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4508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属于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领域。
技术背景某种系列大锥角小圆锥滚子汽车轴承,一般在使用过程中,轴承所承受轴向载荷较大、径向载荷偏小。采用常规的加工工艺方法,始终没有达到此系列轴承圆锥滚子弧坡深度及内圈滚道两侧合理匹配工艺要求;汽车轴承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异常温升,轴承内圈大挡边有时出现碎裂现象,大锥角小圆锥滚子基准端面与内圈大挡边接触位置异常所致,常常出现圆锥滚子基准端面穴径边缘凸起,即滚子基准端面与内圈大挡边二者之间接触位置不良。此系列大锥角小圆锥滚子汽车轴承使用寿命始终困扰着客户,首先解决大锥角小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之间合理匹配工艺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汽车轴承的旋转精度、延长汽车轴承使用寿命的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小圆锥滚子外径先采取贯穿磨削,全凸度2 6 μ m,再单个磨削滚子,使其外径两边弧坡深30 38 μ m,并使圆锥滚子基准端面穴径边缘与内圈大挡边径向倒角平齐。
所述滚子穴径边缘、底部有圆弧过渡,过渡半径O. 5 1mm。
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其有益效果是形成了全凸度与滚子外径两端弧坡相结合的几何形状创新工艺方法,这样小圆锥滚子外径两端弧坡与内圈滚道两侧暂时性存在几个微米悬空,使滚子外径中部首先是接触内、外圈滚道中部,在承载后接触点应逐渐向两边延伸,才是最佳接触状态,提高了汽车圆锥滚子轴承旋转精度;有效避免滚子外径与内圈滚道两侧接触部分长时间磨损出现凸台的现象,成功加工出合理滚子外径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减少因接触位置偏移而导致应力集中出现的内圈大挡边摩擦力增大、大挡边碎裂,解决了滚子基准端面穴径边缘出现凸台的异常现象,保持圆锥滚子在内圈大挡边及内圈、外圈滚道中旋转的稳定性;防止轴承滚道以及滚子表面因应力集中产生疲劳剥落失效,明显提高了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使用寿命。


图1是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合理匹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大锥角圆锥滚子 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小圆锥滚子外径先采取贯穿磨削,全凸度2 6 μ m ;再采用止推法单个磨削滚子,使其外径两边弧坡深30 38 μ m。
在实际生产中适当加大圆锥滚子基准端面穴径尺寸,且滚子穴径边缘、底部有圆弧过渡,过渡半径O. 5 1mm,最大限度减少穴径底部、边缘接触应力集中,滚子基准端面穴径边缘低于内圈大挡边倒角平齐,接触位置在有效接触面积中间合理位置为最佳。
权利要求
1.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其特征是小圆锥滚子外径先采取贯穿磨削,全凸度2 6 iim,再单个磨削滚子,使其外径两边弧坡深30 38iim,并使圆锥滚子基准端面穴径边缘与内圈大挡边径向倒角平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滚子穴径边缘、底部有圆弧过渡,过渡半径0. 5 1mm。
全文摘要
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属于汽车轴承零部件匹配工艺领域;小圆锥滚子外径先采取贯穿磨削,全凸度2~6μm,再单个磨削滚子,使其外径两边弧坡深30~38μm,并使圆锥滚子基准端面穴径边缘与内圈大挡边径向倒角平齐;其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汽车圆锥滚子轴承旋转精度,有效避免滚子外径与内圈滚道两侧接触部分长时间磨损出现凸台的现象,成功加工出合理滚子外径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解决了滚子基准端面穴径边缘出现凸台的异常现象,保持圆锥滚子在内圈大挡边及内圈、外圈滚道中旋转的稳定性,提高了大锥角圆锥滚子汽车轴承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24B5/36GK103029014SQ2012105815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王江山, 骆桂斌, 姜智, 全仁琨, 林州 申请人: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