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件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396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铸件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压铸件及其生产工艺,该工艺生产的压铸件表面可免后装饰处理,直接应用于手机、MP3、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的外壳。
背景技术
金属压铸成型工艺是目前成型有色金属结构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产品压铸件具有以下好处1、压铸件的尺寸精度高;2、可以生产出形状复杂、轮廓清晰、深腔薄壁的压铸件;3、压铸件组织致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4、压铸材料利用率高;5、压铸件的生产效率高,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压铸件虽然具有以上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熔融合金充填时间短、冷却速度快,模具型腔中的空气来不及排出,同时补缩困难,造成压铸件表面易出现气孔、凹坑或缩松。另外,以锌合金为代表的一些压铸产品若未经表面处理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则其表层会被缓慢氧化而发黑。由于压铸件表面易出现气孔、凹坑或缩松,造成表面极度不平整,因此给其表面的工艺处理带来了很大不便,目前对于压铸件的表面后处理加工方式极为有限,喷漆和电镀是目前为止比较切实可行的两种工艺。其中喷涂不仅工序繁琐复杂,并且喷漆后的表面常出现缩水、气泡、坑点等,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另外,由于压铸件表面的凹坑、气孔等需要一层很厚的漆才能填平,这样不仅影响了产品本身的厚度和美观,还浪费了材料;电镀后的压铸件表面则易出现砂眼、气孔、凹坑等,现阶段其工艺良率较前者更低,仅50%左右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综上,现有压铸件不仅表面不平整,造成不方便在其表面进行工艺处理;而且,目前对于压铸件的表面后处理加工方式极为有限,技术也不够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压铸件表面易出现气孔、凹坑和缩松,然而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又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压铸件免表面处理,金属表面装贴层与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的压铸件及其生产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包括制作金属表面装贴层,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是指一面已做装饰处理的金属薄板或金属片材;将上述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分别置于预制模具的相应位置,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并且金属表面装贴层位于压铸合金原料的上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铸件,金属表面装贴层与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是指一面已做装饰处理的金属薄板或金属片材,且置于压铸件表面。
从本发明的上述压铸件及其生产工艺方案可以看出,通过先制作好表面已装饰的金属表面装贴层,再将上述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分别置于预制模具的相应位置,进行一体压铸成型即得产品,该产品由于表面至少部分区域具有已装饰的金属表面装贴层,因此无需对产品压铸件进行表面处理,进而可避免表面处理工序带来的弊端,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而且,本发明的产品压铸件,通过金属表面装贴层与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得到,这样充分利用了两者各自的优异性,赋予产品丰富多彩的外观效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包括首先制作金属表面装贴层,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是指一面已做装饰处理的金属薄板或金属片材;其次将上述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分别置于预制模具的相应位置,并且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并且金属表面装贴层位于压铸合金原料的上面。具体实施中,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制作金属表面装贴层后可进一步包括 在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另一面涂覆有金属粘合剂。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金属表面装贴层与压铸合金的结合。此处所述的金属粘合剂不限定于哪一种,市面上能买到的均可,其中金属粘合剂的涂覆量不易过多,厚度控制在0. 03mm-0. 05mm,以免压铸成型过程中受高速高压的影响溢胶而影响产品外观;具体实施中,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式,将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后,进一步包括将成型后的产品表面用砂纸进行打磨、抛光。该步骤是对产品的进一步完善,已达到不同用户的需求。所述砂纸应该选用合适目数的砂纸,例如可用 1200或1500目的细砂纸。