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摆动布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78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摆动布料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器,应用于髙炉(或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的炉顶布料。
背景技术
髙炉传统的无料钟布料器是采用行星齿轮系通过溜槽的旋转和摆动来完成需求的布料 轨迹,这种布料器具有布料灵活、精度高、寿命长的优点,但其结构十分复杂,需要水冷和 长期吹氮气密封,其制造及维护成本都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双向摆动布料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双向摆动布料器,其特征在于它包 括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外托圈、上部回转支承、内托圈、布料器壳体、第二齿轮齿条液压 缸、下部回转支承、锥形布料溜管、主动锥齿轮、传动轴、第一被动锥齿轮、第二被动锥齿 轮;布料器壳体上沿X-X轴线设有外托圈第一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外侧沿X-X 轴线设有外托圈第一耳轴、外托圈第二耳轴,外托圈上沿Y-Y轴线设有内托圈第一耳轴孔、 内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内设有传动轴通孔,传动轴通孔与外托圈的内孔相通, 内托圈外侧沿Y-Y轴线设有内托圈第一耳轴、内托圈第二耳轴;
锥形布料溜管的上端为大口端,锥形布料溜管的下端穿过内托圈的内孔、布料器壳体底 部的摆动布料孔位于布料器壳体的下方,锥形布料溜管的上端部与内托圈固定连接;锥形布 料溜管的上端位于中心喉管的出料口的正下方,锥形布料溜管的上端口径大于中心喉管的出 料口的口径;
内托圈位于外托圈的内孔内,内托圈上的内托圈第一耳轴穿入外托圈上的内托圈第一耳 轴孔中,内托圈第一耳轴由轴承与外托圈相连,内托圈上的内托圈第二耳轴穿入外托圈上的 内托圈第二耳轴孔中,内托圈第二耳轴由轴承与外托圈相连;外托圈的内侧分别与上部回转 支承、下部回转支承的固定座固定连接,上部回转支承位于内托圈第一耳轴孔、内托圈第二 耳轴孔、传动轴通孔的上方,下部回转支承位于内托圈第一耳轴孔、内托圈第二耳轴孔、传 动轴通孔的下方,并且上部回转支承、下部回转支承位于内托圈与外托圈之间上部回转支 承、下部回转支承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分别设有锥齿,内托圈第一耳轴上设有第一被动锥 齿轮,内托圈第二耳轴上设有第二被动锥齿轮,第一被动锥齿轮上的锥齿与上部回转支承、 下部回转支承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齿相啮合,第二被动锥齿轮上的锥齿与上部回转支 承、下部回转支承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齿相啮合;
外托圈位于布料器壳体内,外托圈上的外托圈第一耳轴、外托圈第二耳轴分别对应穿过 布料器壳体上的外托圈第一耳轴孔、外托圏第二耳轴孔,外托圈第一耳轴、外托圈第二耳轴 分别由轴承与布料器壳体相连;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与布料器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的齿轮轴与外托圈第一耳轴相连;传动轴穿过外托圈第二耳轴上的传动轴通孔,传动 轴由轴承与外托圈相连,传动轴的一端部设有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上的锥齿与上部回转 支承、下部回转支承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齿相啮合,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齿条 液压缸的齿轮轴相连,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与外托圈第二耳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通过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的配合运动,能实现多种布料轨迹;
2、 双向摆动布料器与传统的行星齿轮布料器相比,其没有复杂的齿轮系行星传动,具 有结构简单、检修维护方便的优点;
3、 锥形布料溜管与开口形溜槽相比,其具有刚度大,不易变形,且锥形布料溜管是圆 周方向均匀导料的,料流的冲刷也比传统溜槽要小,其耐磨寿命和过料能力大大提高了。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高炉(或熔融还原、直接还原)的炉顶布料。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视)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局剖); 图3为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中标号1-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或称第一齿轮齿条摆动液压缸),2-外托圈,3-上 部回转支承,4-内托圈,5-中心喉管,6-布料器壳体,7-外托圈第一耳轴,8-第二齿轮齿条 液压缸(或称第二齿轮齿条摆动液压缸),9-下部回转支承,10-摆动布料孔,11-锥形布料 溜管,12-主动锥齿轮,13-传动轴,14-外托圈第二耳轴,15-内托圈第一耳轴,16-第一被 