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766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夹具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夹具底座。
背景技术
现有磨床夹具结构中,夹具的上、下支板由螺钉和销钉连接,采用该分体式的磨床 夹具在旋转过程中,夹具本身变形很大,刚性不好,造成加工出来的零件内孔椭圆度产生不 同程度的超差。目前解决磨床夹具刚性问题的常用方法是增加夹具底座的厚度,但是一味 增加夹具底座的厚度,会使得夹具底座的重量有可能超过机床主轴的最大承重量,普通磨 床主轴最大承重是500公斤,使磨床主轴易产生变形,损坏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具底座,能够在保证夹具刚性的同时,又能最大 程度的减轻夹具底座的重量,使得夹具在磨削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刚性,不发生变形,以保证 产品的形位公差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具底座,包括上支板、下支板、侧板和 环形加强筋,所述上支板、所述下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环形加强筋铸造为一体结构,所述 上支板和所述下支板由所述环形加强筋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夹具底座,能够在保证夹具刚性的同时,又能最 大程度的减轻夹具底座的重量,使得夹具在磨削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刚性,不发生变形,以保 证产品的形位公差要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夹具底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具底座实施例在图1中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磨床夹具底座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上支板1、 下支板2、侧板3和环形加强筋4,上支板1、下支板2、侧板3和环形加强筋4铸造为一体结 构,上支板1和下支板2由环形加强筋4连接,图2为本实用新型夹具底座实施例在图1中 A-A向视图。本实施例中上支板1和下支板上2设有通孔5,通孔内设有加紧轴6,加紧轴6 在上支板1上表面用螺母7固定,待加工的零件安装在夹具底座及加紧轴6上,螺母7用于 将加紧轴6、上支板1、下支板2和零件固紧,这样也增加了夹具底座的结构刚性。环形加强 筋4的增加,使得上支板1和下支板2的连接更加可靠,使夹具底座和零件在磨床上旋转磨 削时,从各个角度限制上、下支板的变形,有效防止了在旋转过程中上、下支板因离心力的
3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使底座的变形量大幅降低,从而降低了零件内孔的椭圆度,解决零件内 孔椭圆度超差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上支板1和下支板2根部可采用圆弧8过渡,减少上支板1和下支板 2根部的内应力,防止夹具底座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夹具底座,能够在保证夹具刚性的同时,又能最 大程度的减轻夹具底座的重量,使得夹具在磨削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刚性,不发生变形,以保 证产品的形位公差要求。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 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 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夹具底座,包括上支板、下支板和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形加强筋,所述上支板、所述下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环形加强筋铸造为一体结构,所述上支板和所述下支板由所述环形加强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板和所述下支板上设有通 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加紧轴,所述加紧轴在所述上支板上表面用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板和所述下支板根部采用 圆弧过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具底座,包括上支板、下支板、侧板和环形加强筋,所述上支板、所述下支板、所述侧板和所述环形加强筋铸造为一体结构,所述上支板和所述下支板由所述环形加强筋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夹具底座,能够在保证夹具刚性的同时,又能最大程度的减轻夹具底座的重量,使得夹具在磨削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刚性,不发生变形,以保证产品的形位公差要求。
文档编号B24B41/06GK201579699SQ20092035120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9日
发明者刘洪涛, 王娜, 钞继生, 陈金玲 申请人: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