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设备及浇注方法

文档序号:3361011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浇注设备及浇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浇注设备及浇注方法。特别是涉及使用输送台车相对于多台浇注机输入输出铸型的浇注设备及浇注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对造型后的铸型进行浇注的浇注设备,使用一台浇注机对从造型线输送来的铸型逐个地进行浇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3237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由于使用一台浇注机对从造型线输送来的铸型逐个浇注,存在浇注速度 ([浇注时间+供给熔融金属时间]/铸型)比造型速度(造型时间/铸型)慢的情况。此处,“浇注时间”为从浇注机对铸型浇注熔融金属的时间,供给熔融金属时间为对浇注机补给(供给)熔融金属的时间。因此有时浇注所花费的时间也会成为铸件制造线的生产性的瓶颈。并且,若具备多台浇注机,铸型相对于浇注机的输入输出变得繁琐,浇注设备成为复杂的结构,并且,存在维护管理方面需消耗颇多工时和费用这样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确保在短的时间循环内进行长时间浇注的浇注设备以及浇注方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例如图1及图7 图15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浇注设备20具备用于输送未浇注的(空的)铸型1的铸型输入线2 ;铸型输出线4,用于输送浇注后的铸型3,配置成与铸型输入线2平行且错开规定的距离D ;向铸型1进行浇注的两台浇注机5、6,它们配置成在与铸型输入线2正交的方向错开规定的距离D ;以及输送台车7,能够沿与铸型输入线2正交的方向移动,具有3处在能够移动的方向上错开规定的距离D地载置铸型1、3的装载位置17、18、19。若构成为上述那样,则由于浇注设备具备能够沿与铸型输入线正交的方向移动、 且具有3处在能够移动的方向上错开规定的距离的载置铸型的装载位置的输送台车,因此成为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确保在短的时间循环内进行长时间的浇注的浇注设备。例如,使3 处装载位置中的两处装载位置与铸型输入线以及两台浇注机中的第一浇注机连通,将未浇注的铸型输送至装载位置,进而再将利用第一浇注机完成浇注后的铸型输送至装载位置。 接下来,使输送台车错开规定的距离,使载置有未浇注的铸型的装载位置与第一浇注机连通并使3处装载位置中的剩余的一处装载位置与铸型输入线连通,将载置于装载位置的未浇注的铸型向第一浇注机转移,将铸型输入线上的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装载位置。接下来, 使输送台车错开规定的距离并返回到最初的位置,使载置有被第一浇注机浇注后的铸型的装载位置与铸型输出线连通,使供朝第一浇注机转移未浇注的铸型的装载位置与两台浇注机中的第二浇注机连通,将载置于装载位置的浇注后的铸型转移到铸型输出线,将利用第二浇注机浇注后的铸型转移到装载位置。接下来,使输送台车错开规定的距离并返回到第二位置,使载置有利用第二浇注机浇注后的铸型的装载位置与铸型输出线连通,使供未浇注的铸型载置的装载位置与第二浇注机连通,将载置于装载位置的浇注后的铸型转移到铸型输出线,将载置于装载位置的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第二浇注机。这样,通过错开输送台车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确保在短的时间循环内利用两台浇注机的浇注时间长。例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浇注设备20,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浇注设备中,铸型输入线2和铸型输出线4具有对铸型1、3(参照图2及图3)进行输送的第一驱动辊15。若构成为上述那样,则由于在铸型输入线上和铸型输出线上利用驱动辊对铸型进行输送,因此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铸型也能够可靠地输送,并且,还能够在铸型输入线或铸型输出线上排列并暂时保管铸型。例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浇注设备20,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浇注设备中,输送台车7具有从铸型输入线2朝装载位置17、18、19转移铸型1 (参照图 3)、且从装载位置17、18、19朝铸型输出线4转移铸型3 (参照图2)的第二驱动辊8。