动锥齿轮,17-内托圈第二耳轴,18-第二被动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图3、图4所示,双向摆动布料器,它包括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l、外托 圈2、上部回转支承3、内托圈4、布料器壳体6、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8、下部回转支承9、 锥形布料溜管ll、主动锥齿轮12、传动轴13、第一被动锥齿轮16、第二被动锥齿轮18;布 料器壳体6上沿X-X轴线设有外托圈第一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2外侧沿X-X 轴线设有外托圈第一耳轴7、外托圈第二耳轴14,外托圈2上沿Y-Y轴线设有内托圈第一耳 轴孔、内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14内设有传动轴通孔,传动轴通孔与外托圈的 内孔相通,内托圈4外侧沿Y-Y轴线设有内托圈第一耳轴15、内托圈第二耳轴17;
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上端为大口端,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下端穿过内托圈4的内孔、布料 器壳体6底部的摆动布料孔10位于布料器壳体6的下方,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上端部与内托 圏4固定连接(锥形布料溜管11随内托圈4摆动,锥形布料溜管设计成上大下小的锥形结 构);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上端位于中心喉管5的出料口的正下方,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上端 口径大于中心喉管5的出料口的口径(锥形布料溜管11摆动时,经过中心喉管5的物料能 落入锥形布料溜管ll中);
内托圈4位于外托圈2的内孔内,内托圈4上的内托圈第一耳轴15穿入外托圈2上的内托圈第一耳轴孔中,内托圈第一耳轴15由轴承与外托圈2相连,内托圈4上的内托圈第 二耳轴17穿入外托圏2上的内托圈第二耳轴孔中,内托圈第二耳轴17由轴承与外托圈2相 连(即内托圈4能绕Y—Y轴摆动)外托圈2的内侧分别与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 9的固定座固定连接,上部回转支承3位于内托圈第一耳轴孔、内托圈第二耳轴孔、传动轴 通孔的上方,下部回转支承9位于内托圏第一耳轴孔、内托圈第二耳轴孔、传动轴通孔的下 方,并且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位于内托圈4与外托圈2之间上部回转支承3、 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可自由旋转的部件)上分别设有锥齿,内托圈第一耳 轴15上设有第一被动锥齿轮16,内托圈第二耳轴17上设有第二被动锥齿轮18,第一被动 锥齿轮16上的锥齿与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齿相啮合, 第二被动锥齿轮18上的锥齿与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 齿相啮合(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旋转,带动第一被动锥齿 轮16、第二被动锥齿轮18旋转,使内托圈4能绕Y—Y轴摆动;X—X轴和Y—Y轴位于同一 水平面上);
外托圈2位于布料器壳体6内,外托圈2上的外托圈第一耳轴7、外托圈第二耳轴14分 别对应穿过布料器壳体6上的外托圈第一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第一耳轴7、 外托圈第二耳轴14分别由轴承与布料器壳体6相连(外托圈2可绕X—X轴摆动,带动内托 圈4绕X—X轴摆动,锥形布料溜管11能同时绕X—X轴和Y—Y轴做双向摆动);第二齿轮 齿条液压缸8与布料器壳体6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的齿轮轴(输出端)与外托圈 第一耳轴7相连(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8的齿轮轴旋转带动外托圈第一耳轴7旋转,从而带 动外托圈2绕X—X轴摆动);传动轴13穿过外托圈第二耳轴14上的传动轴通孔,传动轴13 由轴承与外托圈2相连,传动轴13的一端部设有主动锥齿轮12,主动锥齿轮12上的锥齿与 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齿相啮合,传动轴13的另一端 与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的齿轮轴(输出端)相连,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与外托圈第二耳 轴14固定连接(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的齿轮轴旋转带动传动轴13旋转,主动锥齿轮12 旋转带动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旋转,通过第一被动锥齿轮 16、第二被动锥齿轮18使内托圈4能绕Y—Y轴摆动)。
在内外托圈上设计封闭的冷却水道,在回转支承的锥齿圈上设置氮气密封、冷却装置, 能适应髙温多尘的作业工况。
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8的齿轮轴旋转带动外托圈第一耳轴7旋转,从而带动外托圈2绕 X—X轴摆动(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也一同摆动);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的齿轮轴旋转带 动传动轴13旋转,主动锥齿轮12与传动轴13为一体,主动锥齿轮12旋转带动上部回转支 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旋转,通过第一被动锥齿轮16、第二被动锥齿轮 18旋转使内托圈4能绕Y—Y轴摆动;锥形布料溜管11绕X—X轴和Y—Y轴做双向摆动时, 其合成运动即可获得需要的布料方式,例如环形、螺旋形、扇形等,这些需求的布料曲线 都是通过精确配合式地驱动两个齿轮齿条液压缸而完成的。