根据本发明,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的一面可通过喷漆、电镀、蚀刻或镭雕等工艺来装饰。例如电镀工艺可使金属制品更为美观,提高其致密度、耐蚀性;喷涂工艺用于装饰品的防护和标志,还可通过上漆赋予产品多样化的色彩;蚀刻工艺通过在表面雕饰深浅不一的纹理,可使产品具有浮凸的立体效果;镭雕工艺则可以打出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等,字符大小可以从毫米到微米量级,这对产品的防伪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材质为铝的金属表面装贴层,还可对其作阳极氧化处理工艺,阳极氧化处理所产生的氧化膜具有装饰效果,形成阻止环境腐蚀的保护层,可以改善耐磨性、导电性、导热性、光学性能等。以上是对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几种常见的装饰工艺,当然还包括其它一些装饰工艺,在此不一一列举。上述对金属表面装贴层具体采取何种工艺,可根据客户对产品的不同需求而定。根据本发明,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的材质优选硬度较大的铝或不锈钢,其厚度优选为0. Imm 0. 3mm。这样可避免金属表面装贴层在压铸过程受高温高压的影响变形。根据本发明,所述将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的压铸条件是压铸合金原料的温度随金属类别的不同而设定,模具温度为180°C 280°C,压射压力设定为0. 3-3圈,冷却时间约为2. Os-6. Os。所述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其中动模温度高于定模温度。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压铸件,该压铸件是由金属表面装贴层与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得到,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是指一面已做装饰处理的金属薄板或金属片材,且置于压铸件表面。 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的一面可通过喷漆、电镀、蚀刻或镭雕装饰,使得本发明的压铸件具有丰富多彩的外观效果,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实施例一(压铸合金原料为锌合金)1、设计产品图纸,开制压铸模具设计压铸件的结构图纸,确立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定位。根据产品构造,开制压铸模具,在模具型腔内确立金属表面装贴层留放位置以及定位装置,以确保准确定位。2、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制作按照产品设计图纸,选择厚度在0. lmm-0. 3mm之间的铝薄板或不锈钢片材作为产品的金属表面装贴层,对其进行冲压及机械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尺寸公差、保证加工精度。在上述加工好的铝薄板或不锈钢片材的一面(称作装饰面)可做电镀处理工艺。电镀工艺原理是产品为阴极,欲镀金属为阳极,在含有欲镀金属的溶液中,通过电解作用,使产品表面获得结合牢固的金属膜,赋予其美观,并提高致密度、耐蚀性。最常用的电镀金属有镍、锡、铜、银、金。3、金属表面装贴层的金属粘合剂涂覆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另一面用金属粘合剂进行涂覆,以便增强片层与压铸合金料之间的接合力。涂覆量不易过多,大约0.05mm厚度即可,以免压铸成型过程中受高速高压的影响溢出从而影响了产品外观。4、将金属表面装饰贴层与压铸合金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将加工好的金属表面装饰贴层置于压铸模内,以压铸合金为原料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在成型加工过程中,调试压铸工艺参数,确保压铸产品的外观良好。其中压铸参数如下压铸锌合金原料温度为420°C 430°C,模具温度为180°C 220°C,压射压力设定为 0. 3-1圈,冷却时间约为2. 0-3. Os,其中动模温度高于定模温度,例如动模温度210°C ;定模温度190 0C ο5、将成型产品作完善处理清理压铸产品的料头、披锋,用1200或1500目的细砂纸进行打磨、抛光,以便最终达到客户要求。实施例二 (压铸合金原料为镁合金)1、设计产品图纸,开制压铸模具设计压铸件的结构图纸,确立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定位。根据产品构造,开制压铸模具,在模具型腔内确立金属表面装贴层留放位置以及定位装置,以确保准确定位。2、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制作按照产品设计图纸,选择厚度在0. lmm-0. 3mm之间的铝薄板作为产品的金属表面装贴层,对其进行冲压及机械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尺寸公差、保证加工精度。在上述加工好的铝薄板的一面可以采用阳极氧化的方式对其作表面处理。所谓阳极氧化,是指在铝薄板表层辅以一氧化物薄膜,使其具有某些可能的色泽,并强化铝薄板表面,提高其耐磨和耐热性。3、金属表面装贴层的金属粘合剂涂覆
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另一面用金属粘合剂进行涂覆,以便增强片层与压铸合金料之间的接合力。涂覆量不易过多,大约0.03mm厚度即可,以免压铸成型过程中受高速高压的影响溢出从而影响了产品外观。4、将金属表面装饰贴层与压铸合金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将加工好的金属表面装饰贴层置于压铸模内,以压铸合金为原料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在成型加工过程中,调试压铸工艺参数,确保压铸产品的外观良好。其中压铸参数如下压铸镁合金原料温度为600°C 650°C,模具温度为210°C 270°C,压射压力设定为 2. 5-3圈,冷却时间约为3. 0-5. Os,其中动模温度要高于定模温度,例如动模温度250°C ;定模温度210°C。5、将成型产品作完善处理清理压铸产品的料头、披锋,用1200或1500目的细砂纸进行打磨、抛光,以便最终达到客户要求。