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512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属于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Mg-Li基合金是迄今为止比强度(材料强度/材料密度)最高的合金材料。主要应用于宇航,航空等领域中。强度较低,抗蚀性能较低是该材料的弱点,目前主要采用添加微量合金元素的方法(Al,Si,Ag,Y等)来强化合金。采用复合材料的方法,用高强度的颗粒或者纤维来强化合金,一直是材料界努力的方向之一。B4C,B纤维是既能强化合金又不会过多地提高合金密度的增强组元。但在高温下,高锂含量的Mg-Li基合金对它们会有腐蚀作用,增强组元的强化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过去不得不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将复合材料的制备温度控制在450°C以下,避免合金出现液相,防止合金与强化组元的过度反应。文献报道采用此方法合金实际抗拉强度由109MI^提高到162Mpa,比强度由71. 4X 103m2/s2提高到96. 2 X 103m2/s2。迄今为止,因其工艺复杂性,控制难度大,复合材料强化工艺未能达到实用阶段,已形成牌号的合金目前还只有LA141 (其成份配比为Mg-14Li-lAl)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质量比强度高的Mg-Li基复合材料。本发明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包括下述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 (Mg-xLi-uM)-yB-zC,其中 χ = 5-18, y = 2-10, ζ = 0. 5-3, u = 0-4, M 为合金基体的合金元素,余量为Mg ;所述Mg-Li基复合材料由B、C与Mg-Li-M基体合金反应形成的硼化合物强化相分布于Mg-Li-M基体合金中构成。本发明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中,所述Mg-xLi-uM-yB-zC中,Mg,Li为合金基体的主体元素,M为合金基体的合金元素,M选自Al、&i、Ag,Y中的至少一种;B与C为生成强化相的加入的主体元素,它们与基体反应生成强化相。本发明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中,所述Mg-Li基复合材料的基体的主相为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β相。本发明一种Mg-Li 基复合材料中,所述 Mg-xLi-yB-zC-uM 中,χ = 8-16, y = 3-8, z = 0. 8-2. 5,u = 0. 7-3,余量为 Mg。本发明一种Mg-Li 基复合材料中,所述 Mg-xLi-yB-zC-uM 中,χ = 13. 5-14. 5,y = 4. 4-7. 0,ζ = 1· 2-2. 2,u = 1,余量为 Mg。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述于下将B4C粉按质量百分比Mg-mLi-nB-lC,(其中m = 25-35,n = 25-35,1 = 5-15)加入熔点低于450°C的Mg-Li合金熔体中,搅拌,冷却后形成预混合合金。将预混合合金放入熔化的Mg-Li-M合金中,使其成份配比为Mg-xLi-uM-yB-zC, 其中 χ = 5-18,y = 2-10,ζ = 0. 5-3, u = 0-4, M 为 Al、Zn、Ag,Y 中的至少一种。不断搅拌同时升温直到650-700°C之间,使B4C与合金基体充分反应。冷却后即获得硼化合物强化 Mg-Li基合金锭坯。
硼化合物强化Mg-Li基合金锭坯可进行挤压,锻压,热轧,冷轧成相应的棒材,板材。本发明与现有的镁锂合金与复合材料相比有如下特点。本发明由于采用B、C与Li、Mg、M反应形成的硼化合物强化相;可以使复合材料的质量比强度有显著的提高。按Mg-xLi-yB-zC-uM成份配比,当其中χ = 13.5-14.5,y =4.4-7.0,ζ = 1.2-3,u = 1,M为Al时,经过挤压,锻压得到的棒材,室温抗拉强度达 300-340MPa,密度为1. 39-1. 50g/cm3,延伸率为8-15%。是现有技术制备的Mg-Li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162Mpa)的2倍。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1、按 Mg-mLi-nB-lC 配料,其中 m = 33,η = 251 = 8 余量为 Mg.2、将金属Mg、Li及B4C粉放入氩气保护的电阻加热炉中加热到370°C,3、金属熔化后加以搅拌,直到B4C粉粉末完全浸没其中,之后随炉冷却;得到预混合合金 Mg-33Li-25B-8C ;4、将冷却后的锭子压制成为10X10X3的Mg-33Li-25B-8C碎块,备用;5、将金属镁、金属锂、Mg-33Li-25B-8C按Mg-14Li_lAl_6B4C成份配比,首先将金属镁与金属锂在氩气保护炉中一起加热至590-610°C熔化,然后将Mg-33Li-25B-8C碎块加入,同时加以搅拌;6、停止搅拌,继续升高温度,直到700°C,保温30分钟,随炉冷却;7、冷却后在250°C下挤压成直径13的圆棒,在250°C下模锻成直径Ilmm的圆棒; 其室温抗拉强度达320MPa,密度为1.47g/cm3,延伸率为11%。