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494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金属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冷轧线材、棒材应变的处理。
背景技术
冷轧带肋钢筋生产出来后,在自然环境状态下放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强度升高,延伸率(δ10)下降的应变时效现象。GB13788-2000规定,CRB550级冷轧带肋钢筋抗拉强度不小于550Mpa,延伸率δ10≥8.0%,钢筋刚生产出来延伸率一般为8.0%~9.0%,应变时效后延伸率往往降至7%,甚至更低。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延伸率不合格或应变时效后延伸率不合格,冷轧带肋钢筋就判废品,增加了生产成本。目前的处理方法是将成捆的钢筋放入燃气加热炉中进行低温回火,虽然取得一定效果,但成捆钢筋在炉内退火,里外受热不均,回火后钢筋力学性能也不均匀,同时建造燃气加热炉投资d大,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轧带肋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既节省投资,又能均匀地消除冷轧带肋钢筋应变时效的影响,保证钢筋力学性能,提高冷轧带肋钢筋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点是上料装置、机前辊道、加热装置、机后辊道、冷却装置、集料辊道依次纵向顺序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各装置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内;集料辊道与冷床连接,冷床侧设置收集台架。
热处理时,利用冷轧钢筋作导体,接通电源,钢筋由上料装置插入至机前辊道,由机前辊道输送至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处理,经机后辊道输送至冷却装置,进行冷却,然后由集料辊道将处理过的钢筋运送到冷床上再冷却,最后由收集台架打捆入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配置紧凑、合理,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无污染;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电加热退火处理热效率高,受热均匀,力学性能一致,提高了钢材应变时效处理的正品率,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电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辊道结构示意图。
图4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辊道结构侧视图。
图5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A-A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上料装置1、机前辊道2、加热装置3、4、机后辊道5、冷却装置6、集料辊道7纵向依次顺序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各装置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内;集料辊道7连接冷床8,冷床8侧设置收集台架9。
由图1、图3、图4、图5可以看出机前辊道2、机后辊道5、集料辊道7结构相同,辊道包括辊道支架18、上辊19及提升机构17、下辊29及减速机12、电动机13;下辊29为主动辊,辊轴30套装辊轮31,辊轴30两端与轴承连接,装在辊道支架18立柱上,其传动侧与减速机12、电动机13连接,减速机12和电动机13均装在支架上;上辊19为自由辊,辊轴20套装绝缘圈21和带齿外圈22的辊轮,辊轴20两端与轴承连接,滑装在辊道支架18立柱的长槽孔中,上辊轮22与下辊轮31相对应;辊轴20中间套装轴承23,轴承座与固定在辊道支架18上的提升机构17相连接。调节提升机构17,上辊19可沿辊道支架18立柱的长槽孔中上下滑动,以调节上辊轮与下辊轮之间的辊缝,下辊29旋转时,通过钢筋的传递,上辊19随之转动。
由图4进一步看出,提升机构包括套管24、手柄25、连杆26、凸台27、弹簧28,套管24固定在辊道支架18上,凸台27套装在套管24里,连杆26一端与凸台27连接,连杆26另一端与手柄25连接,弹簧28套在连杆26上。当手柄25处于水平位置时,连杆26牵引凸台27上升,上辊轮22随之上升;当手柄25处于垂直位置时,由于弹簧28的作用,凸台27被压下,上辊轮22随之压下,从而调节了上辊轮22与下辊轮31之间的辊缝。
由图1、2可以看出,加热装置包括前加热机构3和后加热机构4,前加热机构3与后加热机构4结构相同;上电极34与气缸33相连接,气缸33固定在加热台架32的横梁下方;下电极35装于加热台架32的横担36上。启闭气缸33,可以调节上电极34与下电极35之间的间隙,使上电极34紧压在钢筋39上。加热台架32与梯形导轨37连接,加热台架32可以沿梯形导轨37前后移动,调节前加热机构3与后加热机构4之间距离。