权利要求1.双向摆动布料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外托圈(2)、上部回转支承(3)、内托圈(4)、布料器壳体(6)、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8)、下部回转支承(9)、锥形布料溜管(11)、主动锥齿轮(12)、传动轴(13)、第一被动锥齿轮(16)、第二被动锥齿轮(18);布料器壳体(6)上沿X-X轴线设有外托圈第一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2)外侧沿X-X轴线设有外托圈第一耳轴(7)、外托圈第二耳轴(14),外托圈(2)上沿Y-Y轴线设有内托圈第一耳轴孔、内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14)内设有传动轴通孔,传动轴通孔与外托圈的内孔相通,内托圈(4)外侧沿Y-Y轴线设有内托圈第一耳轴(15)、内托圈第二耳轴(17);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上端为大口端,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下端穿过内托圈(4)的内孔、布料器壳体(6)底部的摆动布料孔(10)位于布料器壳体(6)的下方,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上端部与内托圈(4)固定连接;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上端位于中心喉管(5)的出料口的正下方,锥形布料溜管(11)的上端口径大于中心喉管(5)的出料口的口径;内托圈(4)位于外托圈(2)的内孔内,内托圈(4)上的内托圈第一耳轴(15)穿入外托圈(2)上的内托圈第一耳轴孔中,内托圈第一耳轴(15)由轴承与外托圈(2)相连,内托圈(4)上的内托圈第二耳轴(17)穿入外托圈(2)上的内托圈第二耳轴孔中,内托圈第二耳轴(17)由轴承与外托圈(2)相连;外托圈(2)的内侧分别与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固定座固定连接,上部回转支承(3)位于内托圈第一耳轴孔、内托圈第二耳轴孔、传动轴通孔的上方,下部回转支承(9)位于内托圈第一耳轴孔、内托圈第二耳轴孔、传动轴通孔的下方,并且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位于内托圈(4)与外托圈(2)之间;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分别设有锥齿,内托圈第一耳轴(15)上设有第一被动锥齿轮(16),内托圈第二耳轴(17)上设有第二被动锥齿轮(18),第一被动锥齿轮(16)上的锥齿与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齿相啮合,第二被动锥齿轮(18)上的锥齿与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齿相啮合;外托圈(2)位于布料器壳体(6)内,外托圈(2)上的外托圈第一耳轴(7)、外托圈第二耳轴(14)分别对应穿过布料器壳体(6)上的外托圈第一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第一耳轴(7)、外托圈第二耳轴(14)分别由轴承与布料器壳体(6)相连;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8)与布料器壳体(6)固定连接,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的齿轮轴与外托圈第一耳轴(7)相连;传动轴(13)穿过外托圈第二耳轴(14)上的传动轴通孔,传动轴(13)由轴承与外托圈(2)相连,传动轴(13)的一端部设有主动锥齿轮(12),主动锥齿轮(12)上的锥齿与上部回转支承(3)、下部回转支承(9)的转动部件内锥齿圈上的锥齿相啮合,传动轴(13)的另一端与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的齿轮轴相连,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与外托圈第二耳轴(14)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器。双向摆动布料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齿轮齿条液压缸(1)、外托圈(2)、上部回转支承(3)、内托圈(4)、布料器壳体(6)、第二齿轮齿条液压缸(8)、下部回转支承(9)、锥形布料溜管(11)、主动锥齿轮(12)、传动轴(13)、第一被动锥齿轮(16)、第二被动锥齿轮(18);布料器壳体(6)上沿X-X轴线设有外托圈第一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2)上沿Y-Y轴线设有内托圈第一耳轴孔、内托圈第二耳轴孔,外托圈第二耳轴(14)内设有传动轴通孔,内托圈(4)外侧沿Y-Y轴线设有内托圈第一耳轴(15)、内托圈第二耳轴(17)。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检修维护方便、寿命长的特点;能实现多种布料轨迹。
文档编号C21B7/18GK201165526SQ20072030036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5日
发明者刘逸士, 强 周, 恩 唐, 良 张, 盛正平, 胡雪萍, 范小钢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