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593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属于冶金耐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各钢厂普遍使用的塞棒包为中间包座砖与整体上水口配合使用,通过塞棒控 流达到稳定拉速的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陷l.使用寿命都比较低。整体上水口在使用过 程中,容易出现整体上水口和浸入式水口冷钢粘结的情况,更换浸入式水口时,需要将整体 上水口与浸入式水口相分离,由于无法部分更换,只能停浇将中间包全部更换,造成中间包 寿命低,寿命一般在12 20小时。2. 二次开浇困难。中间包座砖和整体水口配合的塞棒 包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用塞棒关流以后,水口里面的钢水凝固,再进行二次开浇比较困难。 与本专利类似的板坯快换装置,由于板坯流数少,快换机构可做成较大的结构,在 中间包底板开孔①160 O200即可,板坯用快换装置先将中间包整体水口从下口通过机 件将其固定,然后再从上口将座砖与整体上水口配合,安装起来很不方便。而方坯、矩形坯 流数多,中间包底部开孔过大会造成中间包本体强度变低,同时流数较多,整体水口安装很 不方便。 CN201020533公开了 一种塞棒式定径水口快换浇注装置,包括砖座,砖座外壁与 外包衬内壁紧密配合,砖座中下部安装内包衬,内包衬内壁安装上水口,内包衬上端安装锆 碗,锆碗外壁是柱状与砖座内壁紧密配合,锆碗底面与上水口中的锆芯紧密配合,锆碗中部 开设通孔,锆碗内壁是锥形曲面,锆碗上部安装塞棒,上水口底端安装下水口 ,下水口下部 安装浸入式长水口,浸入式长水口上部内腔是球面状、外壁直径相等、下部是圆锥管。但该 产品结构复杂,成本高,如果出现冷钢粘结的情况,仍然需要将中间包全部更换。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由座砖、上水口、下水口组成,其特征在于 上水口和下水口设置于座砖的内侧,上水口下端面与下水口上端面密闭连接,下水口的下 方设有快换滑块,快换滑块上端面与下水口下端面密闭连接,快换滑块的下方设有浸入式 水口 ,快换滑块的下部与浸入式水口上部密闭连接,座砖的下部设置有快换机构,快换滑块 设置于快换机构内。 所述的上水口下端面设置有梯台式结构,下水口上端面设置有梯台式结构,上水
口和下水口通过梯台式结构密闭连接。 所述的快换滑块的下口形状为锥形。 所述的快换滑块与浸入式水口之间设置有耐火密封纤维层。 所述的快换机构为气体弹簧水口机构。[0012] 所述的上水口的上部为球弧面。 所述的浸入式水口通过支架固定。 所述的上水口、下水口的内径相同。 所述的上水口 、下水口 、快换滑块和浸入式水口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它实现了低成本、 高寿命、安装方便等特点,主要表现在 1.低成本。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座砖与中间包上水口是分体的,座砖的材质为高铝 石墨质耐火材料,中间包上水口为铝碳质耐火材料,由于注流大小主要由中间包上水口的 孔径决定的,高铝石墨座砖的作用主要是固定中间包上水口。而高铝石墨质耐火材料较铝 碳质耐火材料价格便宜很多,所以将座砖与中间包上水口设计成分体的,可以降低生产成 本。CN201020533公开的塞棒式定径水口快换浇注装置中,锆碗为氧化锆质耐火材料,本使 用新型替换锆碗部分的材料为铝碳质耐火材料,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要,而本实用新型的 生产成本较CN201020533实用新型低很多。 2.高寿命。由于设计了耐钢水冲刷的快换滑i央,在旧的快换滑块出现问题时,可以 用新的快换滑块替换旧的快换滑块,以达到不断流浇注,进而提高中间包的使用寿命。 3.防"套眼"。上、下水口在内径上的统一,能保证结合部位的平滑,避免钢水中的 氧化物等夹杂物在连接处积聚,造成水口"套眼";同时上下水口均采用梯台式结构,增加了 接触面积,很好的解决了空气容易从接触面进入钢水的不足,避免了因钢水的二次氧化造 成的水口 "套眼",可用于高铝钢的浇注。 4.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中间包上水口时实现了上装式,此种方法方便简 单,易于操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图; 其中1、座砖,2、上水口,3、下水口,4、塞棒,5、快换滑块,6、浸入式水口,7、快换机 构,8 、中间包外壳,9 、中间包工作层,10 、支架,11 、耐火密封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 限于此。 