若构成为上述那样,则由于利用驱动辊从输送台车朝铸型输入线和铸型输出线对铸型进行转移,因此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铸型也能够可靠地转移。例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浇注设备20,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浇注设备中,具有将在输送台车7的装载位置17、18、19载置的铸型1(参照图3)朝浇注机5、6转移、且从浇注机5、6朝装载位置17、18、19转移铸型3 (参照图2)的第三驱动辊9。若构成为上述那样,则由于利用驱动辊从输送台车朝浇注机转移铸型,因此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铸型也能够可靠地转移。例如图2及图7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浇注设备20,在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浇注设备中,通过第三驱动辊9,使铸型1的直浇道位置16对准浇注机5、6的浇注位置。若构成为上述那样,则由于利用从输送台车朝浇注机转移铸型的驱动辊使铸型的直浇道位置对准浇注机的浇注位置,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使铸型的直浇道位置对准浇注机的浇注位置。例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浇注设备20,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浇注设备中,进一步具备用于对两台浇注机5,6供给熔融金属的浇包输送装置14,铸型输入线2和铸型输出线4相对于两台浇注机5、6配置于相同一侧,在铸型输入线2和铸型输出线4相对于两台浇注机5、6的配置侧的相反侧配置有浇包输送装置14。若构成为上述那样,则由于在铸型输入线和铸型输出线相对于两台浇注机的配置侧的相反侧进一步配置有浇包输送装置,因此能够易于对浇注机供给熔融金属,不会妨碍输送铸型。例如图7至图15所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浇注方法是使用输送台车7相对于两台浇注机5、6输入输出铸型1、3的浇注方法,该浇注方法具备使输送台车7置于第一位置,将被第一浇注机5浇注后的铸型3转移到输送台车7的载置铸型1、3的第一装载位置 17,且将未浇注的铸型1转移到输送台车7的载置铸型1、3的第二装载位置18的工序;然后,使输送台车7置于第二位置,将未浇注的铸型1转移到输送台车7的载置铸型1、3的第三装载位置19,将载置于第二装载位置18的未浇注的铸型1转移到第一浇注机5的工序; 然后,使输送台车7置于第一位置,将载置于第一装载位置17的浇注后的铸型3输出,将被第二浇注机6浇注后的铸型3转移到第二装载位置18的工序;以及,然后,使输送台车7置于第二位置,将载置于第二装载位置18的浇注后的铸型3输出,将载置于第三装载位置19 的未浇注的铸型1转移到第二浇注机6的工序。若构成为上述那样,则由于使输送台车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并且相对于两台浇注机输入输出铸型,因此形成为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确保在短的时间循环内进行长时间的浇注的浇注方法。例如图1所示,根据第七实施方式中的浇注方法,在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浇注方法中,利用驱动辊8、9输送铸型。若构成为上述那样,则由于利用驱动辊输送铸型,因此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铸型也能够可靠地输送。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浇注设备,由于该浇注设备具备用于输送未浇注的铸型的铸型输入线;铸型输出线,用于输送浇注后的铸型,配置成与铸型输入线平行且错开规定的距离;向铸型进行浇注的两台浇注机,配置成在与铸型输入线正交的方向错开规定的距离; 以及输送台车,能够沿与铸型输入线正交的方向移动,具有3处在能够移动的方向上错开规定的距离的载置铸型的装载位置,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确保在短的时间循环内进行长时间的浇注。