由图1可以看出上料装置由上料台架10和至少二根导管11构成,导管11固定在上料台架10上;还可以看出,冷却装置6包括风冷台架15、导槽14和风机16,至少二根导槽14固定在风冷台架15上,导槽14的纵向中心线与上料台架10上的导管11、加热装置的电极、各辊道轮缘的中心线上同在一条直线上。风机16装于风冷台架15下方。
本装置采用低压安全电压电源,被处理的钢筋39作为发热体。本装置由PLC控制,方便灵活。
实行应变时效处理作业前,根据钢筋39长度调节前加热机构3和后加热机构4之间间距,根据冷轧钢筋39直径大小和间距选择好供电电流大小。处理作业时,将矫直的钢筋39穿过导管11插入至机前辊道2,再穿过前加热机构3,到达后加热机构4,待钢筋39插好后,气缸33动作,将上电极34压下接触钢筋39,钢筋39迅速升温,到达设定温度后,气缸34回升,上电极34离开钢筋39,停止加热;然后机前辊道2、机后辊道5将钢筋39输送一段距离后停止动作,气缸33将上电极34压下接触钢筋39进行加热,到达设定温度后气缸33回升,随后再输送一段距离再加热;如此反复,当钢筋39只剩下最后一段时,机前辊道2松开,机后辊道5压紧,输送一段距离后气缸33将上电极34压下接触钢筋39进行加热,随后机后辊道5松开,集料辊道7压下将钢筋39送入冷床8后松开,最后将冷床8上的钢筋收集到收集台架9打捆。完成一根钢筋的处理。
权利要求1.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1)、机前辊道(2)、加热装置(3)、(4)、机后辊道(5)、冷却装置(6)、集料辊道(7)纵向依次顺序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各装置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内;集料辊道(7)连接冷床(8),冷床(8)侧设置收集台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加热机构(3)与后加热机构(4)结构相同;上电极(34)与气缸(33)相连接,气缸(33)固定在加热台架(32)的横梁下方;下电极(35)装于加热台架(32)的横担(36)上;加热台架(32)与梯形导轨(3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机前辊道(2)、机后辊道(5)、集料辊道(7)结构相同;下辊(29)的辊轴(30)套装辊轮(31),下辊轴(30)两端与轴承连接,装在辊道支架(18)立柱上,其传动侧与减速机(12)、电动机(13)连接,减速机(12)和电动机(13)均装在支架上;上辊(19)的辊轴(20)套装绝缘圈(21)和带齿外圈(22),上辊辊轴(20)两端与轴承连接,滑装在辊道支架(18)立柱的长槽孔中,上辊轮(22)与下辊轮(31)相对应;上辊辊轴(20)中间套装轴承(23),轴承座与固定在辊道支架(18)上的提升机构(17)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机构(17)的套管(24)固定在辊道支架(18)上,凸台(27)套装在套(24)管里,连杆(26)一端与凸台(27)连接,连杆(26)另一端与手柄(25)连接,弹簧(28)套在连杆(2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料装置(1)由上料台架(10)和至少二根导管(11)构成,导管(11)固定在上料台架(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装置(6)由风冷台架(15)、导槽(14)和风机(16)组成,至少二根导槽(14)固定在风冷台架(15)上,风机(16)装于风冷台架(15)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管(11)、辊轮(22)和(31)轮缘、电极(34)和(35)、导槽(14)的纵向中心线同在一条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装置(3)、(4)采用低压安全电压电源,钢筋(39)作为发热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纵列式电加热冷轧钢筋应变时效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冷轧线材、棒材应变时效的处理。由上料装置、机前辊道、加热装置、机后辊道、冷却装置、集料辊道纵向依次顺序排列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各装置的工作面处于同一平面内;集料辊道连接冷床,冷床侧设置收集台架,利用钢筋作导体接通电源进行加热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结构新颖,配置简凑、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无污染;电加热退火处理、热效率高,钢筋受热均匀,力学性能一致,提高了钢材应变时效处理的正品率。
文档编号C21D9/52GK2743365SQ20042008082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5日
发明者谢世红 申请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