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熔炼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9239阅读:11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空熔炼浇铸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金属熔炼模具,具体涉及ー种真空熔炼浇铸模具。
背景技术
在有色金属和高温合金熔炼中,由于模具分体式结构,经常出现由于高温合金浇铸温度过高造成铸锭不容易脱模、粘模、缩孔、表面结巴及模具变形的现象,影响铸锭的质量及模具使用寿命。一般高温合金浇铸可以通过调整浇铸温度、浇铸手法来防止铸锭不容易脱模、粘模等问题,但是不容易控制。另外,当浇铸不用大小的铸锭时,需要更换不同容积的模具,从而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真空熔炼浇铸模具,通过改变模具自身的结构,解决高温合金在熔炼过程中不容易脱模、粘模及模具变形等问题,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模具投入量,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ー种真空熔炼浇铸模具,包括开ロ向上的筒体,筒体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筒体内腔设置有底垫,该底垫分为上、下两端,下端与圆形通孔的大小一致,上端为与筒体内腔横截面面积一致的圆柱体。使用时,根据铸锭大小的需要,选用不同尺寸的底垫加入到筒体内,即选用不同上端高度的底垫,然后进行真空熔炼浇铸,浇铸完成后,从底部圆形通孔将底垫和铸锭一起脱出,若铸锭和底垫焊接在了一起,直接用锯床锯开即可。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在真空熔炼浇注时,可以防止钢液直接浇入模具底部,有效的防止了粘模现象,容易脱模,从而大大的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2)通过调整可活动底垫的高度来调整模具容积的大小,实现了ー模多用,減少了模具的投入量,降低了成本。(3)模具为一体鋳造,解决了一般合模在高温下容易变形的问题,杜绝了因模具变形造成铸锭表面结巴、缩孔等质量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2、圆形通孔3、底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ー种真空熔炼浇铸模具,包括开ロ向上的筒体1,筒体I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2,筒体I内腔设置有底垫3,该底垫3分为上、下两端,下端与圆形通孔2的大小一致,上端为与筒体I内腔横截面面积一致的圆柱体。使用时,根据铸锭大小的需要,选用不同尺寸的底垫3加入到筒体I内,即选用不同上端高度的底垫3,然后进行真空熔炼浇铸,浇铸完成后,从底部圆形通孔2将底垫3和铸锭一起脱出,若铸锭和底垫3焊接在了一起,直接用锯床锯开即可。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在真空熔炼浇注时,可以防止钢液直接浇入模具底部,有效的防止了粘模现象,容易脱模,从而大大的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2)通过调整可活动底垫3的高度来调整模具容积的大小,实现了ー模多用,減少了模具 的投入量,降低了成本。(3)模具为一体鋳造,解决了一般合模在高温下容易变形的问题,杜绝了因模具变形造成铸锭表面结巴、缩孔等质量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真空熔炼浇铸模具,包括开口向上的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筒体内腔设置有底垫,该底垫分为上、下两端,下端与圆形通孔的大小一致,上端为与筒体内腔横截面面积一致的圆柱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熔炼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真空熔炼浇铸模具,包括开口向上的筒体,其特征在于筒体底部开设有圆形通孔,筒体内腔设置有底垫,该底垫分为上、下两端,下端与圆形通孔的大小一致,上端为与筒体内腔横截面面积一致的圆柱体。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在真空熔炼浇注时,可以防止钢液直接浇入模具底部,有效的防止了粘模现象,容易脱模,从而大大的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2)通过调整可活动底垫的高度来调整模具容积的大小,实现了一模多用,减少了模具的投入量,降低了成本。(3)模具为一体铸造,解决了一般合模在高温下容易变形的问题,杜绝了因模具变形造成铸锭表面结巴、缩孔等质量问题。
文档编号B22C9/06GK202621831SQ2012202480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马中钢, 班国良, 王光华 申请人:山东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