并且,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浇注方法,使用输送台车相对于两台浇注机输入输出铸型,由于该浇注方法具备使输送台车置于第一位置、将被第一浇注机浇注后的铸型转移到输送台车的载置铸型的第一装载位置,且将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输送台车的载置铸型的第二装载位置的工序;然后,使输送台车置于第二位置,将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输送台车的载置铸型的第三装载位置,将载置于第二装载位置的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第一浇注机的工序;然后,使输送台车置于第一位置,将载置于第一装载位置的浇注后的铸型输出,将被第二浇注机浇注后的铸型转移到第二装载位置的工序;以及,然后,使输送台车置于第二位置,将载置于第二装载位置的浇注后的铸型输出,将载置于第三装载位置的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第二浇注机的工序,因此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确保在短的时间循环内进行长时间的浇注。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也许会对本发明理解得更加透彻。然而,详细说明及特定的实施例为本发明所期望的实施方式,仅出于说明的目的才进行记载的。因此,从该详细说明演变而来的各种变更、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很明显的。申请人:并没有将所记载的实施方式全部都呈献给公众的意图,在公平原则下将已公开的变更、代替方案中有可能在文字上并未体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也视作发明的一部分。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中,对于名词及相同的指示代词的使用,只要未进行特殊说明,或者只要根据文章的逻辑性无法明确地否定,则从数量的角度应当解释为包括单数及多数双方。对于本说明书中所提供的任何示例或者示例性的用语(例如,“等”) 的使用,其意图也不过是单纯地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而已,只要未在权利要求书中进行特殊记载,则不应当视作是对本发明范围施加限制。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浇注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A-A方向观察浇注设备的铸型输出线以及浇包输送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B-B方向观察浇注设备的铸型输入线的主视图。图4是从图1所示的C-C方向观察浇注设备的输送台车的剖视图。图5是从图1所示的D-D方向观察浇注设备的输送台车的主视图。图6是从图1所示的E-E方向观察浇注设备的铸型输入线以及铸型输出线的剖视图。图7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原位置。图8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输送台车处于第一位置、从第一浇注机朝输送台车的第一装载位置转移浇注后的铸型、从铸型输入线朝第二装载位置转移未浇注的铸型的状态。图9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输送台车朝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图10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输送台车处于第二位置、从第二装载位置朝第一浇注机转移未浇注的铸型、从铸型输入线朝第三装载位置转移未浇注的铸型的状态。图11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输送台车朝第一位置移动的状态。图12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输送台车处于第一位置、从第一装载位置朝铸型输出线转移浇注完成后的铸型、从第二浇注机朝第二装载位置转移浇注完成后的铸型的状态。图13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输送台车朝第二位置移动的状态。图14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输送台车处于第二位置、从第二装载位置朝铸型输出线转移浇注完成后的铸型、从第三装载位置朝第二浇注机转移未浇注的铸型的状态。图15是对铸型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输送台车朝第一位置即原位置移动的状态。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图中,对互相相同或相当的装置赋予相同标号,并将重复的说明省略。首先,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浇注设备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浇注设备20的俯视图。