实施例三(压铸合金原料为铝合金)1、设计产品图纸,开制压铸模具设计压铸件的结构图纸,确立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定位。根据产品构造,开制压铸模具,在模具型腔内确立金属表面装贴层留放位置以及定位装置,以确保准确定位。2、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制作按照产品设计图纸,选择厚度在0. lmm-0. 3mm之间的铝薄板或不锈钢片材作为产品的金属表面装贴层,对其进行冲压及机械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尺寸公差、保证加工精度。在上述加工好的铝薄板或不锈钢片材的一面进行喷漆,其中可通过在金属薄板或片材的一面喷涂不同色彩的涂料,赋予其较普通铸件表面更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3、金属表面装贴层的金属粘合剂涂覆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另一面用金属粘合剂进行涂覆,以便增强片层与压铸合金原料之间的结合力。涂覆量不易过多,大约0. 04mm厚度即可,以免压铸成型过程中受高速高压的影响溢出从而影响了产品外观。4、将金属表面装饰贴层与压铸合金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将加工好的金属表面装饰贴层置于压铸模内,以压铸合金为原料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在成型加工过程中,调试压铸工艺参数,确保压铸产品的外观良好。其中压铸参数如下压铸铝合金原料温度为700°C 730°C,模具温度为220°C 260°C,压射压力设定为 2. 5-3圈,冷却时间约为4. 0-6. Os,其中动模温度要高于定模温度,例如动模温度240°C ;定模温度230°C。5、将成型产品作后处理清理压铸产品的料头、披锋,用1200或1500目的细砂纸进行打磨、抛光,以便最终达到客户要求。综上可知,上述实施例分别以锌合金、镁合金、铝合金为压铸合金原料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但本发明中的压铸合金原料除了锌合金、镁合金、铝合金外,还包括铜合金和铅锡合金。限于篇幅原因,在此不一一描述,但其仍在本发明的核心方案范围内。此处需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金属表面装贴层覆盖区域需视产品的结构及其压铸模具设计而定,实现全部或部分覆盖。其中考虑到某些压铸件在成品装配中可能起到连接件作用,则其连接部位无需覆盖金属表面装贴层,仅在非连接部位表面作金属表面装贴层装饰即可, 以便节约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制作金属表面装贴层,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是指一面已做装饰处理的金属薄板或金属片材;将上述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分别置于预制模具的相应位置,并且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并且金属表面装贴层位于压铸合金原料的上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制作金属表面装贴层后进一步包括在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另一面涂覆有金属粘合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后,进一步包括将成型后的产品表面用砂纸进行打磨、抛光。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的一面通过喷漆、电镀、蚀刻或镭雕装饰。
5.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的厚度为0. Imm 0. 3mm。
6.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的材质为铝或不锈钢。
7.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的压铸条件是模具温度为180°C ^(TC,压射压力设定为 0. 3-3圈,冷却时间约为2. Os-6. Os。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铸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其中动模温度高于定模温度。
9.一种压铸件,其特征在于,金属表面装贴层与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是指一面已做装饰处理的金属薄板或金属片材,且置于压铸件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铸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的一面通过喷漆、 电镀、蚀刻或镭雕装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铸件及其生产工艺,其中生产工艺包括首先制作金属表面装贴层,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是指一面已做装饰处理的金属薄板或金属片材;其次将上述金属表面装贴层和压铸合金原料分别置于预制模具的相应位置,进行一体化压铸成型,并且金属表面装贴层位于压铸合金原料的上面。其中压铸件包括金属表面装贴层与压铸合金原料一体压铸成型,所述金属表面装贴层是指一面已做装饰处理的金属薄板或金属片材,且置于压铸件表面。由于本发明采取上述工艺,因此无需对产品进行表面处理,进而可避免表面处理工序带来的弊端,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而且,本发明的产品具有丰富多彩的外观效果。
文档编号B22D17/00GK102294458SQ20101021451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
发明者常明珠, 张家鑫, 李江辉, 李纯掌, 范志远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