实施例1 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由座砖1、上水口 2、下水口 3组成,其特征在 于上水口 2和下水口 3设置于座砖1的内侧,上水口 2下端面与下水口 3上端面密闭连 接,所述的上水口 2下端面设置有梯台式结构,下水口 3上端面设置有梯台式结构,上水口 2和下水口 3通过梯台式结构密闭连接,所述的上水口 2的上部为球弧面,所述的上水口 2、 下水口 3的内径相同,下水口 3的下方设有快换滑块5,快换滑块5上端面与下水口 3下端 面密闭连接,所述的快换滑块5的下口形状为锥形,快换滑块5的下方设有浸入式水口 6, 快换滑块5的下部与浸入式水口 6上部密闭连接,所述的快换滑块5与浸入式水口 6之间设置有耐火密封纤维层ll,所述的浸入式水口 6通过支架10固定,所述的上水口 2、下水口 3、快换滑块5和浸入式水口 6的中心线重合,座砖1的下部设置有快换机构7,所述的快换 机构7为气体弹簧水口机构,快换滑块5设置于快换机构7内。 使用时,在浸入式水口 6的碗口加入耐火密封纤维层ll,关闭塞棒4,然后将浸入 式水口 6套在快换滑块5上,通过支架10将其固定;快换滑块5达到使用寿命或由于侵蚀 严重已无法继续使用时,可以通过液压缸将新快换滑块5打到浇注位替换旧快换滑块5,达 到快换效果;在塞棒包使用前期,主要是靠塞棒控制系统达到精准控制拉速;在塞棒包使 用后期,由于塞棒控制系统控制精度下降,导致拉速不稳定,此时通过更换不同内径的快换 滑块5配合塞棒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控制拉速,从而保证塞棒包使用时拉速的稳定性。 安装方式最先将下水口 3安装到中间包机件底部,然后将快换滑块5通过快换机 构7将其固定,快换机构7为气体弹簧水口机构,在更换快换滑块5时能保证快换滑块5和 下水口 3之间再接触为软接触,避免因硬接触造成快换滑块5和下水口 3的损伤,用胶泥将 座砖1安装在注流的中间包机件上面,和下水口 3配合,固定完以后,打结中间包工作层9, 烘烤中间包工作层9,最后再将铝碳上水口 2端部侧面打泥放入座砖1内部,上水口 2和下 水口 3之间通过梯台式结构连接,增加了接触面积,用力挤压上水口 2使其与下水口 3紧密 结合,上水口 2的上部为球弧面,保证了与塞棒4的紧密接触,达到稳定控流的目的,快换滑 块5的下口形状设计为锥形,主要目的是改善快换滑块5与浸入式水口 6的密封效果,为了 更好的提高密封效果,在快换滑块5和浸入式水口 6之间增加了一层耐火密封纤维层ll,通 过该结构保证了钢水在通过快换滑块5与浸入式水口 6时的密封效果。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上 水口 2下端面设置有波浪式结构,下水口 3上端面设置有波浪式结构,上水口 2和下水口 3 通过波浪式结构密闭连接。
权利要求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由座砖、上水口、下水口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水口和下水口设置于座砖的内侧,上水口下端面与下水口上端面密闭连接,下水口的下方设有快换滑块,快换滑块上端面与下水口下端面密闭连接,快换滑块的下方设有浸入式水口,快换滑块的下部与浸入式水口上部密闭连接,座砖的下部设置有快换机构,快换滑块设置于快换机构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 口下端面设置有梯台式结构,下水口上端面设置有梯台式结构,上水口和下水口通过梯台 式结构密闭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换 滑块的下口形状为锥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换 滑块与浸入式水口之间设置有耐火密封纤维层。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换 机构为气体弹簧水口机构。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 口的上部为球弧面。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浸入 式水口通过支架固定。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 口、下水口的内径相同。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水 口 、下水口 、快换滑块和浸入式水口的中心线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属于冶金耐材技术领域。方坯、矩形坯用塞棒包快换水口装置,由座砖、上水口、下水口组成,上水口和下水口设置于座砖的内侧,上水口下端面与下水口上端面密闭连接,下水口的下方设有快换滑块,快换滑块上端面与下水口下端面密闭连接,快换滑块的下方设有浸入式水口,快换滑块的下部与浸入式水口上部密闭连接,座砖的下部设置有快换机构,快换滑块设置于快换机构内。本实用新型既能解决中间包整体水口寿命低问题,又能防止出现钢水“套眼”,同时还具有使用成本低、安装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B22D41/56GK201442099SQ20092003072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
发明者侯光合, 刘平, 吕铭, 吕长海, 朱士将, 王键, 范斌, 谢韵平 申请人: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