浇注设备20具备浇注铸型12(参照图2)的2台浇注机5、6 ;用于输送未浇注的铸型1 (参照图3)的铸型输入线2 ;用于输送浇注后的铸型 3 (参照图2)的铸型输出线4 ;输送台车7,该输送台车7将由铸型输入线2输送的未浇注的铸型1向浇注机5、6输送、并将浇注后的铸型3从浇注机5、6向铸型输出线4转移;以及用于对浇注机5、6补给(供给)熔融金属的浇包输送装置14。图2是从图1所示的A-A方向观察的铸型输出线4以及浇包输送装置14的主视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B-B方向观察的铸型输入线2的主视图。图4是从图1所示的 C-C方向观察的输送台车7的剖视图。图5是从图1所示的D-D方向观察的输送台车7的主视图。图6是从图1所示的E-E方向观察铸型输入线2以及铸型输出线4的剖视图。铸型输入线2为对造型后还未浇注的铸型1进行输送的辊式输送机。第一驱动辊 15以规定的间隔配设于铸型输入线2,自动输送铸型1。第一驱动辊15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其动作,间歇性地将铸型1朝浇注机5、6输入,具体地是朝输送台车7输入。铸型输出线4为对浇注后的铸型3进行输送的辊式输送机。铸型输出线4配置成与铸型输入线2平行。此处,铸型输入线2与铸型输出线4之间的距离,此处指的是中心线间距,构成为规定的距离D。第一驱动辊15以规定的间隔被配设于铸型输出线4,自动输送铸型3。第一驱动辊15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其动作,间歇性地将铸型3从输送台车7 输出。由于铸型输入线2及铸型输出线4为辊式输送机,因此即使是具有一定重量的铸型 1、3也能够输送。并且,在铸型输入线2及铸型输出线4能够暂时保管铸型1、3,在等待进行接下来的处理的期间内,铸型1、3能够存留于铸型输入线2及铸型输出线4。进而,由于配设有驱动辊15,因此能够可靠地输送。因此,根据控制装置的判断,能够在适当的时刻向输送台车7输入铸型1,从输送台车7输出铸型3。两台浇注机5、6配置成第一浇注机5与铸型输出线4、以及第一浇注机6与铸型输出线2分别对置。即,两台浇注机5、6在与平行的铸型输入线2和铸型输出线4正交的方向上并列配置。此处,两台浇注机5、6的间隔为浇注位置的中心间距,与铸型输入线2和铸型输出线4之间的距离D相同。在浇注机5、6的下部,在与铸型输入线2和铸型输出线4同一直线上配设有两根第三驱动辊9,在第三驱动辊9上载置有铸型1、3、12。另外,铸型12指的是正在浇注的铸型。第三驱动辊9被控制装置控制其动作,并将铸型1从输送台车7向浇注机5、6的位置转移,将铸型3从浇注机5、6的位置向输送台车7转移。进一步地,第三驱动辊9以使铸型1的直浇道位置16(参照图7)对准浇注机5、6 的浇注位置的方式移动铸型1。由于利用第三驱动辊9进行铸型1、3的输入输出和对位,因此能够简化结构。然而,也可以具备用于对位的其他单元。并且,为了进行对位,也可以形成为具有使铸型1、3在与第三驱动辊9不同的方向上移动的单元,将两台浇注机5、6的间隔设置成与铸型输入线2和铸型输出线4之间的距离D不同的距离。优选为,在第三驱动辊9配备作为铸型减速控制用检测器的位置检测器10以及/或者作为铸型停止控制用检测器的位置检测器11,根据直浇道位置16的不同能够任意地变更在浇注机5、6下的铸型1 的停止位置。输送台车7配置于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和两根第三驱动辊9 (或者为两台浇注机5、6)之间。输送台车7能够沿与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正交的方向移动。利用油压缸、电动机和减速装置等众所周知的单元使输送台车7移动。利用控制装置控制输送台车7的移动。输送台车7具有三处载置铸型1、3的装载位置17、18、19。三处装载位置17、18、 19在输送台车7的能够移动的方向上并列排列。在图1中,从上方开始依次为第一装载位置17、第二装载位置18、第三装载位置19。此处,各装载位置17、18、19的间隔,在此为中心间距,与铸型输入线2与铸型输出线4之间的距离D相同。在各装载位置17、18、19,在与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第三驱动辊9的同一平面上配置有第二驱动辊8。利用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驱动辊8的动作。由于输送台车7具备第二驱动辊8,因此在输送台车7与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第三驱动辊9 (或者浇注机5、6)之间能够可靠地进行铸型1、3的转移。浇包输送装置14隔着浇注机5、6配置在与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或输送台车7相反的一侧。浇包输送装置14使浇包13向对第一浇注机5供给熔融金属的位置和对第二浇注机6供给熔融金属的位置移动。即,使浇包13沿两台浇注机5、6并列的方向移动, 并供给熔融金属。浇包输送装置14具备辊式输送机(驱动辊),该辊式输送机用于朝对浇注机5、6供给熔融金属的位置输送注入了在未图示的熔融金属贮存槽中所贮存的熔融金属的浇包13、或将供给熔融金属结束后的浇包13回送到熔融金属贮存槽。