实施例21、按 Mg-mLi-nB-lC 配料,其中 m = 25,η = 301 = 5 余量为 Mg.2、将金属Mg、Li及B4C粉放入氩气保护的电阻加热炉中加热到370°C,3、金属熔化后加以搅拌,直到B4C粉粉末完全浸没其中,之后随炉冷却;得到预混合合金 Mg-33Li-25B-8C ;4、将冷却后的锭子压制成为10X10X3的Mg-33Li-25B-8C碎块,备用;5、将金属镁、金属锂、Mg-33Li-25B-8C按Mg_15Li_6B4C成份配比,首先将金属镁与金属锂在氩气保护炉中一起加热至590-610°C熔化,然后将Mg-33Li-25B-8C碎块加入,同时加以搅拌;6、停止搅拌,继续升高温度,直到700°C,保温45分钟,随炉冷却;7、冷却后在250°C下挤压成直径13的圆棒,在300°C下模锻成直径Ilmm的圆棒; 其室温抗拉强度达155. 2MPa,密度为1. 46g/cm3,延伸率为23. 22%。实施例31、按 Mg-mLi-nB-lC 配料,其中 m = 35,η = 351 = 15 余量为 Mg.2、将金属Mg、Li及B4C粉放入氩气保护的电阻加热炉中加热到370°C,3、金属熔化后加以搅拌,直到B4C粉粉末完全浸没其中,之后随炉冷却;得到预混合合金 Mg-33Li-25B-8C ;
4、将冷却后的锭子压制成为10X10X3的Mg-33Li-25B_8C碎块,备用;5、将金属镁、金属锂、Mg-33Li-25B-8C 按 Mg-14Li-lAl_0. 5Y_7B4C 成份配比,首先将金属镁与金属锂在氩气保护炉中一起加热至590-610°C熔化,然后将Mg-33Li-25B-8C碎块加入,同时加以搅拌;6、停止搅拌,继续升高温度,直到700°C,保温60分钟,随炉冷却;7、冷却后在250°C下挤压成直径13的圆棒,在200°C下模锻成直径Ilmm的圆棒; 其室温抗拉强度达220MPa,密度为1.41g/cm3,延伸率为15%。
权利要求
1.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包括下述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Mg-XLi-uM)-yB-zC,其中χ = 5-18,y = 2-10,ζ = 0. 5-3, u = 0-4, M为合金基体的合金元素,余量为Mg ;其特征在于所述Mg-Li基复合材料由B、C与Mg-Li-M基体合金反应形成的硼化合物强化相分布于Mg-Li-M基体合金中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Mg-xLi-uM-yB-zC 中,Mg,Li为合金基体的主体元素,M为合金基体的合金元素,M选自Al、Zn, Ag, Y中的至少一种;B与C为生成强化相的加入的主体元素,它们与基体反应生成强化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Mg-Li基复合材料的基体的主相为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β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Mg-xLi-uM-yB-zC 中,χ = 8-16,y = 3-8,ζ = 0. 8-2. 5,u = 0. 7—3,余量为 M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Mg-xLi-yB-zC-uM 中,χ = 13. 5-14. 5, y = 4. 4-7. 0,ζ = 1. 2-2. 2,u = 1,余量为 Mg。
全文摘要
一种Mg-Li基复合材料。其成份配比为(Mg-xLi-uM)-yB-zC,其中x=5-18,y=2-10,z=0.5-3,u=0-4,M为Al等合金元素。物相组成为体心立方结构的Mg-Li基合金,B、C与基体合金形成的化合物强化相。强化相与基体有很好的界面结合强度,弥散分布于基体之中。化合物强化Mg-Li基合金锭坯可进行挤压,锻压,热轧,冷轧成相应的棒材,板材。采用本发明Mg-xLi-uM-yB-zC成份配比,当其中x=13.5-14.5,y=4.4-7.0,z=1.2-3,u=1,M为Al时,经过挤压,锻压得到的棒材,室温抗拉强度达300-340MPa,密度为1.39-1.50g/cm3,延伸率为8-15%。是现有技术制备的Mg-Li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162MPa)的2倍。
文档编号C22C23/00GK102418019SQ201110401058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任国安, 刘志坚, 周萍, 杨晓亮, 闫立奇 申请人:中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