本发明中,刀片与衬底紧紧贴近,所以在有凹槽的地方才会有铁电薄膜/厚膜,没有凹槽的地方即使有溶胶粉末存在,也非常薄,很容易通过腐蚀等方法去除,所以,当凹槽为阵列时,所得到的铁电薄膜/厚膜也成为薄膜/厚膜阵列。
3、由于凹槽的形状可以多样,因此,通过本发明可以得到多种形状的铁电薄膜/厚膜。
4、由于每个槽的深度很容易控制,所以每个凹槽里面的薄膜/厚膜厚度很均匀。
5、凹槽阵列的每个单元深度可以不同,所以很容易在同一衬底上制备出不同厚度的铁电薄膜/厚膜。


图1(a)为在衬底上刻蚀出的一种凹槽阵列的平面图。
图1(b)为图1(a)中的A-A剖面图。
图2(a)为在衬底上刻蚀出的另一种凹槽阵列的平面图。
图2(b)为图2(a)中的B-B剖面图。
图3(a)为在衬底上刻蚀出的又一种凹槽阵列的平面图。
图3(b)为图3(a)中的C-C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1制备钛酸锶钡(BST)厚膜的方法,包括(1)用通常的湿化学方法或干法,如反应离子刻蚀或等离子刻蚀,在硅片衬底2上刻蚀出凹槽阵列1,凹槽平面为正方形(500×500微米),槽深分别为10微米和20微米,如图1(a)和图1(b)所示;(2)先配制钛酸锶钡(BST)溶胶,其浓度为0.4(mol/L),其中一部分干燥成凝胶,并经过500℃~700℃的热处理,得到BST铁电微粉,或者通过通常的化学共沉淀法得到BST铁电微粉,然后将BST铁电微粉与BST溶胶相混合,重量比为1∶1,球磨或搅拌1~2小时,得到BST粉末溶胶,粉末粒度为0.5~2μm;(3)将适量的BST粉末溶胶滴在衬底2上,用通常的流延法制备BST厚膜,流延设备中的刀片3与有凹槽一面的衬底2紧贴,在流延之后,衬底2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BST粉末溶胶;(4)将所得到的厚膜在160℃~300℃下预烘30~60分钟,去掉厚膜中的挥发性有机物,700℃~800℃下烧结30~60分钟,去掉剩下的有机物,使厚膜致密;(5)重复步骤(3)、(4),直至凹槽填满为止,得到的厚膜在750℃~800℃、氧气气氛下烧结1~2小时,使厚膜的晶化过程最终完成;(6)通过湿化学方法,将非凹槽部分的BST腐蚀掉,即得到两种不同厚度的BST铁电厚膜。
例2制备锆钛酸铅(PZT)厚膜的方法,包括(1)用湿化学方法在硅片衬底上刻蚀出凹槽阵列4,凹槽平面为正方形(500×500微米)和长方形(500×1000微米),槽深为20微米,如图2(a)和图2(b)所示;(2)先配制锆钛酸铅(PZT)溶胶,其浓度为0.6(mol/L)其中一部分干燥成凝胶,并经过500℃-700℃的热处理,得到PZT铁电微粉,然后将其与PZT溶胶相混合,重量比为1.5∶1,球磨1~2小时,得到PZT粉末溶胶,粉末粒度为0.5~2μm;(3)将适量的PZT粉末溶胶滴在衬底2上,用流延法制备PZT厚膜,流延设备中的刀片3与有凹槽一面的衬底2紧贴,在流延之后,衬底2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PZT粉末溶胶;(4)将所得到的厚膜在150℃~250℃下预烘30~60分钟,去掉厚膜中的挥发性有机物,650℃~800℃氧气气氛下烧结30~60分钟,去掉剩下的有机物,并使厚膜中的晶化过程最终完成;(5)通过湿化学方法,将非凹槽部分的PZT腐蚀掉,即得到不同平面形状的PZT铁电厚膜。
例3制备钛酸锶钡(BST)薄膜的方法,包括(1)用湿化学方法在硅片衬底2上刻蚀出凹槽阵列5,凹槽平面为正方形(500×500微米),剖面C-C成梯形,槽深为2微米,如图3(a)和图3(b)所示;
(2)先配制钛酸锶钡(BST)溶胶,浓度为1(mol/L),其中一部分干燥成凝胶,并经过500℃~700℃的热处理,得到BST铁电微粉,或者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得到BST铁电微粉,然后将BST铁电微粉与BST溶胶相混合,重量比为2∶1,球磨1-2小时,得到BST粉末溶胶,粉末粒度为0.5~2μm;(3)将适量的BST粉末溶胶滴在衬底2上,用流延法制备BST薄膜,流延设备中的刀片3与有凹槽一面的衬底2紧贴,在流延之后,衬底2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BST粉末溶胶;(4)将所得到的薄膜在160℃~300℃下预烘30~60分钟,700℃~800℃下烧结30~60分钟;(5)重复步骤(3)、(4),直至凹槽填满为止,最终得到的薄膜在750℃~800℃,氧气气氛下烧结1~2小时;(6)通过反应离子刻蚀方法,将非凹槽部分的BST腐蚀掉,即得到BST铁电薄膜。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铁电薄膜/厚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1)在衬底上刻出凹槽阵列;(2)将铁电微粉与相应的浓度为0.3~1.2(mol/L)铁电溶胶混合,重量比为(0.8~2)∶1,得到粉末溶胶,粉末粒度为0.5~2μm;(3)将配制好的粉末溶胶涂于衬底上,用流延法制备薄膜/厚膜,流延设备中的刀片与有凹槽一面的衬底紧贴,在流延之后,衬底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粉末溶胶;(4)将上述得到的薄膜/厚膜进行热处理;(5)去掉非凹槽部分的铁电膜,即得到铁电薄膜/厚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4)之后重复步骤(3)和(4),直至凹槽填满为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铁电薄膜/厚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刻出凹槽阵列;配制粉末溶胶,即把铁电微粉与相应的铁电材料溶胶混合,得到粉末溶胶;将配制好的粉末溶胶涂于衬底上,用流延法制备薄膜/厚膜,流延设备中的刀片与有凹槽一面的衬底紧贴,在流延之后,衬底上有凹槽的地方填有粉末溶胶;将上述得到的薄膜/厚膜进行热处理;去掉非凹槽部分的铁电膜,即得到铁电薄膜/厚膜。使用该方法能够得到单元厚度均匀、致密的,而且阵列单元的膜厚和形状不同的铁电薄膜/厚膜。
文档编号C23C18/00GK1546724SQ200310111568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
发明者张五星, 王长安, 周雪梅, 赵伯芳, 尹盛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