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01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用在钢铁、有色金属连续铸造结晶 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钢铁、有色金属中连续铸造有广泛应用,但只能连铸一种金属,不能 满足不同机械、化学性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 理、适用范围广的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包括一个双金属 熔炼炉,双金属熔炼炉具有一个第一熔炼室和第二熔炼室,进料管与双金属熔炼炉的第 一熔炼室相连通,环型腔设置于进料管外围与双金属熔炼炉的第二熔炼室相连通,结晶 器安装于环型腔的外围用以导出结晶的热量,使融熔双金属出结晶器后形成双金属棒, 牵引轮安装于结晶器的末端,用于将冷却后的双金属棒牵引。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结晶器为圆柱型结晶器,安装于环型腔的外围,结晶器包括结晶器管、金属壳 体、水冷系统,结晶器管为内孔为圆锥形的石墨结晶器管,结晶器管的前部与液态金属 接触,金属壳体设置于结晶器管的外围与结晶器管相适配,金属壳体的外围为水冷系 统,包括一个水流通道,以及一个冷却水进口及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进口及冷却水出口 与水流通道相连通形成水冷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金属连铸工艺,并采用结晶器 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的结晶器是一个高效的传热器,其主要作用是导出结晶的热量, 使融熔双金属出结晶器后形成双金属棒。采用本实用新型双金属熔炼炉的特别结构,可 一次连续铸造结晶出内外不同金属的双金属棒或丝,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生产率高;2、节约能源;3、提高结晶金属机械与化学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包括一个双金属熔炼炉1,双 金属熔炼炉1具有一个第一熔炼室2和第二熔炼室3,进料管4与双金属熔炼炉的第一熔 炼室2相连通,环型腔5设置于进料管4外围与双金属熔炼炉的第二熔炼室3相连通,通 过双金属熔炼炉1,在第一熔炼室2和第二熔炼室3内加热,将两种不同金属材料变为融 熔状态,其中,由第一熔炼室2出来的液态金属,结晶成双金属棒的棒芯8,由第二熔炼 室3出来的液态金属,结晶成双金属棒的棒壳7。结晶器6安装于环型腔5的外围,牵引 轮9安装于结晶器6的末端,用于将冷却后的双金属棒牵引。结合图2所示,结晶器6为圆柱型结晶器,安装于环型腔5的外围,结晶器6 包括结晶器管61、金属壳体62、水冷系统63,结晶器管61为内孔为圆锥形的石墨结晶 器管,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和良好的导热性,具有抗热冲击性、耐腐蚀性等特 点,结晶器管61的前部与液态金属接触,结晶器管61的中部为冷凝区A,末端为固态区 B,金属壳体62设置于结晶器管61的外围与结晶器管61相适配,金属壳体62包覆于石 墨结晶器的外面,以对金属壳体进行保护,提高机械强度。金属壳体62的外围为水冷系 统63,包括一个水流通道631,以及一个冷却水进口 632及冷却水出口 633,冷却水进口 632及冷却水出口 633与水流通道631相连通形成水冷系统6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双金属熔炼炉内将金属材料加热变为融熔状态金属,由第一熔炼室熔 融的一种金属通过进料管流出,由第二熔炼室熔融的第二种金属通过环型腔流出,在结 晶器的作用,由第一熔炼室出来的一种液态金属,结晶成双金属棒的棒芯,由第二熔炼 室出来的第二种液态金属,结晶成双金属棒的棒壳。然后由于牵引轮驱动,完成双金属 棒的牵引。本实用新型采用圆柱型结晶器,由内孔为圆锥形的石墨结晶器管、金属壳体、 油脂口、水冷系统等组成。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和良好的导热性,具有抗热冲 击性、耐腐蚀性等特点。但因石墨存在着气孔率大、机械强度低的缺点,所以在石墨结 晶器的外面用一个金属壳体保护,提高机械强度。金属壳体的外面是冷却水通道,加快 金属液的冷却速度。在金属液流经石墨结晶器时,大量的热量迅速通过金属壳体,由流 动的冷却水带走,达到连续、快速、稳定地冷却的目的。为提高结晶器的导热系数,可在结晶器管与金属壳体间添加油脂,加油脂是为 了在石墨结晶器管与金属壳体间形成液体接触,防止产生气隙,提高结晶器的导热系 数。用石墨做结晶器管因为锌丝的抗拉强度低,石墨松软、润滑性好,有利于金属丝的牵引。本实用新型采用结晶器前部与液态金属接触,随着结晶器的冷却,金属液进入 冷凝区(固液二相区),外部为固态,而内部为液体,形成锥形冷凝区A。随着结晶器的 冷却,在固态区B,结晶金属收缩,形成固态金属。同时由于金属丝抗拉强度很小,为 了便于牵引,结晶器可设置一扩口,形成气隙。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金属连铸工艺,并采用结晶器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的结晶 器是一个高效的传热器,其主要作用是导出结晶的热量,使融熔双金属出结晶器后形成 双金属棒。
权利要求1.一种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包括一个双金属熔炼炉,其特征在于双金属熔炼 炉具有一个第一熔炼室和第二熔炼室,进料管与双金属熔炼炉的第一熔炼室相连通,环 型腔设置于进料管外围与双金属熔炼炉的第二熔炼室相连通,结晶器安装于环型腔的外 围,牵引轮安装于结晶器的末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晶器为圆柱型结 晶器,安装于环型腔的外围,结晶器包括结晶器管、金属壳体、水冷系统,结晶器管为 内孔为圆锥形的石墨结晶器管,结晶器管的前部与液态金属接触,金属壳体设置于结晶 器管的外围与结晶器管相适配,金属壳体的外围为水冷系统,包括一个水流通道,以及 一个冷却水进口及冷却水出口,冷却水进口及冷却水出口与水流通道相连通形成水冷系 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金属连铸结晶装置,用于钢铁、有色金属连续铸造结晶等技术领域。包括一个双金属熔炼炉,双金属熔炼炉具有一个第一熔炼室和第二熔炼室,进料管与双金属熔炼炉的第一熔炼室相连通,环型腔设置于进料管外围与双金属熔炼炉的第二熔炼室相连通,结晶器安装于环型腔的外围用以导出结晶的热量,使融熔双金属出结晶器后形成双金属棒,牵引轮安装于结晶器的末端,用于将冷却后的双金属棒牵引。本实用新型具有生产率高、提高和改善结晶金属机械性能、节约能源的优点。
文档编号B22D19/16GK201799586SQ201020150499
公开日2011年4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日
发明者黄德中 申请人:绍兴文理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