由控制装置控制浇包输送装置14的动作。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15,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浇注设备2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 图15是对铸型1、3、12的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示出了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 第一浇注机5、第二浇注机6、输送台车7、第三输送辊9、铸型1、3、12以及供给熔融金属的浇包13的动作。图中的带圆圈的数字是为了区别个别的铸型1、3、12而赋予的编号,在图 7 图15中,对于相同的铸型1、3、12赋予相同的编号。另外,以下,利用铸型1、3、12后面的[]内的数字来表示图中的带圆圈的数字。图7示出了用于说明动作的最初的状态即原位置。浇注设备20并未处于运转开始的状态。为了朝输送台车7输入而在铸型输入线2上排列有未浇注的铸型1 [3]、[4]。在铸型输出线4上,浇注后的铸型3被输送,在靠近输送台车7处空出一个铸型3大小的空间。 在输送台车7的3处装载位置17、18、19,并未载置铸型1、3。输送台车7移动到图7的下侧,第一装载位置17与铸型输出线4以及第一浇注机5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二装载位置18与铸型输入线2以及第二浇注机6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第三装载位置19从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以及浇注机5、6的排列中突出。将输送台车7的该处位置设定为第一位置。当利用第一浇注机5对铸型12[1]的浇注基本完成时,利用第二浇注机6浇注铸型12[2]。另外,图中虽然示出使第一浇注机5的浇注对象铸型12[1]的位置和第二浇注机 6的浇注对象铸型12[2]的位置在铸型1、3的输送方向上(铸型输入线2以及铸型输出线 4的方向)稍微错开,但是这是为了强调表示错开铸型1、3、12的位置的目的在于使铸型1、 3、12的直浇道位置16对准浇注机5、6的浇注位置。如图8所示,在利用第一浇注机5的浇注完成以后,浇注后的铸型3[1]被第三驱动辊9以及第二驱动辊8从第一浇注机5的位置转移到输送台车7的第一装载位置17。并且,未浇注的铸型1 [3]被第二驱动辊8从铸型输入线2转移到输送台车7的第二装载位置 18。另外,在铸型输出线4上,浇注后的铸型3被第一驱动辊15输送到下游侧,从而接近输送台车7的空间被空出。并且,从浇包13朝第一浇注机5供给熔融金属。接下来,如图9所示,移动输送台车7。通过移动,第一装载位置17从铸型输入线 2、铸型输出线4以及浇注机5、6的排列中突出,第二装载位置18与铸型输出线4以及第一浇注机5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第三装载位置19与铸型输入线2以及第二浇注机6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将输送台车7的该位置设定为第二位置。另外,在铸型输入线2上,未浇注的铸型1 [4]被第一驱动辊15输送到接近输送台车7的位置。
8
如图10所示,未浇注的铸型1 [3]被第二驱动辊8以及第三驱动辊9从输送台车7 的第二装载位置18转移到第一浇注机5的位置,开始对铸型1 [3]浇注熔融金属。并且,未浇注的铸型1 [4]被第二驱动辊8从铸型输入线2转移到输送台车7的第三装载位置19。接下来,如图11所示,使输送台车7移动到第一位置。另外,在铸型输入线2上, 未浇注的铸型1 [5]被第一驱动辊15输送到接近输送台车7的位置。如图12所示,浇注后的铸型3[1]被第二驱动辊8从第一装载位置17转移到铸型输出线4。并且,在利用第二浇注机6的浇注完成以后,浇注后的铸型3[2]被第三驱动辊9 以及第二驱动辊8从第二浇注机6的位置转移到输送台车7的第二装载位置18。并且,从浇包13朝第二浇注机6供给熔融金属。接下来,如图13所示,使输送台车7移动到第二位置。另外,在铸型输出线4上, 浇注后的铸型3[1]被第一驱动辊15输送到下游侧,接近输送台车7的空间被空出。如图14所示,浇注后的铸型3[2]被第二驱动辊8从输送台车7的第二装载位置 18转移到铸型输出线4。并且,未浇注的铸型1 [4]被第二驱动辊8以及第三驱动辊9从输送台车7的第三装载位置19转移到第二浇注机6的位置,开始对铸型1 [4]浇注熔融金属。接下来,如图15所示,使输送台车7移动到第一位置。另外,在铸型输出线4上, 浇注后的铸型3[2]被第一驱动辊15输送到下游侧,接近输送台车7的空间被空出。该状态与利用图7所说明的原位置相同,此后,重复进行上述的工序。通过以上的对动作的说明可知在具备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以及两台浇注机5、6的浇注设备20中,通过使具有3处装载位置17、18、19的输送台车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3处装载位置17、18、19中的2处装载位置与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 4以及两台浇注机5、6连通,同时进行2个动作(朝输送台车7转移铸型1、3以及从输送台车7转移铸型1、3)。因此,能够高效地即在短的时间循环内使未浇注的铸型1以及浇注后的铸型3相对于浇注机5、6输入输出。此处,着眼于输送台车7的位置、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装载位置17、18、19载置的铸型1、3、以及在第一及第二浇注机5、6的位置配置的铸型12,在表1中对浇注设备20的动作的工序进行总结。[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输送未浇注的铸型的铸型输入线;铸型输出线,该铸型输出线输送浇注后的铸型,并配置成与所述铸型输入线平行且错开规定的距离;两台浇注机,该两台浇注机向所述铸型进行浇注,并配置成在与所述铸型输入线正交的方向错开所述规定的距离;以及输送台车,该输送台车能够沿与所述铸型输入线正交的方向移动,并具有3处载置所述铸型的装载位置,所述3处的装载位置在所述能够移动的方向上错开所述规定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铸型输入线和所述铸型输出线具有输送所述铸型的第一驱动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台车具有从所述铸型输入线朝所述装载位置转移铸型,并从所述装载位置朝铸型输出线转移铸型的第二驱动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浇注设备具备将在所述输送台车的所述装载位置载置的铸型朝所述浇注机转移,并从所述浇注机朝所述装载位置转移铸型的第三驱动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三驱动辊,使所述铸型的直浇道位置对准所述浇注机的浇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浇注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浇注设备进一步具备用于朝所述2台浇注机供给熔融金属的浇包输送装置,所述铸型输入线和所述铸型输出线相对于所述2台浇注机配置于同一侧,所述浇包输送装置配置在所述铸型输入线和所述铸型输出线相对于所述2台浇注机的配置侧的相反侧。
7.—种浇注方法,是使用输送台车相对于两台浇注机输入/输出铸型的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浇注方法具备使所述输送台车置于第一位置,将被第一浇注机浇注后的铸型转移到所述输送台车的载置铸型的第一装载位置,且将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所述输送台车的载置铸型的第二装载位置的工序;然后,使所述输送台车置于第二位置,将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所述输送台车的载置铸型的第三装载位置,将载置于所述第二装载位置的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所述第一浇注机的工序;然后,使所述输送台车置于所述第一位置,将载置于所述第一装载位置的浇注后的铸型输出,将被第二浇注机浇注后的铸型转移到所述第二装载位置的工序;以及,然后,使所述输送台车置于所述第二位置,将载置于所述第二装载位置的浇注后的铸型输出,将载置于所述第三装载位置的未浇注的铸型转移到所述第二浇注机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浇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驱动辊进行所述铸型的转移。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简易的结构确保在短的时间循环内进行长时间浇注的浇注设备以及浇注方法。浇注设备(20)具备输送未浇注的铸型(1)的铸型输入线(2);铸型输出线(4),输送浇注后的铸型(3)输送,配置成与铸型输入线(2)平行且错开规定的距离;2台浇注机(5、6),向铸型(1)进行浇注,配置成在与铸型输入线(2)正交的方向错开所述规定的距离(D);以及输送台车(7),能够沿与铸型输入线(2)正交的方向移动,具有3处在能够移动的方向上错开所述规定的距离(D)地载置铸型(1、3)的装载位置(17、18、19)。
文档编号B22D37/00GK102348521SQ200980157939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0日
发明者横前知志 申请人: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